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现状困局及建设对策研究

2019-01-20 18:06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思政院校

黄 亮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0)

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2013年,为加强师德建设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育部专门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旨在进一步完善教育部、地方、高校三级既分工负责又相互衔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体系。2015年,教育部修订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刚性指标要求。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问题现状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师资普遍不足,且结构也不尽合理

2018年,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督查,其中,思政课教师数量是核查硬指标。而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此前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思政课程规范化建设、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思政教师培养培训平台、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格局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近几年,绝大多数高校都在加大力度引进思政课专任教师,力求从引才源头和队伍结构方面提升数量与质量,思政专业毕业生呈现就业火爆趋势;但相对来说,高职院校无论是从职业属性还是层次属性来看,均没有太多竞争力,也缺乏更多灵活政策来吸引这部分思政人才。从市场自身的调整来看,无法从短期获得改革实效,就使得原本紧张的引才局势更加严峻。因此,在国家如此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形势下,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高职院校就更加需要寻求破解难题的办法和实施对策改革的路径。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两极分化较严重,创新素养不强和教学经验欠缺同时并存

高职院校此前受各种因素限制,长期以来对思政课教育教学不甚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就更加缺乏科学长远规划,只满足于完成现实教学需要即可。长此以往,积弊慢慢凸显,致使部分教师老龄化较严重,且普遍知识结构沉淀,实践能力偏低,固守传统教法,不愿主动尝试和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老派教法和青年学生融入互动较差。新形势下,迫于国家和省厅督查压力,高校不得不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但就仅思政教师队伍结构数量这项指标,高职院校均普遍编制配备严重不足,政策所导致的影响之一促使思政教师成了“稀缺资源”,而高职院校受困于发展、层次及环境影响,引才工作持续不畅。尽管经过各种努力,通过惨烈竞争引进了一批刚刚毕业的青年思政教师,但他们在教育教学上普遍还比较稚嫩,尤其是从研究生学生转换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需要有个适应的过程。而他们对于职业教育的特性特质认识上还比较模糊,遇到的困难较多,阻力颇大,且相对来说年轻教师整体上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还有待提升,有部分青年教师虽然从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但未必对高职教师职业有充足的自信和发自内心的热爱,其未来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也较为模糊。

因此,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思政教师队伍两极分化的普遍情况,梯队建设不尽合理,团队构建发生偏差,制约了整体思政教师的优质素质和创新素养,进而影响这支队伍未来发展建设以及课程教学研究等一系列问题。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囿于学科因素,职业竞赛和科研实践等缺少平台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深化改革进程中沿着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核心发展路径不断提升内涵建设质量。而在这波改革迈进浪潮中,高职院校思政课受限于公共课性质,很难按照这条路径实施同步变革,似乎还固守着普通教育的传统模式,但又处于高职教育特定范畴中,陷入了两头不靠、特色全无的尴尬境地,导致思政课在高职院校一直处于边缘化,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课程建设等,都只能在教学模式创新、教法改革探索、实践教学丰富方面寻找突破,而不能借鉴采用其他专业建设发展的融合路径。

国家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顶岗锻炼和企业实训在思政课领域得不到有效实施,绝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只能参与社会调研,极个别进行顶岗锻炼,没办法全面铺开,高职教育双元育人模式在这里被迫支离破碎。国家及省级职业技能竞赛序列中几乎没有思政项目,只能在其他比赛项目中实施弥补,偏离了总体轨道;国家高职国培项目也几乎没有设立思政专项培训,很难融入整体职教特色,只能单独实施思政项目的专门培训,但却是高校和高职混编,无法单列。其相对应的教科研实践等就更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始终融不进高职特色而独自固执进行单纯理论的研究与探索,但这方面和普通高校相比终究是先天性弱势,在夹缝中艰难前行。更为现实的情况就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而给予的高职专题特色培训较少,自然存在部分教师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不高;关键还是缺少更多平台,导致思政课教师教科研能力不足,相关成果严重欠缺,进而恶性循环带来一系列复杂问题。

(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

从调研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自始就缺乏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和科学构想。基本处于边缘地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要么是维持现状勉力支撑教学需要,要么就是小修小补哪里缺漏哪里补充,甚至是把其他专业教师直接混编进思政教师序列。少量代入对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是有益补充,但较多人员的混编代入则不利影响甚大,其理论素养和专业结构基础性不扎实,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学习才能够增量提质。而近几年,国家层面的重视督查引发了高职院校措手不及的紧急应对。因此,各大高校争先引进思政课教师,一时间,思政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已然成为了香饽饽,无论是引才数量还是引才待遇都达到了历史高点。而相对来说,高职院校引才进程却遭到了众多高校的围剿而困难重重,虽有不少年轻思政教师走进了高职院校,给日益老龄化的思政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但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深层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且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随着职业教育的内涵竞争全面展开,各专业群之间的比拼已趋白热化态势,而思政课教育教学也终于得到了国家最高层的关注。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召开了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无论是会议规格还是特定人群都释放了一个明显信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但历史遗留造成的问题短期内仍然存在,从一开始就注定缺乏系统科学规划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培养建设过程中依然荆棘遍地、坎坷不少。尤其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如何走出一条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展现职业教育活力、凸显人才培养实效的道路,仍然是我们需要长期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重大课题。

二、破解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困局的应对策略

(一)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实施思政人才质量工程

一是科学规划、顶层设计。立足高职院校发展高位格局,统筹“十三五”规划、双高建设及优质校内涵发展协调为一个整体来统一步调,站在更加前沿的高度理清思路,谋划布局。将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引进和质量提升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提高认识,以中央和省级层面的硬性指数标准作为基准考虑,要竞优争先,将思政学科专业建设、思政教师队伍建设、高职思想政治工作规划纳入学院整体规划发展体系中。

二是统筹协调、多方联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人才质量提升工程不是由单一部门在某个阶段性时期内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统筹协调和多方联动。高职院校从校级层面要组建专门工作联合机构,调度各方人力物力,集中精力推进督促该项工程细化精准实施,整体出台和科学拟制总体方案,并分阶段环节按照建设进度挂图作战、明确任务、畅通路径、通力合作、整体推进。

三是高层重视、灵活机动。现阶段,无论是思政教师高层次人才引进还是整体思政教师队伍质量提升,抑或是高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大格局群体的作用发挥,都会遇到不少纷繁复杂的困难和阻力,这就需要学校领导集体形成共识,提高政治站位,从登高望远的信心和决心来坚决支持思政工作。从事具体工作的相关部门要联合调研寻找办法,贡献智慧破解难题,研习政策制定灵活机动的实施办法来有效清除障碍,完成预期设定目标。

(二)高标要求、常态竞绩,固培思政教师全面素质

一是高标要求、压力传导。紧紧围绕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出的思政课教师“六点要求”和思政课“八个统一”的改革创新要旨,对标高要求和高标准,全面加强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品格素质、思辨哲理素质和精熟业务素质,树立严谨治学理念和宽仁为学情怀。结合总体性要求和阶段性考核,通过督查、评估、诊断和质量分析自上而下传导压力,在新形势下逐渐适应高水平整体发展总体要求。

二是自主诉求、常态竞绩。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要主动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和能力提升路径。在个人理论学识、职业认同、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科研实践和敬业奉献等方面下功夫,把个人摆在高阶竞争方阵来严格要求,把个人教育事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找到归属感和竞绩动力,修炼内功、持续发力,通过学习、实践、研讨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夯实授课能力、引导科研提升,努力成为学生喜爱、同事尊敬、同行评优、学校重点培养的核心骨干。

(三)政策导向、转变观念,建立培训体系多方平台

一是把握政策、强效执行。建立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政策导向机制,依准执行相关保障措施,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思政课教师群体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类比都满足其归属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在此基础上,畅通可持续培训体系,积极选派合适人员全覆盖参加各级各类专项培训,开拓视野、加强交流、促进思考、应用实践,切实履行好思政课教师继续教育计划。不仅仅要在进口端按照发展规划引进相关人才,有效促进快速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学历、学缘、年龄以及专业结构,更要从成长端聚拢全员整体,实施结构性组合模式,取长补短、以老带新,组建教学科研型共建团队,重点优化资历结构、职称结构、人才结构以及教科研结构等。厚积沉淀、修炼内功,努力打造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竞争性思政团队,整体驱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序推进。

二是转变观念,打造平台。要积极借鉴专业课程建设模式,深度解析职业教育本质,在思政课教育教学领域大有可为。不必直接移植校企合作模式,但完全可根据学科属性展开广泛性社会调研,分批、分期按照既定主题深入各级政府、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和基层实践,有效应用传统或创新实践活动载体,将所学理论和所授知识在实践中磨砺积淀,形成基层第一手特色鲜明的典型案例,以此作为生动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变革创新教学实践方式,聚精会神打造出一个个精品教学课堂。积极参与思政领域的理论研讨论坛,进入教科研竞赛的各级各类平台,科学部署,多点开花,精心培养一支全位出色、亮点纷呈、成果丰硕的大师级教学团队。

(四)强化竞争、多维交流,保障思政队伍持续优化

一是强化竞争、保持活力。要打造并且维持一支昂扬向上、竞争唯先、执行有力、教研出色和能效创新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必须要引入竞争机制,丛林法则的适当代入必能取得上佳的效果。末位淘汰机制固然残酷,但唯有如此,才能保障源头活水动力不竭,但要注意规范竞争有序的科学择优机制,要确保淘汰人员能够重新竞争上岗,奖惩有度。竞争机制要配套多维交流渠道,加强和严控不同队伍之间的岗位转换和职责调整,始终保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活力态势和稳定持续。

二是多维交流、持续优化。进入新的阶段,来到研究的深层性领域,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统筹为一个大格局,充分调动发挥既协力合作又独立发挥特殊作用的队伍序列,如思政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党务工作人员队伍以及其他范畴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大思政格局中,有效融合多支队伍,充分凸显诸如理论联系实践对接、创新思政双师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促进共同良性循环等极大优势,进而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层次阶段继续形成多维流动、循环不息、动力充沛且持续优化的理想状态。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然成为重中之重,其中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从国家层面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但是从一线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师资普遍不足,且各项组建结构也不尽合理;两极分化较严重,创新素养不强和教学经验欠缺同时并存;且囿于思政学科客观因素,职业竞赛和科研实践等缺少平台,竞争不甚公平;关键是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质量发展。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破解难题,通过实施思政人才质量工程、固培思政教师全面素质、建立培训体系多方平台和保障思政队伍持续优化等策略,推动促进高职院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健康、全面高效、竞争优质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思政院校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