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
——科技、艺术的熏陶是铸造健康人格教育的双翼

2019-01-19 22:28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人格科学科技

(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天津 300162)

一、 幼儿时期是健康人格的形成期,要抓住这一个养成教育关键的时期。

幼儿时期是性格养成、培养健康的心理、人格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一个成长期间的各个层面与所处的环境是协调统一的。幼儿时期的健康人格特征如下五个方面:与父母、同年龄段的幼儿、老师、亲戚、顺利的交流,且能够表达思想;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可是适应不同老师授课环境;可以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喜、怒、哀、乐;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可以明白老师的指令;具备一定的探究意识,有好奇心,可以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任务。

(一) 幼儿时期在人格养成上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胆怯、退缩的行为

胆怯、退缩的行为不仅是幼儿会发生、小学生、大学生乃至成人都会有这种心理。这种退缩的行为大致分为以下三个类型:单就幼儿期说第一种是活跃退缩型,所指的是虽然周围有同龄的孩子,但是幼儿单独一个人彰显个性、进行身体游戏、角色扮演游戏,表象是该幼儿很活泼,但是实际该幼儿不愿意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流的特点。

2.欺负行为

幼儿时期的孩子肢体语言大于母语的交流。因为这一时期的幼儿不善言表、词汇量有限,可能通过的“动作表示”并不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他们表述,从成人角度看来,视为欺负、打人、暴力。主要是通过动手进行的身体上的欺负。语言上,这一时期的孩子表述直接,喜欢就是喜欢、讨厌就是讨厌、不开心就是不开心,需要教师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做好幼儿们的交流工作。

3.安静退缩型、焦虑退缩型

安静退缩型所指的是幼儿自己创制活动的样本,实施探索、有好奇心、发挥主观能动性,表现出对于该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意识;焦虑型退缩表现为幼儿胆怯而又期望靠近其他幼儿,从内心感受自己不能完成任务。

(二) 幼儿时期是人格发展形成的关键期,把握住关键点

俗话说: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若具备这样瑕疵人格,必须引以为戒,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若不从小改正,对于今后的发展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如何顺利构建良好的人格养成教育,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1.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幼儿时期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是对父母信任感、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孩子的出生开始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予的安全感、是的孩子在温馨、舒适、和平、受重视的氛围内成长。这样会形成希望品质,在遇到危险或紧急情况下学会妥善处理事情。

2.培养孩子独立性、自信心

首先,父母为孩子创制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情景,这样做孩子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会动脑思考、增强其主动性、减少对亲人的依赖心理、增加自信心。反之,什么事情有父母完成,久而久之形成孩子的依赖心理,丧失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关注程度

3.鼓励孩子多交流,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在交流过程中会形成独立性,在上学、工作、学习、交友、人际关系中学会单独处理所遇到的困难,孩子诉说内心世界想法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时候,父母不要粗暴干涉,而是进行事宜的引导,通过提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孩子讲出这几种方法得出的预判性结果,通过结果的比对,选出最得体的解决思路。同时,更需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分析事物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预判性,领悟自身的价值,家长切不可回答孩子提问时敷衍了事,从而错过这一重要人格培养的黄金时期。讲述了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后,请跟随笔者了解一下科技、艺术对于健康人格的影响。

二、科技与艺术对于健康人格养成教育的影响。

伴随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教育工作也是与时俱进,目前由美国提出新的教育理念——STEAM。它的含义如下: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的首字母。这种教育理念区别于有别于重书本知识、传统的单学科、面对面授课的教育方式,而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概念,鼓励孩子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孩子素质教育,提升综合素养。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科之间也有知识点位的联系,就像一部手机一样,不仅有高科技的内核运算,还具有漂亮的外形,也就是艺术的审美。未来社会人才的发展需求,不仅拥有技术的含金量同时也需要艺术的完美化。故,单一技能的发展已经无法应对和支撑未来高科技人才的发展,而是需要具有艺术等综合素质的综合性人才,以提升竞争力。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号召下,机器人、3D打印机进入了我们的学校,这五个学科相互通融,技术与工程结合、艺术、数学相互的结合,打破常规了学科界限,做到了相辅相成。

(一)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稳步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伴随生产力、科学的进步,艺术随之产生。科学提升人类文明的发展、理论水平的基石,艺术则是的智慧的、感性的结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互为影响的。艺术是感性的而科学是理性的。艺术是从情感为基础出发追求世界美德,而科学则是通过理性的不带感情寻求对世界、自然之客观规律或真理的探究。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可以相互胡的借鉴和利用。但是不能混为一谈,同化理念。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的联系 :首先,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在自然生产过程中经过劳动、经验、生活等产生的。其次,科学和艺术源于自然,同时在人类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也起到推进作用。最后,两者均是对自然现象、求知、探索结果的定义。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科学探索注重理性,艺术创作过程则是感性的。

(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和技术共同存在同一载体上,二者密不可分。科学提供知识,而技术则是提供方式方法的。

二者的区别是:首先,科学是发现问题,是一种行为。技术是一种生产力,是将科学运用到实际中的手段。其次,科学是意识形态认识上的,技术得到的是直接的结果。

二者的联系: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技术也可以转化为科学,正是二者的互推互进吗,造就了先进的生产力。

(三) 艺术与科技的关系

艺术创造美,是感性的。在科技创造的基础上,加上良好的审美艺术,投入情是的科技产品更具有美感和意义。他们的关系是相互并重,相互促进的。

幼儿时期是健康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笔者介绍了关键的几个点位,随后我们了解了当今社会新兴的教育理念。了解了这五种学科之间的联系。

三、当今学生素质教育发张的方向

(一)艺术的培养要先行

伴随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学生在学习中只学习文化知识是不够的,从小要进行艺术的熏陶,学习审美,提升综合素质。科学与艺术不可分,相辅相成。 健康人格的培养如同教育学习一样也是递进的,通过艺术的学习、了解了真善美、结合科技知识、人文实践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然而这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过程的积淀。因此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升到现代化教育的议程。

学生在校期间,处于学习和受教育的发展阶段, 也是情感、思想形成、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引入艺术教育对于人类智力的开发、人才的全面培养具有划时代的教育意义。

1.提升艺术素养的意义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基于艺术的认知及规则而建立的稳定性审美力和价值观。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初级阶段开设美术、创意课程、声乐、音乐欣赏、舞蹈、乐器等艺术类课程的原因。通过艺术的培养反映出一个人具备的情感、想象力、毅力、创造力、审美、品观察力及生活的态度、价值观等等,这便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之一。

2.具备艺术素养的三个层面

首先,无论是科技建设还是人文建设,都离不开艺术的基础。在传统课程的学习中往往也是通过图文、艺术思想、艺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是的受教育者了解所需要掌握、学习的信息点。其次,在学生阶段要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人生中会形成遵守规范、具有良好的而稳定的习惯。在做出决策前,会采用科学的尺度、正确的角度、艺术的层次,在科学是真、艺术是美——真和美的评判标准下得出最佳的结论。科学、艺术和人文在人的精神世界里原本就是一体的,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将求真、求善、求美的人文教育统一结合,科技、艺术的熏陶是培养健康人格养成教育的双翼。最后,科学和艺术对于学生学习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艺术讲究的是求美、形象、审美的培养接受多义性。 而科学强调的是求真,无多义性。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创新性。

3.艺术的培养会开发多元化的大脑,练就智力

许多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学者不仅有超强的智慧,还具有高品质的情商、艺术形象思维能力、创造力。爱因斯坦不仅是人类闻名的科学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列昂纳多·达·芬奇不仅是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位医学、物理学家。这说明科学巨匠或艺术家在青少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科技和艺术同时也是相联系的,这便奠定以后巨匠们成功背后的多才多艺。今天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迅猛发展,学生仅仅学习科学知识是不够的,每一位学生至少掌握一门艺术技能,这在提升高雅审美、品位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定的教育意义,因此,艺术素质教育对当代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爱科学、勤动手、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学习者

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是否强大,取决于科技人才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富有创造性、创新性思维的人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立体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突破原有的发现,进行信息的重组,大胆的创新、发现、想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通过他们的前瞻性让他们突破原有的知识圈,通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观念,重新组合产生更多更新的大胆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为社会提供首创的、新的、有社会意义的研究成果。

1.发展科技创新教育,科教兴国

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如今的大国崛起均为科技强国。故,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我国是农业大国,伴随祖国的发展建设,在即将到来的智能机器人高科技时代,我们首屈一指的是要加强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创新思维的教育,这是祖国给予我们的重任。

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培训部2016年依据我校3D打印技术的平台,对5-16岁的幼儿、儿童、青少年进行培训,同时开设无线电制作课程、电子百拼课程、机器人课程培训、航模培训等科技类课程。该校是天津市无线电工程竞赛的基地,每年开展天津市的科技类活动,为喜爱科技课程的同学们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近三年开展科技课程的培训,我们深有感悟,科技不仅仅发展智力、开拓思维、培养逻辑性、耐力等,其带来的收获颇大。例如该校培训部几名5岁的幼儿经过一年左右的机器人课程的学习,其动手能力和8、9岁小学生不分波比。这说明应该重视科技教育,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提早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类课程的学习越早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不被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所淘汰。

2.发展科技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收益终身

(1)依据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要求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技教学活动、竞赛活动、社会实践。通过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求知意识、团队意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等。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培养社会责任感、毅力、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健康的人格、守纪律有协作的团队意识,是一种在结构和动力上向崇高人格发展的状态。

(2)科技课程学习对于健康人格培养的积极作用表现如下:第一、通过科技课程的学习,培养同学们严谨务实的态度。在科技类课程中,需要学生依据教师的授课的内容,完成课程要求的制作任务,这就需要同学们通过课程的讲授内容,通过思考、构思、观察、自行设计、自己动手、自己制作。过程中会出现任务的失败,那么还需要进行错误的查找、问题的分析、再一次进行式样等等一次次体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查找原因等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任务完成以后,需要进行项目的攻讦和交流,旨在锻炼同学们语言表达能力、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其求真务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这点在人格养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通过科技课程的学习,培养同学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一次次的制作、实验、失败、总结的过程,练就了其进取心。创新本就是不断的提问、进行知识点的排列组合、有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解决问题。第三、通过科技课程的学习,培养同学们顽强的毅力。大量的史实例证告诉我们,要真正有所作为,必须经得起失败、扛得住考验、历经磨难,苦心钻研才会有所提高。这个过程需要同学们培养强大的内心,经得住考验,以持之以恒的信念为依托,去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第四、通过科技课程的学习,培养同学们规则意识、协作意识。有的科技课程需要完成的任务,可能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例如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承办的天津市青少年奇迹创意大赛——我的美丽校园活动中,需要参赛选手组队参赛(全体项目)同学们利用教育现场进行分工、分组进行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创设活动,作品完成后,有一名同学口头介绍作品的创作理念、各个场所的名称、组队过程中会员的分工、达到的效果等等。如果队员们自己干自己的,没有团结协作的意识,那么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通过科技课程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习惯,强烈的规则意识成为了人格的内涵,意味着不再需要外界的强迫,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控制、自律,即“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科技、艺术的培养是健康人格养成教育的双翼

科技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未来人工智能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近,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如今更加凸显出它强大的生命力。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科技的学习需要从小培养,而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能力更需要从娃娃抓起。同时科技力量、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科技和艺术像一对孪生兄妹。因此,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培养学生的科技、艺术能力的素质教育在今天乃至未来,具备举足轻重的位置,为健康人格的养成添砖加瓦。

未来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也是科学技术竞争的社会,又是;新世纪,只品综合素质的新纪元,只有在科技与艺术的互交互荣,才能引领人类社会文明建设、科技建设更上一层楼,才能真正发展人类社会至善至美的文明。

猜你喜欢
人格科学科技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