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文化建设

2019-01-19 20:28路宪民韩凤莹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家建设

路宪民,韩凤莹

(西北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全球化是人类在全球范围内联系、组织成一个有机系统的过程。它促成了社会各领域在全球层面上的大规模延伸和全方位联结。全球化在延伸、联结社会的同时,将各国文化置于一个充满比较和竞争的世界舞台上,使得文化从存在方式到功能、价值,乃至发展模式和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而言,全球化首先意味着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转型,它改变了过去文化与社会各领域相对分离的状态,使文化的存在与经济、政治融合,文化和经济、政治之间的边界不再清晰,不仅出现了经济、政治的文化化,文化也开始经济化,从而使文化与经济、政治呈现出高度融合的一体化态势。就如詹明信所言:文化扩张贯穿了整个社会领域,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种事物——从经济价值和政府权力到生活实践和心智本身的结构,都已经成为了“文化”。[1]249其次,全球化扩展和提升了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功能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人文和艺术范畴,全方位地进入社会各领域,成为集教化、消费、审美、经济功能等于一身的集大成者。[2]其价值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一国之内,而是在满足本国成员需求的同时寻求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再次,全球化使文化生成模式和发展方式发生了转型。过去主要以地方和民族性为主导,在单一的社会环境中依赖自身传统的积淀实现文化发展的模式被打破,它宣告了“轴心时代”各自相对封闭、独立的文化体自身言说世界的“独白式语言”的终结,与异文化“他者”的相互激荡成为文化发展的基本模式。[3]就发展方式来看,除传统的文化事业外,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依赖。[4]以上变化凸显了文化的价值,加剧了各国文化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使“文化实践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5]1“文化软实力”成为各国“影响力”较量与角逐的“新战场”。尤其,具有先发优势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处于劣势地位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公开或隐蔽的价值输出和文化侵略。[6]可见,全球化在给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严峻的挑战。[7]810具体到当代中国,国际社会“唱衰中国”“唱空中国”的“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等论调甚嚣尘上,国家文化面临着威胁和挑战。[8]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我国把文化、政治、经济和信息安全列为国家的四大安全,提出了建立“文化强国”的目标,并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起作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原动力和应对世界异质文化挑战的精神支撑。当此之际,研究世界各国文化建设的实践,结合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探索建设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文化,对于树立文化自信,推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任何探究,“不论是论文还是著述,在‘纵说之’,‘横说之’之前,必先就研究的主题,立一界说,下一定义。”[9]366那么,如何定义文化建设呢?过去人们通常将文化建设定义为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和文化与经济融合趋势的加剧,世界各国都将文化产业视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将国家文化建设定义为由国家实施的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影响力的举措。下面就围绕这一定义,以全球化为背景,借助于跨文化比较的视野,对全球化时代国家文化建设的路径予以探讨。

一、战略为先导,系列法规政策助推国家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素作用、多元主体行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与任何其他系统工程建设相似,它离不开高屋建瓴式的战略指导,以及相关的法规、政策所提供的制度保障。纵观世界各国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无不是以战略为先导,并通过相应的法规政策予以推进。以文化大国美国为例,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文化拥有核心竞争力,影响力更是触及全球,其根源便在于独占鳌头的文化产业和成功的文化输出。而美国文化产业无可匹敌的竞争优势和成功的文化输出则源于美国很早就意识到了大国的崛起不仅仅外显于经济层面,更根本的是内隐于文化之中。文化力量可以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服务,从而将文化发展列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大力推进。20 世纪初,当许多国家对于文化的认识还局限于人文、艺术等层面时,美国就意识到了文化所蕴含的商业价值,开始出于经济目的而开发文化资源。在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推动下,到20 世纪30 年代,美国就已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框架。为助推和保护新兴的文化产业,美国首先从文化产业的根本——知识产权入手,通过《版权法》《反盗版和假冒修正法案》《反电子盗版法》和《跨世纪数字版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措施,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其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对文化的多元投资。美国是当今文化投资最大的国家,除鼓励非文化部门和外来资金投入文化产业外,还通过成立国家艺术拨款委员会、国家博物馆、图书馆学会、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等对非赢利性文化艺术事业给予资助。再次,遵循市场规律,以商业模式运作。美国文化产业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础,依靠商业运作,通过为社会提供最好的文化产品而获得市场,继而影响民众。直接资助非赢利性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以产业规律来经营文化产业。最后是政府保驾护航,通过文化产品出口推广美国文化。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文化产业一直都是一颗举足轻重的棋子,并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文化产品承载的不仅是商业价值,同时也是传承和推广美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手段。正是以上立法、政策、产业运作、人才战略和调控等方面的措施,有效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10]使美国由一个文化资源薄弱的国家,在短期内一跃而成为文化强国。不独美国,东亚的日本在文化建设上也有不俗的表现。日本从1996 年文化厅正式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确立“文化立国”战略伊始,就加紧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以确保文化立国战略的实施。在文化立国战略确定不久的1998年,文化政策促进会议就出台了《文化振兴基本设想——为了实现文化立国》的报告,该报告把21世纪作为日本依靠本国文化资源与优势开始新一轮发展的世纪,并对文化建设的主要课题和相关政策、支援体系作了全面的规定。立法和行政是日本文化发展战略的主要保障手段,为适应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日本政府先后制定颁布了《高度信息通信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促进通信、广播融合技术开发的法律》(2000)、《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2001)、《知识财产基本法》(2003)、《文化产业促进法》(2004)和《文化遗产保护法》(2005)等多部法律。这些有关信息通信、文化设施建设,知识产权、文化遗产、文化推广活动等方面的专项法律的公布和实施,在规范国民的文化行为、维护文化市场秩序的同时,明确指出了文化除了丰富人们的生活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之外,还肩负着让其他国家了解日本文化的任务。与此同时,还规定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公共团体都有积极扶持文化发展的义务,并要求在融资和税收方面给予优惠待遇。[11]上述法律与政策的实施,使日本不仅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并形成了成熟的文化市场体系和网络。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日本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使得日本的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文化输出。日本之外,东亚的韩国是继日本1995 年提出“文化立国”方略之后,又一个通过实施国家战略进行文化建设的国家。韩国早在开始推进现代化的朴正熙政府时期(1960 年代),就将文化视为第二经济予以高度重视,到1983 年《第五次经济社会发展5 年修改计划》中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战略,文化建设由此上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最终在20 世纪90 年代末形成了“文化立国”战略。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聚焦于文化产业,以地缘和文化传统相近的亚洲为台阶,目标直指全球市场,并赋予了文化产业包括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活品质、整合社会秩序、增加国际影响等诸多功能,其终极目的在于促进国家的发展。为实施这一宏伟目标,政府在确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发展计划(主要包括《内容韩国蓝图21》和《内容产业振兴基本计划》等)的同时,将文化产业法律和政府扶持政策的制定置于核心位置。首先,针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加大立法建设。先后颁布《国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1998)、《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1999)、《设立文化地区特别法》(2002)等法律,并陆续对《影像振兴基本法》《著作权法》《电影振兴法》《游戏制品法》等做了部分或全面的修订。其次,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管理文化产业。韩国先是在1999 年通过文化观光部、产业资源部和信息通信部的相互合作,建立了各自下属的“游戏综合支援中心”“游戏技术开发支援中心”和“游戏技术开发中心”,继而在2000 年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会,全面负责文化产业的扶持工作。到2002 年又以文化观光部下属的文化产业振兴院、广播影像振兴院、游戏产业开发院、电影振兴委员会和国际广播交流财团5个部门为基础,共同组建文化产业支援机构协议会。这些机构和部门的设立,为文化产业信息交流、统筹管理提供了组织基础,提高了文化产业工作的整体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各项规划的实施。再次,建立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在加大政府对文化财政预算的同时,还设立了包括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电影振兴基金等在内的多种专项基金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还动员社会资金投入,用多元的投资为文化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最后,针对文化产业对科技和创新依赖高的特点,还注重专业化教育培训机构的建立和专门人才的培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包括大学、研究所和政府在内的彼此间密切合作的协同治理系统。通过以上法律、政策和措施的协同作用,韩国短短数年内即跻身世界文化产业五强。[12]再把目光转向欧洲,法国历来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将其视为助推经济、提升本国文化影响力的主要手段。法国是世界上最早注重文化外交战略作用的国家之一,早在第四个五年计划(1962~1966)期间,就把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列入国家的发展计划。法国文化发展的战略是对内扶持本国文化产业,对外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加强法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13]针对这一目标,法国出台了完善的文化法律和文化政策。这些文化政策包括由政府行政部门制定文化政策、兴办文化机构、做出文化资助决定、举办文化活动等诸多方面。在这些法律和政策的助推下,法国的文化建设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文化产业方面,法国出版业执全球出版业之牛耳,就以1997 年为例,当年仅年营业额200 万法郎以上的出版社就有约400家,小型出版社更是多达3000余家,仅其最大的阿歇特出版集团营业额就高达123亿法郎。出版业之外,法国的文化旅游业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的,1998 年全球赴法旅游人数超过7000 万,旅游业盈利高达710亿法郎,占全球旅游市场10%,长期居第一旅游大国宝座。[14]文化交流方面,法国在152个驻外使馆设立了文化处,在20个驻外领馆建立了文化组,与一百多个国家签有文化协定和文化交流计划,在世界68个国家开办了134个文化中心和文化学院,并长期举办外国文化周、文化季、文化年等活动。[15]法国文化建设方面的这些成绩,得益于国家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发展战略,以及由政府行政部门制定的各项文化政策。尤其,法国的文化政策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与稳定性,这为它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13]

从以上国家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他们不仅有较为成熟的文化发展战略,而且有系统完善的文化法律和文化政策提供制度保障。正是在统领性、全局性的文化战略引领下,国家文化建设才得以坚持正确的方向,选择适合自身的领域和发展模式,从而得以开发国家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而系列法规政策所提供的制度资源,则使得文化建设有了制度保障,保证了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和长足发展。

二、创新为动力,走经济和文化融合的产业化建设之路

文化作为一个富于生长力的动态系统,是以创新为特质的,创新是文化的内在特质和秉性,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始于创新,并由于创新而发展,贯穿于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条不变的主线就是创新。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创新主要表现为由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文化载体和传播手段的变化,并因着这一变化使文化的存在和发展高度地依赖于技术和经济。文化依赖于技术和经济的结果,使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并催生了文化产业。适应这一趋势,世界各国的文化建设都不约而同地指向文化产业。从全球范围来看,不论是将文化与政治、军事等国家战略结合,致力于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推广的美国,还是将文化外交作为基石,以此提升国家影响力的法国,都对文化产业予以高度重视。日本和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更是将其核心指向文化产业。第一文化产业大国美国,其文化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美国文化产品出口甚至超过航空航天工业,成为它的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在法国,图书出版业、电影业和旅游业等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甚至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16]同样,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自提出以来,一直引领着经济发展,已经成为英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统计表明,1996 年至2000 年,英国整体经济增长率为2.8%,而创意产业年均增长率高达6%,其在2010 年创造的产值更是高达2775 亿美元,占国民经济比重超过10%.[17]对世界各国文化产业的研究表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经济收益和文化影响的双重载体,世界文化产业强国就是通过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的推进,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实施对文化产品输入国的文化影响的。[18]正是通过迪士尼、时代华纳这些文化产业,美国文化被人们所知晓。迪士尼一只小小的米老鼠,就不动一刀一枪地把美国价值观轻易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不但极大改善了美国人在当地的口碑,而且也影响了各国的价值标准、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19]同样,日本文化的发展和在全球的影响,也主要得益于其文化产业,正是通过电脑游戏软件、流行音乐、影视作品、Hello Kitty 等文化产业,日本不仅实现了文化发展,也拥有了超级大国才有的文化影响力。[20]915以上事实表明,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经济和文化高度融合的时代,文化与经济已被牢牢地捆绑在一起,由经济和文化一体化形成的文化产业已成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已经到了不能脱离文化产业这样具体的文化存在方式去抽象谈论的历史新阶段,任何国家文化的发展都只有在获得它的当代形态,并借助于文化产业这样的媒介系统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并得以发展。[21]文化产业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事关国家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贯穿于文化产业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创新。事实上,文化产业主要就是由以知识和技术为核心的传媒和创意产业构成的。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文化经济本身就源于科技创新,是新的文化载体和传播手段运用于文化领域的结果。在本质上它可以看成是文化内容借助于现代科技通过经济过程而获得的新的存在和发展形式。这决定了其本身就是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汇聚点。尤其随着以数字化、信息化为内容的文化革命的进一步深入,文化产业已成为新技术的汇集点和对新技术最敏感的领域。[22]从文化产业的运作来看,它是以“内容为王”的,[23]177其本质是将文化内容进行创造性开发,通过创意、生产、消费一体化的流程赋予文化以新的形式,其所承载的人文价值和精神是灵魂,科技是手段,经济则是其借以实现价值的方式。通过内容创新提供富含人文精神、满足人们需求的高质量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的立足点和发展的根本。可见,作为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并以知识和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经济,文化产业本身就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结合体。其作为一种新业态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创新。事实上,文化产业就是一个鼓励技术创新、内容创新、理念创新的产业,其成功的关键就是创新。[24]正由于此,英国文化委员会形成的国家文化艺术发展战略以《创造性的未来》为题,将创意性作为文化产业的根本属性予以特别强调。同样,针对文化产业的这一属性,韩国在把文化产业当作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一再强调其科技性。指出科技是文化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通过经济和科技两个领域的结合,独创了“文化科技”这一产业名词,并把创新性确定为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注重将创新理念和创新思想渗透到文化产业,以实现“韩国制造”向“韩国设计”的转化。[24]美国在文化产业上的成功也主要得益于其独具匠心的创造。《花木兰》《角斗士》《300 勇士》等由外国传统文化改编的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热卖,就在于美国的文化产业精英们并不是对外国文化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适应文化产业的创新品质,大胆进行美国式改造,以适应市场需求。动画片《花木兰》的成功就是典型的一例。该电影在情节上保留了原来故事情节的传奇性特点,但并未照搬中国故事,而是加入新元素,利用艺术想象对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内容与形式创新。正是由于创新,花木兰这一中国文化元素为美国带来了巨额的收入。也正是美国文化产业界的创新,才有了《哈利·波特》发端于英国,真正开花结果在美国这一文化现象。[10]

国别来看是如此,产业的分析又如何呢?就以动漫产业为例,同为动漫产业,美、日、韩三个动漫产业大国依据各自不同的资源优势,借助于创新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美国是技术领先模式,日本是滚动发展模式,韩国则为政府推动模式。[25]尤其,动漫市场的三强美国、日本和韩国,都突破传统的将动漫对象定位为青少年的狭隘观念,创造了“成人动漫”的概念。美国的“史莱克”系列、《狮子王》和《海底总动员》主要就是以成年人为受众群的。被誉为“动漫好莱坞”的日本,各种年龄层次都有动漫迷。正是通过这一创新,使其摆脱了动漫受众群体低幼化的刻板印象,形成了兼顾各年龄段的受众结构,在扩大其动漫产品市场化和受众群大众化的同时,促进了其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至于利用文化产品,通过衍生产品的创造性开发、延伸产业链则更是各国文化产业通行的做法。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狮子王》,到目前为止播出环节收入已达7.5亿美元,更让人惊叹的是其衍生产品的收入则高达20 亿美元。[25]可见,对于以内容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创新是其灵魂,正是创新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三、价值观为核心,强化其对本国及世界的影响力

国家文化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内容,广义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它是与自然对立的概念,涵盖了人所创造的一切具有人文意义的事项。在狭义上,文化仅指精神性成果,其核心是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就如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所总结的,是存在于各种内隐和外显模式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的思想观念,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26]41对于以文化为本质属性的人类而言,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作为个体和群体对周围事物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渗透于每一个社会过程,是决定群体和社会成员行为的心理基础和内在驱动力,更是行为的导向因素。对于社会而言,文化更是将群体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社会认同的基础和凝聚力的主要来源。每一个社会都在他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以及彰显了其核心价值观,正是这些表现他们文化核心的价值观作为集体意识指导和规范着这个国家和民众的行事方式。因为价值观一旦确立,就可以内化为一种动力、精神和品格,成为一个国家民众的自觉,使其行为具有习惯性和无意识的特质。对一个国家而言,核心价值观尤其决定着其国家和社会的未来。[27]国家文化的建设,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实践的过程。是要将蕴含着民族优秀传统、凝结了时代进步因素的价值观,融入到一国的社会生活之中,并转化成国家发展进步的动力的过程。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建设,既是一个国家价值观确立和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通过文化产品、文化交流和文化宣传等手段使一国的价值观向世界辐射,并得到更大范围认同的过程。从本国视角来看,国家文化建设意味着将其自身在历史上形成的精神特质内化到群体的社会生活之中,通过文化的入脑入心,使其扎根于人民大众的社会行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从而使得其优秀传统得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国家文化建设涉及的主要内容为文化的交流互动,是一国特色文化和先进理念被接受的过程。纵观世界各国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从各国指导文化建设的文化战略,到实施文化建设的策略手段,其着眼点都是自身价值观的强化和发扬光大。就拿美国来说,其文化战略就直指价值观。美国的文化战略就是试图用美国的价值标准把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统一起来,美国认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就是把“民主的资本主义”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28]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无论是文化交流还是新闻宣传,其任务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思想”。[29]在美国人看来,甚至连贸易都承载着文化意义。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魏德曼曾表示:“贸易不只是创造财富的手段,它还是美国思想和理想借以渗透到所有国人们意识中的渠道;从长期来看,它为美国的意识形态产业(诸如电影、激光唱盘、软件、电视)和使国际交流更为便利的产品(诸如传真机和互联网)开辟市场。”[28]美国的文化产业,从好莱坞影片到几大电视网的娱乐节目,再到迪士尼的动漫,都在利用大众传媒和电子媒介向全世界推广美国所倡导的自由、民主、个性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牟取高额利润的同时,也输出了美国的文化观念,从而对他国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时尚产生影响。就如阿芒·马特拉在《如何解读唐老鸭:在迪斯尼滑稽剧中的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中对深藏于文化产品中的价值观分析时所指出的,美国许多动画片人物都被赋予了浓重的意识形态,唐老鸭和它的三个侄子代表了北美的“先进价值观”:企业家、有活力的人、创新和忠诚的人。[30]与此同时,美国的文化产品在吸收外来文化元素时,都要经过美国观点的重新阐述,在经过美国式的改造之后便成为反映美国态度和价值的文化符号,《花木兰》《功夫熊猫》《角斗士》等都是通过别国文化元素来传播美国文化精神的。[31]同样,法国的文化战略是增强其文化软实力。所谓文化软实力按照其提出者约瑟夫·奈在《软实力》一书中的核心观点,就是建构起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包括文化扩张、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对外政策宣传等形式被另一国所认同,并进一步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32]11围绕这一战略目标,法国一方面为保护自身文化特色和文化独立性,在国际交流中坚持“文化例外”的原则,认为文化不是一般商品,必须坚持多样性;另一方面通过扶持本国文化产业、加强文化交流来扩大法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13]事实上,法国的文化活动,从推广法语、推介法国哲学、开展与不同国家教育文化交流,到在境外举办法国文化年、文化季、文化周这些大型文化活动,再到宣传法国的时尚文化、品牌文化等活动,都在向全世界传播其所推崇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和核心价值观。美国和法国如此,韩国也不例外。以电影、电视剧为代表的韩流开始风靡亚洲乃至世界,本身就说明了其对自身传统的坚守和世界性的影响。就以中国观众所熟知的电视剧《大长今》为例,它在让世界看到韩国饮食、服饰、医学等文化元素的同时,也知晓了其作为社会意识基石和道德观念核心的家族中心主义价值观。

在国家文化建设方面,日本尤其值得一提。日本的文化立国战略及其实践坚持了其一以贯之的“和魂洋才”传统。一方面置身于世界文化之中,积极地吸收各国的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又行走于自己的文化传统之中,通过立法等一系列措施,对自身的传统予以大力保护。日本文部科学白皮书中就明确指出:“在全球化进程中,迫切需要传播丰富多彩的日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展现日本的魅力和风情”。[11]日本的文化产品、现代艺术在把时尚观念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的同时,很好地坚持了日本的传统,这使得其文化产品既符合现代审美趣味和国际市场需求,又极具自身特色,从而使其文化获得了世界性的影响。就以其享誉世界的动漫为例,日本的动漫艺术在积极学习别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致力于“打磨日本的形象,推销日本的梦想”,以使外国观众联想到日本的“明快、温暖、漂亮和酷”。[33]从动漫形象来看,更是与其主流价值观密切相关,不同于美国动漫形象着重渲染美国式的英雄主义,日本则主要颂扬武士道的价值观。[25]在众多的文化建设实践中,日本文化建设可以说独树一帜,日本是最善于吸取国外先进文化的国度。它具有海绵一样的多方位、多层次地吸取先进文明的能力。[34]与此同时,日本又是一个强调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得到很好保护的国家,正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完美结合,使日本的文化建设备受瞩目。日本文化建设的经验表明,在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是能够找到结合点的。就如相关研究所指出的,对于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而言,丧失了民族性,文化便会因为没有立足的根基和个性难以保留;失去了世界性,便会因为没有世界市场而难以进一步传播和发展。[35]

文化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国家文化建设就是保护和传承一国的文化传统,就是延续本国的安身立命之道——价值观,以使一国拥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建设,不仅要实现国家精神、价值观念在本国的落地,融入本国的社会生活之中,还要增强其世界影响力,通过向世界的辐射为其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四、结 语

国家不仅是一个社会体、权力体和经济体,还是一个文化体。“每一个民族之所以作为民族而存在,一个重要的标志,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文化”。[36]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基和发展的根本。长远来看,国家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文化,只有文化上的崛起和复兴,才有国家的崛起和复兴。全球化更是宣告了一个文化致胜时代的到来,它通过全球范围的交往互动将各国文化置于一个相互比较和竞争的世界舞台上,文化功能得以彰显,文化价值空前提升。在全球化时代文化已上升为各领域实践的中心,成为诠释人类社会、政治和经济事务的重要因子和一个国家自立于世界的关键。全球化时代的任何一个国家“既立足于自己的经济实力,更立足在自己独有的文化中”。[37]

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文化建设,首先要在对文化建设重要性保持清醒认识的基础上,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制定一套具有统领性的文化战略,使其在有效推进本国文化建设的同时,又能在与外来文化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同时要看到对于文化建设这样一个涉及多元主体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系列法规制度和机制提供保障。其次,要对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存在和发展方式变化保持高度的敏感,要看到在一个经济文化高度融合的全球化时代,就文化谈文化最终可能流于清谈。所以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走文化与经济融合的产业化建设之路,尤其要抓住创新这一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通过创新为国家文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最后,要正确地把握文化建设的根本和核心,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落脚点,一方面通过价值观的入脑入心,使其在社会生根;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交流互动,增强其对世界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国家建设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