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拓展口述历史延伸服务的实践探索——以与丁庙小学合作项目为例

2019-01-19 08:26刘雪芹济宁学院图书馆金乡县鸡黍镇丁庙小学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历史服务

刘雪芹,李 雪(.济宁学院图书馆;.金乡县鸡黍镇丁庙小学)

美国图书馆重视口述历史工作的开展,善于通过网络数据检索、网络展览、网上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途径为用户提供服务。我国图书馆口述历史服务方式及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且多以馆内服务为主。如何在口述历史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延伸其外延服务,使图书馆口述历史服务辐射区域更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口述历史,宣传、推广口述历史,成为本研究思考的问题。2017年6月开始,笔者将口述历史服务延伸至学校,与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鸡黍镇丁庙小学三年级合作开展口述历史项目,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小学开展口述历史小型项目的意义、可行性。

1 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延伸服务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图书馆在服务范围、层次、深度等方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人性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特点突出,延伸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小学阶段开展口述历史项目,为小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是图书馆服务的一项创新举措,也是图书馆延伸服务开辟的新区域。作为公共记忆存储机构和公共服务提供机构,图书馆必须重视口述历史工作,[1]重视口述历史的建设与服务。作为图书馆人,应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推广、宣传口述历史,指导更多的人开展口述历史工作,以促进我国口述历史事业的快速发展。

1.1 促进我国口述历史教学的发展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201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小学实践课程研讨会”以“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实践课程与教学改革”为主题,也在强调学生实践课程的必要性。而口述历史就是一项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对其实施情感教育,使其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的实践活动。因此,把开展口述历史项目作为学校的实践活动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素养。

目前,我国学校开展口述历史工作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如教育机构不支持、师资力量不足、家长的阻力、资金短缺等,使口述历史教学活动难以在学校广泛开展。而由具有一定口述历史工作经验的图书馆员将口述历史服务延伸至学校,则可推动口述历史教学的发展。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人员优势,为用户提供口述历史信息资源服务、采集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图书馆的参与能够带动一个学校、甚至是一个地区口述历史的发展。图书馆联合学校开展口述历史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之中在国外有较多的成功案例,如,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图书馆特藏部分支之一的哈利·威廉姆斯口述历史中心,联合McKinLey高中开展口述历史项目,搜集当地非裔美国人社群的口述历史,这是一个在国际上有名的将口述历史嵌入高中教学的项目。[3]

1.2 推动小学口述历史项目的开展

近年来,有学者针对小学口述历史项目开展了相关研究,如,陈墨在《试论开展口述历史对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一文中,论述了小学生开展口述历史的意义及方法;[4]周勇在《西方中小学的口述史课题及“狐火计划”》中,以具体案例介绍国外小学开展口述历史课题的成功经验。[5]同时,口述历史项目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但关注学校、关注小学生开展口述历史项目的研究、实践寥寥无几。

图书馆与小学合作,就是要推动小学口述历史项目的开展。笔者与丁庙小学合作开展的口述历史项目历时一年,完成了13个不同主题的采访活动,学生的进步、教师的成长显而易见。教师积累了关于口述历史项目的知识与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可将其作为常态化活动开展,使口述历史项目成为教学的一部分。为了促进学校口述历史项目的开展,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者应该更积极地宣传、推广口述历史,大力宣传口述历史项目的意义,将推广服务延伸至校园。

1.3 发挥口述历史教育职能

图书馆口述历史教育服务主要包括各种口述历史培训、中小学及大学相关课程口述历史资源的教育支持、课堂口述历史项目的教学合作等。[3]国外已有图书馆将口述历史教育作为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如,杜鲁门总统图书馆将网上展览与学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网上展览的方式打造学生课堂,开辟了“教育”和“儿童页面”两个专栏,专门为学生和儿童提供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案。[6]我国也已有口述历史教育的相关实践,2014年,《三湘都市报》、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图书馆联合成立了湖湘口述历史研究实践平台及青少年口述历史培训基地,[7]为青少年开展口述历史项目提供了专门的技术支持。

图书馆将口述历史服务延伸至学校,让学生感受到了直击心灵深处的鲜活的语言描述。馆员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口述历史项目,与历史事件的当事人谈话、交流,当事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亲身经历,直观的情感表达更易深入人心。如,在《前辈是如何过冬和取暖的》采访稿中,学生写道:“我想我以后一定节约,把故事传下去”。学生与家长面对面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探寻历史的过程,是学习与思考、求知的过程,是接受教育的过程。

1.4 培养口述历史工作爱好者

馆员不仅要完善馆内口述历史的基础服务、研究口述历史的纵深发展,还应利用已具备的口述历史知识与经验进行延伸服务的探索,注重口述历史的横向发展,与学校、地方历史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发口述历史项目,培养更多的口述历史爱好者。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获取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同时培养了更多不同学科领域的口述历史工作者、爱好者,使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口述历史。

1.5 丰富图书馆馆藏资源

图书馆通过口述历史延伸服务,可将与多个机构合作的口述历史项目资料收藏到本馆,丰富馆藏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收藏的口述历史项目资料其形式也应呈现多元化,形成了文字、实物、口述“三位一体”、相互佐证的资料收藏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图书馆独立进行或通过与其他机构合作的方式开展口述历史等口述资料的挖掘,能够“产生”和“创造”信息。[8]从史料留存的角度看来,大部分的口述历史项目相当有意义,但为口述档案或资料寻找到感兴趣的用户却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大部分图书馆用户并不愿意阅览这些成果。[9]但是,开展口述历史项目不仅要服务当下,更要着眼未来,几十年后,这些珍贵资料的价值将难以估算,所以图书馆要收集与整理主题广泛的口述历史资料,注重口述历史资源的积累与建设,突出服务特色。

美国各类型图书馆收集了来自各种渠道的口述历史资源,一些资源已成为珍贵的特藏,如,班克罗夫特图书馆不仅有地方口述历史访谈资料,还有马克·吐温等作家手稿、部分美国科学和技术史资料、伯克利分校员工著作和回忆录等。[10]我国图书馆界也早已开始了口述历史资料的征集与接收工作,如,国家图书馆向各界广泛征集非正式出版文献,接收其他口述历史团队采集的信息资源,并将其数字化收藏,同时免费向公众开放。

2 合作项目计划、目标及要求

笔者与丁庙小学的合作项目“小学生开展口述历史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调研、制定计划、项目实施、活动评价等几个环节。

2.1 项目实施的计划及项目人员的职责

(1)项目实施的计划如下。① 前期调研:项目开展之前,图书馆员与小学实践教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探讨活动实施方案。② 制定实施计划:实施对象为丁庙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多个主题活动。③ 制定采访主题范围:与日常生活、所学知识、地域风俗相关的主题。④ 确定成果要求:学生需完成每次采访稿的书写,根据条件可录音、录像。⑤ 制定奖励机制:每次采访活动结束后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2)项目人员的职责。① 图书馆员的职责:提供参考文献服务,项目实施方法步骤的指导,了解每次活动的开展情况,评估活动效果;② 实践教师的职责:确定采访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整理保存采访稿,总结活动的完成情况,将采集到的信息回归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2.2 项目实施的目标体系

①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②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不同的采访主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③ 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包括写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对他人及社会的理解能力。④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多次的采访交流,增进学生与家人的情感交流,加深其对社会的认同感。⑤ 教师掌握采集口述历史信息的方法,将口述历史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之中,提升教学效果。⑥ 图书馆员指导项目顺利完成,收集整理活动产生的信息资料,积累相关工作经验。

2.3 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

联合学校开展口述历史项目需要根据受众自身的特点选择符合其年龄的主题。① 采访主题应是学生熟悉或有所了解、且易完成的,如“家乡或村庄的变化”。② 采访内容应与所学课本知识相结合、与本区域传统风俗文化相结合、目的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并具有本土视角。③ 受访人是学生认识的,如家人、邻居。④ 采访时间充裕,如周末或者节假日。⑤ 采访地点不做明确限制,可在家中也可在田间地头。⑥采访记录不做太多要求,不要求篇幅的长短,只要能将采访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即可。⑦ 暂不向学生点明活动的真正名称,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不提及“口述历史”,而是让学生以易于理解和感兴趣的“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⑧ 每次采访结束,进行总结评比,并在课堂讨论分享。

3 口述历史延伸服务的收获及启示

小学生们用稚嫩的写作方法将一个个小小的口述历史访谈记录下来,无论他们的访谈及记录如何,在探究人们过去怎样生活、怎样上学、怎样游戏的过程中,他们的确是在收集证据、了解生活。[9]每一次的采访过程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提问题、交流、根据受访人的回忆描述进入新的场景、思考新的问题,最后根据记忆整合语言变成文稿。

3.1 对新的学习方式的认可

项目开展初期,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参与意识差;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每次活动结束后,都会期待下次活动的开始,任务完成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3.2 潜在能力的提升

访谈是面对面的交流,学生的沟通能力在一次次的访谈活动中越来越强。不善言谈、没有自信的同学在老师的表扬与激励下有了成就感,更加自信、开朗,更愿意与老师、同学交流;学生的专注性越来越强,对访谈信息记录得更加准确。如,学生:您过去吃什么?奶奶:吃地瓜、榆树叶。学生:种什么?奶奶:种麦子、种地瓜、种玉米。学生:您以前的生活好吗?奶奶:包地以后才好过的,饿的很是61年到62年。几句简短的对话,充分反映了学生在倾听时的专注性及良好的记忆力,20世纪60年代对于小学生而言十分陌生,如果不认真倾听是不能准确记录的。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不同主题的访谈中,学生了解了家长的过去、家乡的变化,不仅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加深了家人之间的感情。通过情感的交流,学生们体会到了家人的辛苦,学会理解他人,在内心深处受到触动,自我素养得到升华。如,“心里觉得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让我感觉到了姥姥和长辈们小时候的艰难”,“一定要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

3.4 促进对地方文化知识的学习

开展口述历史项目,能促进本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如,“诚信之美”主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鸡黍之约”为线索展开调查访问,帮助学生了解家乡名称的由来,传承诚信的美德。学习非遗文化,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5 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

一个项目的开展,从策划、组织、实施、评估等环节,对馆员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一年的实践活动,馆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今后的口述历史合作项目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合作项目,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在合作期间,笔者将本馆的概况、各种特色活动开展的情况、大学生在图书馆学习的场景以及校园景色等,以PPT的形式向学生展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对大学的向往与渴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4 启示

丁庙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教育环境、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活动的开展。图书馆联合小学开展口述历史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探索图书馆口述历史延伸服务新路径、实现图书馆技术服务与人才服务多元化等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

与小学合作开展口述历史项目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意义。采访虽然不完全符合正式口述历史采访的程序及要求,且学生的问题简单而稚嫩、语言描述平淡直白,甚至语句不通还夹杂着错别字,但终究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是一次探究性实践活动,是一次学习。小学生口述历史项目的开展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主管部门的重视,需要学校给予全力的支持与帮助,需要实践教师的积极参与以及强烈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才能将口述历史进行推广与普及,从而推动我国口述历史教学的发展。

实践证明,图书馆与学校合作开展口述历史项目是完全可行且有积极意义的。图书馆员将口述历史的概念宣传推广到学校,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推动了学校口述历史教学的发展,为图书馆的口述历史服务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合作挖掘的历史信息,为图书馆资源建设输送了“产生”和“创造”的多元化信息,为丰富馆藏资源、实现图书馆“三位一体”的收藏体系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图书馆应注重口述历史延伸服务,注重合作项目的开展。

猜你喜欢
图书馆历史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