第三届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综述

2019-01-19 08:11
区域经济评论 2019年2期
关键词:西江珠江经济带

蒋 团 标 陆 凤 娟 刘 慧

201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进入中期目标阶段的第一年。为扎实推动新时代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以及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加强学界同仁学术交流,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与广西师范大学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于2018年12月5日至7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了第三届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高端论坛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珠江—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商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新华通讯社广西分社、广西产业与技术经济研究会、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旅游发展委员会等单位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以深入领会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论述为聚焦点,以推动新时代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主题,来自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建言献策。本文根据专家学者不同专题的学术观点,做出如下综述。

一、高质量发展是珠江—西江经济带新时代发展的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高质量发展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中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指南。与会专家深刻领会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判断,就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实施的关键与举措进行了深入探讨。

1.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研究员作了题为《高质量发展与区域战略布局》的主旨报告。他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比较宽泛的概念,应该从多层次、多维度对它进行认识与理解。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发展,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这五大理念,衡量经济发展指标的新发展理念指数要改为高质量发展指数。从供给角度看,高质量发展就是从供给侧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因为目前中国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匹配,供给未能满足需求,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改革不同。以往改革侧重市场化产权制度,而当今主要从供给侧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中国已发展到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和关注度越来越高,其中,最主要的是食品安全健康问题,这势必要求经济结构的高级化发展。

陈耀研究员同时强调,在经济学研究上,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其中,与经济学关系最紧密的概念是全要素生产率,对此中央文件已有明确规定,除科技外,创新和管理经验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中央2018年对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为防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包括股市、楼市、地方债务、去杠杆等内生性风险。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增长中的污染问题,如蓝天保卫战、治理雾霾、环境质量等。

2.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陈耀研究员认为,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一般要求与区域特点的关系。要把高质量发展一般要求与区域发展的要求进行区分。研究区域经济最敏感的是区域的差距性,因此,针对不同的地区,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同。二是要处理好提质增效与稳增长、稳投资的关系。区域经济分析区位条件,主要考量的因素是交通。中国西南地区进入高铁时代,使偏远地区的区位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要清楚高铁时代资源禀赋如何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找出发展的短板。西部地区过去的优势体现在自然资源丰富上,而未来的优势是人才资源禀赋,但还应考虑发展阶段。现在需注重提质增效,注重质量、效益与稳增长、稳投资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过度虚拟化与过度服务化均不可取,缺乏实体制造业支撑,技术就缺乏依托。四要处理好共抓大保护与共谋大发展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论述,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因此,要强调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

3.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举措

第一,强化区域功能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广西大学商学院张林教授在题为《西江—珠江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研究》的报告中,探讨关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中广西亟待解决的问题时提到,广西在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需进一步强化。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表现的是区域经济功能的相互作用能力,空间流是要素流动的空间表征,受到区域产业集聚与专业化程度影响,区域间功能强弱的差距可看作区域的功能距离。因此,强化区域功能是加强区域经济联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

第二,人才问题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需环节。陈耀研究员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人才,它对资本的需求性可能会降低,但对人的需求性则提高,而其中“人”指的是稀缺的人才。对地区而言,主要强调引进专利科学家、资源企业家;对高校而言,主要注重培养有能力主持国家课题、发表高等级论文的人才。关于此观点,来自梧州学院的王瑛教授与来自南宁师范大学的纪明教授均有共鸣。王瑛教授在其所作的题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改革创新的思考》的报告中,从试验区改革创新的经验中提出思考,强调要实施突破人才瓶颈的柔性引进人才机制。纪明教授在其所作的题为《珠西战略背景下广西陆地边境地区的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增长》的报告中,从广西边境地区的城镇化与县域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得出结论,提出要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应更多地融入“人因素”。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陆军副教授从旅游扶贫的角度,探讨了人才、产业、资源产权等因素对珠西流域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发展规模化产业,厘清资源产权,吸引务工者回乡创业就业是助力流域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举措。

第三,高新区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世豪教授在其题为《新时期肇庆在区域格局变动中的定位与作用》的报告中提到,肇庆以高新区引领新型工业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先后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肇庆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成为省市共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建设推动了肇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陈耀研究员在其主旨发言中也提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找对标的点”,即选择有追求又可及的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很多城市的发展都是以国家在这个城市中举行的一些重大会议和活动作为发展的契机;“定对表的时”,即进行时间进度管理,定目标、进行倒计时管理;“寻可抓的手”,即以产业园区、民生项目、重大活动为抓手;“造磁吸的环境”,即通过办企业、施工许可、融资、通电通气、信用建设等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与会青年学者耿智提出,除建立高新区外,还应注重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

二、流域经济一体化是珠江—西江经济带新时代发展的趋势

流域经济以沿岸沿线城市经济为支撑点和领军,以沿岸水陆交通物流体系为基础和纽带,以推动沿岸沿线经济综合发展为使命。流域经济是经济增长、产业集聚、城市化的重要承载空间,国家或地区扩大开放的战略支撑带,也是上中下游不同经济梯度区合作发展的窗口,生态环境优化、生态补偿的核心试验区。流域经济带涉及上中下游、干支流沿江河不同经济社会生态梯度空间,贯通下游发达地区和上游老少边山地区。流域经济带上下游之间的合作互动,可以加快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促进要素流动与一体化进程。合作需建立在不同梯度空间比较优势与专业互补的基础上,通过下游城市群现代要素的扩散,带动经济带中上游点轴系统的优化升级。流域经济带的开发对于实现东西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老少边山地区跨越发展、多民族和谐、边疆安全稳定具有示范意义。

现代工业化的历史,均先由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然后沿内河而上开发,这是普遍的经济规律。许多发达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都将流域经济的开发作为战略重点,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充分挖掘沿江沿河流域的能源蕴藏量,依托水源、土地以及其他自然资源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分工合理、陆海联动、互补互济的产业密集带,从而带动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俊杰教授作了题为《流域经济带基本特征及其研究的重点指向》的报告。他认为,流域经济带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包括规划叠加与目标冲突,区域发展不平衡与要素配置,行政区壁垒与地方保护,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自我发展与协同互动的关系,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等,目标是促进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1.经济一体化是流域合作发展的方向

桂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庞铁坚研究员以桂林旅游业发展为案例,作了题为《旅游发展与区域合作》的报告,从旅游与区域合作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经济发展的进程。他认为,旅游业从诞生开始,便主要依赖于大市场、依赖于客流条件。从这个因素来看,旅游发展天生具有对区域合作的渴望。如今,旅游发展与区域合作主要依靠市场的互换和区域间的市场开放。市场的互换,即“互送客源”,主要是靠市场的吸引力而不是政府部门的行政措施;区域间的市场开放,指的是公路客运的开放、航空市场的开放等。不同区域间的旅游投资,对旅游市场的开拓有积极意义。旅游业发展要依靠区域合作,包括旅游管理区域的合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要注重旅游文化的相互影响。他指出,目前深化区域旅游合作一体化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观念上应放下行政区域的封闭思维,旅游规划要有区域市场与区域合作意识;突出企业的主导地位与市场引领作用,建立真正统一开放的市场;旅游管理尤其应加强区域合作,确保市场的规范有序等。他认为,桂林旅游业发展是流域合作发展的典型案例,而经济一体化是流域合作发展的方向,要利用市场优势推动流域区域合作发展,进而实现经济一体化。与会青年学者李梦柔研究发现,旅游经济区域化发展,能够使地区性旅游资源得到优质整合与利用,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从而提高旅游竞争与合作效应,避免低水平重复,通过以强带弱、强强联合的方式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因此,要合理利用资源的比较优势,构建流域经济圈,通过加强流域合作,促进流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

2.强化经济内在联系是流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

广西大学商学院张林教授认为,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背景之一是深入统筹两广资源市场,建立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的省际合作,深化流域内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机制。他指出,目前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中广西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价值链升级是否摆脱“资源诅咒”问题,挑战核心在于区域核心能力的建设能否适应新经济规律的转型挑战。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挑战重点在于外延式增长方式向内涵式增长方式的转变;夯实能力、做好支点的挑战等。广西面临着“通道”角色、“枢纽”角色向“支点”角色转变的挑战,应积极加强广西对于市场的整合与支配能力的建设。

强化经济内在联系是流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在动力,区域间功能差异是经济内在联系的重要推力,是区域要素流动和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区域间经济内在联系强度表现的是区域经济功能的相互作用能力,受区域间“经济功能距离”与“环境距离”双重力量共同作用,“经济功能距离”是内在动因,“环境距离”是外在动因。空间功能差距对经济内在联系强度的影响最大,主要由于经济内在联系依赖于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流等各种流的集合,功能特征较为明显。

强化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在联系的路径包括通过主航道港口网络体系改造,实现与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工具的综合衔接;以效率为核心,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统筹规划、专业特色、重点突破、联合带动”原则,利用市场机制盘活流域内资源和要素,实现产城耦合,并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发展“经济区与行政区”矛盾,共同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实现;加大区域科技合作与学习,在承接珠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深化区域间科技合作,大力引进转移产业配套技术及科研人员,尽量实现产业转移与知识转移同步;建立市场导向型的生态补偿机制等。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准入制度和落后产能淘汰制度,重点加强水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带的水资源配置,形成以水环境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管理机制。

3.新时代珠江—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依赖

刘俊杰教授指出,新时代珠江—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主要包含多规融合、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等。要通过多规融合,强化规划引导,形成流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专项规划、相关省市规划相互衔接、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坚决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开发;坚持把流域黄金水道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推进航道畅通、枢纽互通、江海联通和关检直通;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引领,打造流域不同环节产业新优势,着力建设现代产业走廊;坚持绿色发展,将控制和治理流域水污染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全流域水环境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全流域绿色生态廊道;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以流域下游城市群为引领,构建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科学合理的城市体系,提高流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坚持协同发展,建立沿流域不同省市政府协商合作机制,共同协商解决区域合作中的重要事项,形成推动流域经济带发展的强大合力。他认为,要积极规避流域核心城市群的“极化陷阱”效应,发展流域经济带应坚持科学、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沿线省市亟待打破地理界限和行政壁垒,强化全流域协同,共织生态优美、交通顺畅、经济协调、市场有序、机制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三、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区域战略布局

珠江—西江经济带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央“三大定位”的新使命,彻底激活了经济带的潜能,发展战略、体制机制等实现了变革性突破,使得珠江—西江经济带形成了大开放引领大发展的崭新态势。与会专家认为,要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立足于区域优势与劣势条件,着眼全局,从流域一体化的高度,科学规划区域战略和布局。

1.新时代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

关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陈耀研究员认为,自西部大开发以来,主要表现为缩小东西部差距,协调东中西,重点发展东部如京津冀、雄安新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城市群内部应推进一体化协同发展,形成合力,去掉壁垒;国家之间竞争的实质为城市群竞争。

广西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杨鹏研究员在题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广西策略》的报告中,提出了广西作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主体区域的战略布局谋划。他指出,要实施“通道+”战略,将参与一般性的建设提升到战略发展高度,积极实施通道+要素、通道+人才、通道+枢纽、通道+市场、通道+平台等战略。从布局来说,一要加强沿线衔接,优化内部布局,打破传统物流合作;二要加强广西陆海整体布局,地区发展需具备核心发展竞争力。广西应打造最佳人才发展基地与企业发展基地。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蒋团标教授也指出,城镇化的实质是人的城镇化,要提高城镇化质量就要实施社会保障的均等化,确保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能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贵州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孙龙建教授在题为《贵州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合作研究》的报告中也提出,《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了“统一规划、统一布局,探索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新机制”,无论是广西还是贵州,都应将重心放在与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合作上,积极承接港澳产业转移。

2.新时代促进珠江—西江流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布局

一是确立流域中心城市枢纽地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世豪教授探讨了新时期肇庆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处于珠江—西江经济带和广西北部湾战略中的肇庆,既是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咽喉之地,也是两广对接的核心区域。他认为,肇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应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深化与广州、佛山两地在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生产要素等方面的融合。产业转移改变了生产的空间布局,对物流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肇庆要在区域经济格局变动中发展起来,应建立综合保税区,形成以内河运输、航空货运、国内中转、多式联运、批发配送、信息服务等为主体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促进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系统化,形成“东引西连”的西江流域物流枢纽和集散中心,提高肇庆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广西、大西南和东盟合作中的综合竞争力。肇庆要建立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确立西江流域物流枢纽地位,努力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

二是构建流域合作新机制。贵州财经大学赵亮副教授作了题为《借力西江—珠江经济带 开创黔、粤、桂区域合作新局面》的报告。他指出,黔、粤、桂三省区之间的资源禀赋互补性极强,具有较大的合作潜力,借力珠江—西江经济带,深化三省区合作,将有利于加快推进中南、西南区域发展一体化,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有利于沿线三省区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珠江—西江经济带等跨区域合作正成为广东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黔、粤、桂三省区在产业、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积极依托高铁沿线生态、文化、民俗等旅游资源,共同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共同开拓粤港澳、东盟旅游市场。借力珠江—西江经济带,有利于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辐射带动和改革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拓展珠三角地区在粤西北及桂黔地区的经济、信息和人才腹地。同时,在产业梯度转移、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跨区域合作模式创新,有利于率先建成服务于黔、粤、桂区域合作发展的合作平台。借力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对黔、粤、桂三省区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整合资源,探索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促进经济要素优势互补,培育流域发展新优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赵亮副教授强调,黔、粤、桂区域合作的推进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以综合交通体系为重点,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建立黔、粤、桂区域合作城市间的衔接,从整体上协调各城市的功能,不论是金融还是高科技、教育、贸易等方面均应加强协作与衔接,促进珠江—西江流域合作一体化建设。要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深化黔、粤、桂区域产业合作。依托粤桂合作试验区和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平台,共同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积极承接各类制造型企业,推进黔、粤、桂产业集群、全产业链整体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要以旅游、物流、信息等为重点,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服务业合作平台,携手整合开发旅游资源,联合推出精品线路,互动共拓客源市场,合作共建无障碍旅游区,鼓励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共同实施“电商东盟”“电商丝路”等工程。

三是推动流域新兴产业合作发展。孙龙建教授指出,为推进贵州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合作,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建设:积极发挥自由贸易功能。贵州应通过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优势,发挥保税功能,实现贸易便利化。发挥保税区保税加工、物流的功能,利用贵阳劳动力成本等优势,成为面向东亚、东南亚市场的中转基地。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拓展与东盟投资贸易等国际经济合作。积极扩大旅游产业合作。贵州要加快构建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多彩贵州风·山地公园省”。黔南和黔西南山地生态文化旅游区与桂林地理位置临近,通过打造以高铁旅游为支撑的旅游带,有利于形成山地旅游特色经济走廊。要加强大数据产业合作。将发展大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作为后发赶超重点产业,贵州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贵州的新兴产业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

总之,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任重而道远,应立足地区实际,以合作促发展。《区域经济评论》副社长刘昱洋副研究员在会上强调,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代条件下推动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因此,为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从发展任务和产业布局来看,下游地区应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上游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降低要素流动的交易成本,承接上游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源头地区应以环境保护为主,创造并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合理、渐进地开发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珠江—西江经济带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目前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新要求。珠江—西江经济带各城市应正确把握时代新方向,从区域特点出发,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带内部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西江珠江经济带
密闭取心技术在西江24-3油田的应用
占据价值之巅!珠江头排之上的“壹号”人生
西江千户苗寨
西江特大桥上部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珠江新城夜璀璨
“漫”游珠江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双城同唱西江魅
——粤桂手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