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书院竹山书院的建筑及其布局研究

2019-01-19 05:57夏守军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昌阁学社竹山

夏守军

书院是民间组织自筹建设的教育教学空间,也是古代儒家士人讲学、习艺、聚集以及藏书的主要场所。古徽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经济文化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徽州建筑的发展,竹山书院将徽文化“植”入建筑及布局当中,并“栽”进了徽州的山水之中,是活着的建筑,其建筑及布局极具特色。深入研究并分析徽州古书院竹山书院的建筑及布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够为现代建筑及布局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竹山书院的历史背景

竹山书院坐落于黄山市歙县雄村乡雄村桃花坝上,在清代属于雄村曹氏家族讲学的场所,讲学名人有沈德潜、袁枚、金榜、邓石如等[1]。其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是现存比较完整的徽州古书院之一。

图1 竹山书院门额

二、竹山书院的建筑

竹山书院的建筑大多数是清朝保留下来的,将徽文化“植”入其中,以马头墙、天井、高墙、三雕等为元素建造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2]。

(一)书院门厅

众所周知,书院门厅所指的就是主入口大门,是坐西向东的单披水五开间五桁四步架的单层建筑[3]。此建筑的前檐设计砌筑了高门墙,在门墙之上还设计出四柱三楼砖雕牌楼式门楼,如图2所示。

根据图示可以了解到,单披水屋面披向后檐,在讲堂的两侧位置,即南北两廊屋面相互衔接,形成了合沟,能够使屋面的落水流入到讲堂的大天井内部。在大门外部的两侧位置还设计了一对抱鼓石,在门上有“竹山书院”四个大字,是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真迹。而门厅东西两侧的总进深度是4.6m,南北的总开间是12.11m,总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是55.71m2。

(二)书院讲堂

书院讲堂位于书院门厅里面,天井的后面。讲堂地面的两端石阶与连廊相衔接,形成南北两廊地坪约0.6米,中间位于石阶下设有通往讲堂天井的通道。讲堂的正厅中悬挂着一副由曹文埴所撰写蓝底金子版对联,上联写“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下联对“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4]。这幅对联精巧的描述了书院名称的由来,通过文人墨士赋予的“竹”展示了书院人文特点虚与实,这也充分体现了当时治学处事的方法与风格。

竹山书院的讲堂是单层厅堂式建筑,两侧借助屏风墙的方式封山处理。东西方向的总进深度是10.65m,南北的总开间是12.21m,整体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是130.04m2,如图3所示。

图2 门厅和云窗启蒙馆正立面示意图

图3 竹山书院门厅和讲堂剖面示意图

(三)清旷轩和露台

清旷轩位于桂花庭的正西方向,与八角形楼阁式建筑文昌阁相望,是桂花庭中重要的建筑,为文人墨客提供聚会的场地。清旷轩的南北通开间为10.02m,而东西的进深为9.5m,总占地面积是95.19m2。因为清旷轩是二层楼房,所以整体的建筑面积是190.38m2。

清旷轩的前沿下方是露台,西面和清旷轩的前阶沿相互连接,三面都装饰着石雕栏板,栏杆的顶端雕着形态各异且栩栩如生的石狮子,共有十六根。露台的南北长度是9.95m,东西的宽度是3.5m,总占地面积是34.83m2[9]。

(四)启蒙馆

竹山书院的云窗启蒙馆主要用于幼童启蒙教育。进入云窗启蒙馆的通道就是书院南廊后檐墙的侧门,正面朝着三角形小天井。中间由屏风墙划分,进而形成独立的三开间单层建筑。屋架整体相对简约,仅为四步五架,并设计了仰尘,地板铺在距离地面较高的架空层中。

从整体上来看,云窗启蒙馆的平面以梯形为主,南北的统长是16.35m,而东西的进深则由北向南越来越短,平均的长度是3.71m。总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为60.66m2。

(五)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桂花庭的正北位置,也是竹山书院的正北方向。文昌阁建筑是八角形的大型阁楼,每一边的边长都是2.93m,宝鼎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是17.85m,占地面积是138.41m2,建筑面积是234.40m2[5]。文昌阁的下层主要用于祀奉孔夫子,上层用于祀奉文昌君,如图4所示。

图4 文昌阁立面示意图

(六)书斋

藏书楼的西侧部位是书斋,属于三开间的单层建筑,南次间的开间放大,与南侧廊相连接,通向后方的厨房。前后廊以及南北面的建筑都有砌墙,在前檐墙的位置设计了三个木窗。书斋的东西方向通进的深度是4.6m,而南北通开间是9.5m,总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都是43.7m2。

(七)桂花庭

竹山书院的文会建筑群主要包括了眺帆轩、墨香唐、百花头上楼以及春风阁和文昌阁等,整体围合形成了中间空间相对宽敞的大庭院。桂花庭整体的占地面积是650m2,在庭院内栽植了二十多棵桂花树、白果树等多品种的植物。该庭原有假山设计,至今仍留有散石。百花头上楼前方以及清旷轩露台的北方都挖掘了池塘,形状好似秋叶,所以也称秋叶池。此池塘内部的水经过文昌阁前方的小石拱桥,流向桂花庭的东侧院落。桂花庭东院墙相对低矮,能够在庭院当中尽览渐江的江景与江对岸的竹山山景。

三、竹山书院的建筑布局

竹山书院主要的建筑布局由“书”和“院”两个部分所组成。其中“书”是以讲堂、文会为主,讲堂位于书院南侧,是古时学子休息放松的重要场所,而文会园林则分布于书院北侧,是古时为了增加静谧雅致的学术环境所提供的重要场所,文会内设有庭院供文人雅士赏景。“书”和“院”之间以墙围护,巧夺天工又不失大体。书院的主入口建造的是三间四柱三楼式的专门楼,门额上写着意境悠远的四个大字“竹山书院”(图1)[6]。书院的正厅则有一块木屏作为影壁,并横梁设有一悬匾刻有“天性达学”四字,弘扬着竹山书院学子的治学和为人之道。

竹山书院南侧是学社建筑区域,构成三条东西向的建筑轴线:一是由讲堂天井、门厅、讲堂与南北走廊等组成;二是由厨房、书斋、藏书楼与书斋天井等构成;三是由牡丹圃、眺帆轩与墨香堂等组成。在学社建筑区内部,这三条建筑轴线是紧密相连的,中心建筑为讲堂,并以其为中心沿着各个建筑轴线,对各式的生活建筑进行布置,保证各建筑沿着轴线构建,既紧密的有机联系又互不干扰。

北侧的建筑包括了桂花厅、清旷轩、文昌阁、百花头上楼和眺帆轩,是文人墨客、青年才俊聚集的最佳场所。“桂花厅”位于“清旷轩”的轩前,厅内种植了几十种不同种类的桂花,静谧淡雅,花开留香。“清旷轩”是园中最主要的建筑之一,横梁悬纂书匾额“所得乃清旷”,而轩柱则挂了隶书橙联“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这两句都是出自曹学诗的《所得乃清旷赋》,当时的曹学诗有江南半个才子之称,因此以此为匾额。“文昌阁”又名“凌云阁”,平面八角,建筑采用的是三层楼阁式,阁楼的顶端是一颗宝珠似的锡制葫芦,以八条铁链系在四角、八角,如鹏展翅。在阁中装饰着精美的雕梁画栋,在第一层的房檐下悬着匾额“贯日凌云”四字,其石柱还悬有对联“扶君臣朋友之伦,心悬日月;证圣贤豪杰之果,道在春秋”。“百花头上楼”是专门为了点景而建造的,寓意竹山学院的学子能够出人头地,独占鳌头。“眺帆轩”顾名思义为登高赏景的重要场所,登上“眺帆轩”可将渐江的美景都收入眼帘[9]。这些建筑轴线充分彰显出人文和自然的有效融合,同样也使得建筑和园林之间更加相得益彰。

竹山书院学社建筑和文会园林主要是借助廊实现连接,具有自然曲折的特征,也使得学社和文会之间的通达性更加自然。在竹山书院的外部,除了主入口的门厅,还设计了侧门,可以穿过侧廊和眺帆轩直接到达桂花庭,不仅便利,而且也有效地规避了对于学社内部学习活动的影响。

四、竹山书院建筑及布局的价值

竹山书院的建筑将徽州古民居的建筑特色融入其中,具有浓郁的徽州地方特色,将徽文化“植”入其中,承载着千百年来徽州人对社会、自然以及事物的认识,质朴且自然,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书院内部的文会园林,其建筑物数量极多,而文昌阁的体量相对较大,地址选择十分巧妙,不会感觉建筑物的分布过于密集或者是体量厚重,使得园林空间境界明显提升,效果极为显著。

在竹山书院园林中,主要借助了园中园的布局方式,通过借景的方式,在园林中纳入了渐江与竹山景观。另外,园林内部山池有所点缀,能够和院内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与此同时,在文会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选择使用了多元化方式,使其意境更具深意,充分发挥了竹山书院的建设主题。在文会园林内部,壁间都纂刻了诗词歌赋,长廊内部嵌入了碑文,文思十分优美,书法字迹精妙绝伦,都能够和园林情景相互交融。在明末清初时期,受新安画派画风的影响,使得竹山书院文会园林始终保持着宋代与明代以来的园林景色,天然且舒朗。园林内部的建筑也选择了徽州当地民居的传统形式,质朴且自然。

建竹山书院时期,正值我国古典园林成熟发展的后期阶段,同样也是徽州造园的繁盛时期,所以在规划与营造方面都属于当时徽州传统建筑园林的最高成就,充分彰显了当时徽州园林的高技术与高艺术水平,是明清年代徽州水口园林最为典型的代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在建筑特征层面,竹山学院始终遵循了规范要求,与徽州清代中期的建筑形制相契合,完成了细部处理,且功能作用也与学社和书院的常规需求相适应,所以称为古代徽州学社书院的建筑代表。

竹山书院的布局充分彰显出功能需求,在竹山书院的南部位置,与北侧桂花庭紧贴位置自然形成文人墨客聚集与休息的场所,将文会主题充分彰显出来。竹山书院本身并非仅仅是学社和文会建筑,同样也集中了学社和文会两种不同的功能,是古典园林形式的特殊类型,两者互相渗透与补充,形成了综合性较强的建筑群体。虽然竹山书院这种布局在当时并非绝无仅有,但是能够较为完成地保留至今,并且被现代人直接研究,即可被称之为难得的典型。

猜你喜欢
文昌阁学社竹山
学社奋发担使命 草书千载绘华章——写在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建社90周年之际
文昌阁 最潮的菜馆开在文庙旧址上
清代中后期词坛对蒋捷及其《竹山词》的接受——以常州词派为核心
谈吴组缃《菉竹山房》
中国营造学社藏书源流考
厦门市同安丰翼美术学社日记画
基于Android平台的学社APP设计与开发
한국어 체언 수식 부사에 대한 연구
“竹山粉葛”市场遇冷
嘉峪关文昌阁功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