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听障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思考
——基于“分众化”的视角

2019-01-20 18:06陈瑞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众化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陈瑞英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l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1]。为此,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到当下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还要善于抓住关键点,以正确的理念去创新推进的机制和方法。“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表明,执政的最大优势是赢得青年,执政的最大风险是失去青年。可以说,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2]。所以,青年这一群体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化”之众,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着力点。

一、以“分众化”的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简言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之更好地为广大党员和人民大众所理解、所接受”[3]。但是,“我们的阐述自然要取决于阐述的对象”[4],而今天新形势下的“大众”们认识层次不一,群体构成复杂,且处于多元化的网络文化、交互性的信息传播环境中,碎片化并伴随功利性是当代年青人的阅读特性。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大众”有着多层次的差异性和价值诉求多样性的特点,即使在高校青年学生这一群体中也是如此。因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5],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就必须区分青年学生中不同的群体,以分众化的理念指导开展“大众化”教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6]。

二、在高职听障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

(一)社会主义事业和谐发展的需要

从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门户网中的中残联事业发展2008年以来的统计数据看,高校听障生的在校生数量每年均达2000多人,近残疾人大学生数的四分一。听障大学生是广大听障人的优秀代表,他们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达成度,直接影响整个听障人群体乃至残疾人群体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现程度。所以,在听障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高校尤其是特殊高等院校必须树立分众化理念,针对听障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建立有效的机制,把在听障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到社会主义事业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部署和落实。

(二)听障大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文化多元的网络时空中,消费主义、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文化思潮是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应对的挑战。许多大学生出现信仰迷茫、理想模糊、责任感缺失、信奉技术至上、乐于消费快餐文化,有逐渐演变为纯粹的“工具人”的危险[7]。高职听障生不仅有这些普通大学生常有的思想状况,还因为失去了“听”与“说”这样的信息接受和传达的渠道,且大多特殊教育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听障生采用隔离式的管理,使得听障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受限,社会适应能力相对同龄健听人弱。这部分孩子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后,他们的实际知识水平与同龄健听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在当前极具感官冲击的网络文化氛围中,听障生对媒介浅表化的阅读和受技术至上的实用主义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入理解,信仰不明确、理想不坚定的情况较同龄健听学生更甚。如何引导高职听障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特殊院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三、当前高职听障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的主渠道不够畅通

毫无疑问,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多年的实践中,各高等特殊院校针对听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全国高校统一使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体系较庞大,逻辑性强,有些抽象的“学术用语”对重形象思维的听障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同时,传统的单向度的理论灌输和单一的教学载体,标语口号式的“话语权威”已不再适应学生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听障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确保这个主渠道的畅通,是高职听障生中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校园文化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向同行的合力不足

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多样、学生个体思想道德差异大,却又受制于师资队伍、组织力量、传播手段等等因素,对不同学生群体未采用“受众细分战略”[8],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受到影响,这在特殊高职院校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首先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大众及人人可以感知、接收、接受、消化、吸收的马克思主义,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每个“大众”个体的思想武器、实践工具[9]。为此,要在听障生群体中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一定要对听障生这一受众的身心特点、认知规律、行为模式和精神文化需求等内在差异进行深入有效的研究,要准确理解听障生与健听生之间话语系统的差异。尤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开展与听障生认知特点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活动,形成听障生易于感知和接受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氛围。否则,千篇一律的推进方法和策略必将无法引起听障生的思想共鸣,一旦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形成同向同行的合力,其大众化的达成度一定是不尽如人意的。

四、在高职听障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建议

在高职听障生群体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既要立足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还要分析高职听障生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特殊规律,不断改革听障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主动探索新形势下高职听障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手段。

(一)体现高职特性,在专业培养的实践中立德树人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10],“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做中学”这一特性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性这个本质特征不谋而合。所以,在高职听障生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定要结合听障生所学专业,结合工作情境,尤其要组织听障生在校企合作的真实项目中去感受企业的工作环境,真切体验真实的岗位技能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团队合作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将职业规范和道德自觉融入岗位职责中,贯彻到他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去。同时,要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利用寒暑假组织听障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支教扶贫、环保实践等系列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当代国情与民意,把握时代脉搏,在切身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蓬勃生机的同时,逐渐养成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朴实情感,增进社会责任感,增强“四个自信”。通过这些实践,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润物细无声地驻入听障生的心田,最终实现这样的目标:高职学校不仅要为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做准备,更要为他们的最后一份工作做准备。高职教育就应该帮助我们每一个需要的人为生活做准备[11]。

(二)以听障生为本,思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以听障生为本,就是要充分理解和尊重高职听障生的认知规律与特性,并针对不同的专业、年级和认知基础,切实倾听听障生的成长需求,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实现路径。

1.贯彻分众化理念,把握听障生的现实关切

(1)依据不同年级听障生的思想诉求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大一的听障生所面对的往往是如何看待及处理学业与生活,尤其是听障人与健听人的相处困惑,如何正确定位自己,客观评价他人,尽快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大二的听障生更多的是关注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技能如何提升;大三的听障生则普遍地为就业纠结,思考更多的是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如何融入社会的问题。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进程中,必须呼应听障生的这些不同需求,因专业和年级不同重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如:大一的思想理论课要引导听障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要挖掘听障生的职业乐趣和期待;二年级时帮助听障生树立自信与自强的人生态度,建立职业认同感,渴望掌握专业技能,能被社会接纳;三年级时引导听障生明确公民意识与职业道德意识,形成职业归属感,鼓励他们勇敢地融入社会,在就业创造中实现自我价值。

(2)立足听障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有侧重地教育引导。对听障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立足听障生的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与听障生日常的生活相衔接。比如,有少部分听障生“偷”和“拿”的概念不分,教师可抓住这一认知问题,在教学中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引导听障生知法、守法,帮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法律的权威。

同时,教师对听障生关注的现实需求、焦点问题不能回避或草草敷衍,而是要深入调研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求,进行深层次、有针对性的分析,避免空洞的理论灌输,从而达到澄清思想认识、提高听障生思想理论水平的目的。

2.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据统计,世界上约有60%-70%的人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20%-30%的人以逻辑思维为主。听障生由于缺乏听觉,对抽象文字的理解力略为逊色,但由于缺陷补偿,其视觉功能却表现优异,对感性形象的东西极为敏感,所以强具象、弱抽象是听障生极为重要的认知特点。为此,改革听障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听障生的教学话语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口语、手语和书面语三语并用,尤其要熟练运用手语。教师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些专业词汇的手语进行界定和归类,并在听障生中加以统一和规范,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因地方手语不同或对专业词汇的不理解,而对教师传递的信息产生困惑或排斥。在教学中,要尊重听障生这一特殊受众重个体感受和形象思维的特性,用故事、情境等方法“情感带入”,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要符合高职听障生的特点,力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避免过于抽象、讲大道理,避免学生因“一知半解”而产生紧张、抵触甚至厌倦等接受上的情绪障碍。针对新媒体时代青年人喜好碎片化阅读的习惯,采用影像乃至网络直播的手段,以更加鲜活和平民化的语言,尽可能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语言”转换成听障生容易接受的“生活语言”。借助准确、清晰的手语,用听障生看得懂、能理解的语言,师生之间才能实现有效交流,听障生也只有在无障碍的沟通中才有可能与教师的思想产生碰撞和共鸣,思想政治教育才能驻入他们的心田。

(2)利用缺陷补偿原理,丰富教学手段。传播学认为,人们在接受外来知识与信息时,语言的吸收率仅为7%,视觉的吸收率为87%;人与人沟通过程中(特别是初次沟通时),55%来自表情,38%来自语调,7%来自语言。听障生虽然听觉上有障碍,但其视觉却很敏锐,其思维也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易感受性的特点。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因“材”去施教,善于运用丰富的表情、期待激励的眼神、得体的姿势等体态语言,去吸引听障生的眼球;在课件制作中注意文字大小与颜色,并辅以图片及影像,使教学内容的传播载体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创造生动的视觉情境,刺激听障生的视觉思维,帮助听障生产生身临其境的道德体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无声胜有声的沟通效果[12]。

(3)合理设计项目,实现知行合一。听障生的联想与记忆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都与健听学生有差距,所以教师要设置项目,明确任务与要求,如设置案例分析、情景剧表演、小组采访等等项目情境,并通过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通过体验式学习促进听障生获得真知,提升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总之,只有在准确、全面、客观地了解听障生的身心与认知特点及需求,才能有效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促使听障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拓展大众化途径,实现协同育人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推进需要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除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外,校党委、党支部、团委、社团等都要充分发挥作用。

1.提升思想理论工作者自身的素质

听障生这一受众的情况比较特殊,思想理论工作者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方法,主动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解决新问题。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理论工作者要在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中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还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不仅懂得听障生喜好的网络文化,还要掌握一定的新媒体技术用听障生乐于接受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不仅能及时对听障生群体的新诉求做正确的研判,还要有能力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对策,以更符合听障生群体能够和愿意接受的内容、形式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只有思想理论工作者们的素质提高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听障生群体中的顺利推进才有可靠的保障。

2.创新传媒宣传的内容与方法

一方面,校党委、基层党支部、学工部、团委要充分运用“微时代”的信息传媒平台,根据缺陷补偿的原理,放大高职听障生的视觉优势,通过微电影、微阅读、微信等方式,向听障生推荐好书、播放主旋律影视、展览优秀作品,组织社团活动和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要主动并善于驾驭网络宣传阵地。思政专任教师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微课、推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平台和学习资源,引导听障生用好手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对听障生提出的问题予以积极回应,在潜移默化中努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积极参与校园网教育基地,通过建立班级QQ或微信群、进行网上心理咨询等方式,运用自我教育、理论宣传、情理渗透、榜样示范等等方法,达到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开展平等互动的在线教育、解决听障生的实际问题等目的。同时,学校还要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在网上建立诸如有关招生就业、勤工助学、心理咨询、后勤服务、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并建立一支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主的网络宣传工作者队伍,以权威、客观的视角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对身处其中的广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生活世界。高职院校经常要通过“校企合作”来贯彻“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理念。因此,对听障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可以依托独具特色的校企文化,运用校企文化的导向及其特有的约束和凝聚功能,通过加强教风学风建设、重塑硬件环境、丰富校企活动等来拓展教育空间,强化听障生的自我教育,坚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听障生由于长期的“以目代耳”,对事物的观察往往比正常人更细致和专注。所以,利用校园文化这个隐性教育基地时要充分关注听障生的视觉优势,可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格言、短小故事、漫画等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现在听障生的视野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给听障生以心灵的启迪和熏陶。同时,利用听障生重感觉体验、实践能力强的认知特性,可在定期开展的“助残日”“爱耳日”“人节”“感动校园人物评选”等活动中,加强对高职听障生的心理和品德教育;在清明祭扫烈士墓、运动会、科技文艺节、暑期实践等活动中鼓励听障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热爱祖国、感恩社会、积极向上的情怀。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的深情嘱托。只要我们广大思政教师和思政工作者们,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主动关注社会、丰富自我,根据不同学情去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相信听障生一定会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在活动参与中逐渐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四个自信,并自觉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我们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大众化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