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馈控制理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探究

2019-01-20 18:06牛俊友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牛俊友

(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思想正教育理论课全过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所做的重要指示。传统思政课主要依赖刻板经验,采用灌输模式,逐渐丧失了吸引力,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在多年思政课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尝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中广泛使用的反馈控制理论,辅以雨课堂等在线反馈方式,总结学生反馈的学习效果及对思政课的评价,使整个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更加科学、系统和规范化,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以现代移动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校思政课反馈控制教学,是探索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途径。

一、反馈控制的理论粹读

反馈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互渗透和交融的背景下产生的。控制论,即是关于自我控制系统的理论,“反馈”是控制论的关键所在。通过相应的程序设置来检视关于一个系统以往运行情况的信息,来控制这个系统的未来行为,并不断调整程式以优化、达到最终目标效果的目的,此即反馈控制。概言之,根据被控系统运行的过去和现在的结果,去调整其未来的行为。

根据反馈控制原理,在实施反馈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着正反馈效应和负反馈效应两种情况。如果反馈控制不当,没有减小或消除系统偏差,达不到控制的目的,这是正反馈效应;如果反馈措施得当,通过反馈调整系统,减小或消除了系统偏差,则属于负反馈效应[1]。本文所要讨论的思政课教学正是基于后一种情况,即负反馈效应。

反馈控制原理具有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支撑背景。比如,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反馈是刺激和反应的强化联系物,反馈能够在学生没有主动意识的情况下引出他们正确的反应,纠正和指导其行为;认知主义者则认为,反馈可以给学习者提供信息,学习者主动解释信息,并使用它做出反应,反馈再给学习者提供关于反应正确性的信息。由此,刺激的反应或信息不断反馈回系统中,最终会产生一个不断优化和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控制系统。现代反馈原理对此的解释可以简单表述为:“反馈就是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又构成新的原因、新的结果……反馈在原因和结果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面对着永远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管理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和有力的反馈。”[2]

任何系统、过程或者运动都可以看作是复杂的控制系统,所以控制原理并非仅仅局限于诸如工业生产、军事设备控制等方面,而是完全可以相应地扩展到任意领域[3]。而教学作为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也可以适用控制理论,以更好地控制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毋庸置疑,一切教学活动既是信息不断传递和反馈的管理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心理活动不断生成和相互作用产生结果的过程。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本身看作是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固然毫不例外。传统的教学反馈观点大致认为,教学反馈主要体现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相互之间形成的多向信息的交流与反馈过程,因而教学反馈具有优化学习过程的作用,是构建教与学之间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环节,并且可以将其贯穿于教与学的完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良性的教学反馈具有如下明显实效:有利于缓和课堂紧张气氛,缓解甚或消除师生之间的摩擦,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此达到有效教学的最终目的。本文尝试以学理剖析和亲身实践教学,以说明或充分论证以下观点: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反馈的功用与设计不仅限于此,还应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学前反馈、在线即时及课后反馈也是反馈控制的重要方式。简而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否守正、是否创新,离不开全方位、多层次的反馈。

二、反馈控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思政课的具体施教过程中,反馈控制原理在教学法中的应用并不是通过一两次课或几次课就能轻易实现,而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遵循严格的方法和步骤,经过反复调适和完善,才能最终在反馈控制原理与思政课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中实现思政课反馈教学的有效运用。反馈控制教学的宏观构架和设计是施教的重要环节和保障。以下我们将从三个步骤来论述思政课教学进行反馈控制设计的三个逻辑步骤:

(一)课前学情调研反馈

为了保证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我们还需要一种超前型的负反馈——前馈控制,它是为了避免在未来发展阶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预先采取的措施。

我们在课程开始前,往往先进行不记名电子问卷调查,在QQ群中设置问卷内容,通过在线收集问卷统计结果,来了解学生自身特点、知识储备以及对思政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些具体的思想道德、法律问题或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认知和他们的关注与困惑及期待,根据问卷调查的完整数据全面把握这些问题并进行综合与分析,以便根据教育对象的需求来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精准施教。无疑,这也正是观察教育对象思想动态,以守正创新的前提和基本依据,这是实施反馈控制教学法的重要先期准备,甚至可以说,这本身都可以完全被看作是前反馈的重要手段。

据此,在课程的每一章节或专题前,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问题调研和把控,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不同章节或专题教学内容的具体需求,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难点探讨。思政课内容往往涉及面广,内容较多,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教学着力点是直击学生思想困惑、辨伪存真,坚定理想信念,做好价值观引领。所以,学生的学前反馈对于教师的授课准备来说至关重要。教师会以学生提交的问题反馈为基础形成精心设计、连环抛出的“问题链”,由学生们一起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

这种预反馈设计主要是尽可能掌握学生现有的基本理论素养、知识背景和大致思想状况,以及他们对思政课的了解和预期程度、兴趣程度等,从而依据每个年级、专业以致每个班级的具体学情,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教学计划,以达到本教学阶段或本学期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

(二)课中互动反馈

按照反馈控制理论,任何控制系统都是依靠反馈机制得以实现的。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同样也基于教学信息的反馈,随时根据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组织策略,以此来控制教学节奏和过程。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反馈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课堂教学形式:(1)实时案例讨论;(2)在线反馈;(3)实时沟通与在线反馈的交互运用。

1.实时案例讨论或辩论。教师抛出当前某个国内外时政问题、社会热点问题或现象,学生以分组的方式围绕问题进行交流,然后鼓励各个学生分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讨论或辩护,每个小组形成己方观点,由意见领袖代表该辩论小组,做出意见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或争论或肯定,实现了生生互动。比如,针对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广播电视节目严禁流行网络用语的规定,曾经引起广泛争议,成为当时的社会热点,学生对此或表示理解与赞同或表示反对;笔者在课堂中鼓励意见双方展开讨论,最后引导学生看到网络用语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并且上升到国家文化建设的高度,从制度规范的层面说明网络用语传播的弊端。因此,对于课堂中热点问题的讨论,需要教师提前做好相关的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针对有争议的观点认真剖析,做到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论证充分,能够使学生信服;此外,需要从正面进行引导或直接纠正学生发言中模糊不清或错误的观点,并水到渠成地形成正确思路、立场和观点[4]。教师的补充和引领也是一种反馈,是师生互动中正确性信息的反馈。

2.在线反馈

要想让思政课精彩,起到育人和引领作用,需要把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都真正地吸引到课堂上来,这样才有可能提升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而现实状况是:课堂规模大、学生人数多、教室的空间格局阻碍了学生全员参与互动反馈。传统问答的反馈方式对一部分学生起作用,但是想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则困难极大。现代移动教学手段的兴起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则有效地辅助完成这一工作。在线反馈互动正在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要趋势。以学堂在线和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的“雨课堂”使用为例,雨课堂可以为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即时记录学生的学习动向、课堂作业的提交等多种互动反馈情况,方便师生共同做出反应,这使得反馈控制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顺畅、便捷。雨课堂上所提供的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更加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师生、生生的交互反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师生在思政课堂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例如:针对不同的观点,学生可以通过即时投票表达自己的思想倾向性,QQ群内即可完全实现投票及结果的统计。针对学生的实践汇报作品投票支持及做点评等,也都可以通过在线反馈来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评价更加客观,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还可以通过弹幕实时便捷表达情绪和简短观点,与教师进行交互。就某一话题,学生们也可以通过照片、音频等形式来提交作业,并且他们相互之间又可以利用课间进行实时信息发布和沟通。

3.实时沟通与在线反馈的交互

在前述两个过程中,实时沟通和在线反馈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也就是说,它们二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往往可以交互进行,可以实现灵活地互补运用。至于在何时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教学反馈手段、以何种反馈手段为主等,这都要具体取决于特定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

(三)课后反馈调控

根据反馈控制理论,后馈控制是控制系统根据系统获得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来控制。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就是教师以布置作业或者调查问卷的方式,来掌握和了解教学活动结束后全部学生对于本门课程授课方式的喜好程度以及该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也包括教学内容兴趣点的分布情况等,以此来动态地调整授课进度以及不断改进和完善授课方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5]。在此,反馈控制教学可以具体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

其中,线下反馈包含如下层次:(1)课后师生就某一问题进行交流,或学生做出学习效果反馈。比如解决了某一思想困惑等。(2)老师布置作业,学生提交作业,通过作业反馈的方式来传达学习效果及认知状态。(3)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总体课程的评价和意见反馈等。(4)专家听课、领导听课、同行听课、督导组听课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效果等作出评价、提出建议也是反馈。同时,线上反馈则包括:(1)利用雨课堂发布作业和公告对学生学习状况作出评价;(2)利用微信、QQ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答疑解惑;(3)网络征集学生对教学改革方面的建议和评价等;(4)本门课程结束后进行无计名电子问卷调查,请学生如实对教学效果做出反馈。课程组以此为依据,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支持及改进。

总之,反馈是一个成系列、循环往复、贯穿始终的过程。正如吉登斯所说:“事物之间不仅是以线性的方式,而且还会以循环的方式相互影响。事物之间就是这样来来往往,循环往复。”[6]正是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反馈方式,并不断地对反馈加以回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立德树人的实效作用,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之大任的新人,以此而论,反馈控制教学模式恰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守正创新的重要路径。

三、反馈控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有效路径

在当前大势所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向中,守正和创新是其中关键要义,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一种天然的辩证张力。具体地说,守正是基础和根本,而创新才是关键和必然手段。只有坚持“守正”,才能在“创新”中时刻保持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明确的政治立场和思想指向;反之,也只有通过在教学模式中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特有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使其“守正”之根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守正”指涉的是政治立场、方向和原则,即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树立“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以其思想精髓来武装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伟大复兴接班人的正确世界观。根据前文所述的反馈控制原理,负反馈对于系统具有稳定作用,但是负反馈本身并不矫正系统所出现的偏离,唯有调整系统的初始条件才能矫正此前的偏离。就此而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守正”应当是反馈控制教学的当然前提,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系统的最稳定支点。与此相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然需要反馈控制来提供信息,以测度施教是否真正做到了“守正”的实效性,最终确保在基本方向上没有偏离坚定的政治原则和立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等总是呈现出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各种因素之间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随机性因素也很多,例如家庭成长环境等,这些都必然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宜采用形式化、简单化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因此,要想完成立德树人的目标,必须与时俱进,在坚持“守正”的根本前提下务求“创新”,不断跟进新形势、回应新问题,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在此,创新主要是体现在教学方法上,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而创新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旨即是“守正”,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便是创新的成果。恰是在这个意义上,反馈控制特别是在线反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教育部在其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强调了“课堂教学方法创新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生师互动,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前馈控制即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学情前期调研,为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必要支撑。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将会极大可能使师生均产生获得感。以雨课堂为代表的在线反馈能够对于学生提供的各种带有思想的文字和图片真正实现有效的汇总、分析,以提升上课教师对于思政理论课堂的驾驭能力;任课教师又可以通过雨课堂问题设置回答的功能,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实时掌握,并就相应的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讲解、剖析,解决个别学生的思想困惑,以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有助于发挥思政课堂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尤其是对于腼腆内向的学生,在线反馈可以辅助他们以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可以弥补某些教师不善于在所有学生面前表达某些观念或特殊情境而无法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情况的诸多不足之处。通过这种前馈控制,完全能够切实加强生师互动,将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的指导精神落在实处。

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课后考核,反馈控制也能够很好地实现课程控制。在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发挥雨课堂的优势,精准地导出以往学生学习、作业以及相关考试的大数据,以便对学生进行学习反馈。在以往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只知道甚或只关心自己最终的考核结果,却对考核中的一些具体情况一律漠视,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做到全面反馈学生的真实考核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主动了解自身学习状况的积极性。基于雨课堂,数字化记录教学过程可以在课后及时将考核情况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优秀作品的展示可以对学生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对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又将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不断反馈、调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头到尾,亦步亦趋,不断与学生贴近、弥合,从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既定教学目标;于此,通过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

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和课堂教学的纲领性文献。讲话从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和全局出发,明确了思政课在新时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指出了“八个统一”的要求;深刻把握和领会讲话精神,把思政课落到实处,具体地说,就是找到一条守正创新的道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反馈控制原理进行教学探索,是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途径。

反馈控制原理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已经在各类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检验。笔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运用反馈控制理论,切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与传统思政课教学相比,反馈控制教学可以通过采用多种课堂反馈形式,实现对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反馈,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不断在交互反馈和校正中调整教学方案,因而更加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实践证明,全面应用反馈理论后的思政课堂,得到了学生们的较多认可,课程吸引力增加,学生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对教师提高授课能力也大有助益。此外,通过课后问卷调研的结果表明,学生们对问题链教学法、雨课堂的应用等均作出了积极评价。专家听课、督导组评教等也给予肯定和认可,基于反馈理论、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思政理论课在课堂评教得分中高居全校前列。笔者认为,不但反馈控制教学模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而且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的研究也不能仅限于此,需要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探索和研究下去。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