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素材新天地

2019-01-19 06:04刘琳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22期
关键词:文章作文语文

刘琳

作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生活。近年来,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育者始终不渝地对写作教学进行研究,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写作素材的单一和匮乏。此类现象长期存在,不但延长了写作教学的瓶颈期,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写作能力地提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语文课程资源,应积极利用和开发。”所以,笔者认为,地域文化是高中作文必须关注的重要因素,其基本教学策略可以归纳为:走近、审视、表达三点。

一、走近地域文化,感谢历史的馈赠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在文章中曾说:“抓住课内一小块,放弃课外一大块,那无疑是沙中建塔,底气极差,虽然煞费苦心,但终难见效。”我们何不将滔滔不绝的讲授课堂还给学生?我们身边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诗词古文、革命传统、风俗民情,只有让这些资源真正萦绕于学生的脑海,写作也许就变成了一种感受的释放和分享。以齐地传统文化为例,学生可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到社区、广场等地收集相关的风俗民情、齐地名人轶事、历史传说;也可以亲临参观实体古迹:到齐长城领略齐国军事的强大,到周村古大街体会齐国经济的繁荣,到桓公戏马台回顾齐桓公的叱咤风云,到稷下学宫濡染先贤们的读书精神……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将积累收集作文素材的过程变成“乐”的体验和享受,身为老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审视内涵,感知传统精华

正如法国作家布封所说:“为了写得好,必须充分地掌握题材,必须对题材有足够的思索,以便清楚地看出思想的层次,把思想构成一个连贯体,一个连续不断的链条。”学生关注了地域文化,必然会对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此时,应该指导学生进行适当迁移,从文情与人情的角度去审视地域文化所蕴含的传统精华、人文精神。

1.  追俗寻根

一方水土自有其独特的韵味,风俗民情以其深厚的历史渊源、令人感动的历史传说以及深广的群众基础而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推究其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否体现了华夏儿女的优良品质?是否代表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尚?又是否展现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美好愿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如此多彩的地域风俗的确为学生的写作带来丰富的素材。

2.  亲近圣贤

圣贤的作用永远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但是可以引领学生“心向往之”。以齐地为例,淄博是齐国故都所在地,自古群英荟萃,其中不乏流芳百世的将相,名垂千古的鸿儒。如定国安邦之姜太公,军事奇才之孙膑,破敌复国之田单,洛阳纸贵之左思,写鬼写妖高人一等之蒲松龄。此等智慧超凡、品德高尚之人值得学生们去感悟他们的人格魅力,探寻他们的人生轨迹,思考他们成名的原因。

三、抒写收获,形成佳作

叔本华曾说过:“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是的,作品是心灵的精华,悠久的历史隧道,厚重的文化之源已经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此时,教师提供的不应是限制学生表达欲望的写作技巧,而是一方让学生自由倾吐心灵精华的舞台,形式多样,全面开花,也许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篇具有深邃文化内涵的佳作。

考虑到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要求,在抒写这一环节可以建构以下模式:

1.  畅谈观点

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激发、诱导、点拨”,采用创设多样性情境的策略,激发学生畅谈的兴趣。例如,可在课前创设五分钟即興演讲的机会,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根据已有材料悟出更多道理,激发语言组织能力;可以利用辩论机制,鼓励学生提出有理有据的个性化观点;还可以采用竞赛模式,针对同一个话题,联想运用更多的本地传统文化素材;也可以采用质疑式、解说式等手段,打开学生思维,解放学生思想,拨动学生灵动的心弦。

2.  引经据典

写作,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开发学生丰富多彩的语言组织能力。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

(1)鼓励学生运用本地传统文化中的古典诗词,提升文章的审美神韵。很多学生苦于自己的文章缺乏灵动的文学性,一篇文章中只有枯燥的陈述句,这不足以抓住读者的心,对于高中生来说“失作文者失天下”。那么,在文句的关键部位点缀一些恰当的古典诗句,就会文章显得隽永深刻,有时能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表达得更加富有韵味,让整篇文章洋溢着古典文化的神韵。

(2)指导学生引用历史事实,将自己搜集到的独特的历史事件运用到作文中,为文章增光添亮。学生在搜集地域文化的过程中,对本地发生的历史事件比较感兴趣,所以,可以把这些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人物以及历史事件作为素材出现在作文当中,让作文拥有深邃的历史内涵。以齐地文化为例:在写到友谊的话题时,可以运用“管鲍之交”的佳话;在涉及人生价值话题时,可以联想到孙膑、蒲松龄的励志人生;如遇语言艺术的话题时,可以引用淳于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典故……运用这些独特的历史事实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会让作文透射出历史的厚重感。

(3)对于语言驾驭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重组加工诗句,既不露痕迹,又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以下几种方式可供参考:“旧瓶装新酒”式的字词替换法、诗句散文化的意境重现法、诗句与情感杂糅的重组拼装法。这样会使文章既富有诗意,又能别出心裁的表情达意。

我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海纳百川,博大精深。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滋养一方人。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地域文化形成高度的认同感,进而产生自豪感,正如列夫·托尔斯泰所言:“一切作品要写得好,它就应当……是从作者的心灵里歌唱出来的。”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文化,引导学生用这丰厚的宝藏来呈现五彩斑斓的内心情感。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让本地文化焕发出独特的精彩魅力,让“多元、本土”带领我们开辟出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中学)

猜你喜欢
文章作文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