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辽宁

2019-01-21 01:37穆重怀宋殿娇辽宁大学波罗的海国家研究中心
侨园 2019年1期
关键词:辽宁一带优势

文 穆重怀 宋殿娇 (辽宁大学波罗的海国家研究中心)

辽宁是闻名遐迩的重工业基地,它在中国近现代的工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以资源开发和传统产业为基础的辽宁面临着转型的困境。“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具体落实,为新时代的辽宁振兴提供了新机遇。深度参与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辽宁实现新一轮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辽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

融入“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辽宁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方法。在依靠传统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历史积淀的优良传统,努力做到软硬结合,发挥老工业基地的工业文化优势,做到新旧结合,以新带旧,以旧促新,在充分利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跨越性发展,力争后发而先至。利用辽宁的地域特色,抓住时代机遇,把辽宁放在东北亚以及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中,发挥辽宁的区位优势,把辽宁打造成海陆空物流的新节点,推动本地区的物流运输,带动全产业链的实现。在这里,我们尝试探讨辽宁融入“一带一路”的具体举措和实现路径,为谋划辽宁的全面复兴提供新探讨。

发挥地缘优势,打造创新型物流中心。“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供给世界的新型公共产品,它是进一步深化全球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引领全球化方向,实现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的新举措。“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和谐共进。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辽宁要发展就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中。对于辽宁来说,自身的区位优势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资源。

辽宁位于东北三省的南部,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和出海大通道,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地缘相近,与面积巨大的东北、内蒙腹地相连。辽宁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心地带,与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相邻。就内引外联而言,辽宁的区位优势在东北地区是首屈一指的。

良好的区位优势为辽宁提供了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平台。对内而言,辽宁是东北内陆地区的唯一出海口,是内陆地区海运的集散地。对外而言,辽宁通过水路和空中联运连接了东北亚地区的所有国家,成为对外的重要窗口。

目前,东北亚局势为辽宁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首先是朝核问题趋向好转。由对抗转向谈判,特别是朝韩双方的进一步接近,为半岛问题的解决开创了新机遇。随着朝鲜无核化进程的进行,地区的安全问题可能会逐步让位于经济发展,区域市场可能会逐步建立起来。这样就为资金和商品,以及智力的流动创造了合作的平台,辽宁的区域中心地位会进一步提高。

此外,东北航道的开发已经提上了“一带一路”的议事日程,已经有多艘货轮通过东北航线到达欧洲和亚洲。在东北航线中大连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开发大连港的现有资源,建立大连港自由贸易区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目前,一方面需要整合港口资源,实现与营口港等域内其他港口的合作开发与资源共享,打造辽宁沿海港口集群;另一方面需要实现海陆联动,充分发挥沈阳-大连的中心城市作用。通过沈大联动,实现前港-后城的区域合作,建成腹地型港口,延伸海运空间,打造海陆联动的经济圈。

与区位优势共生的是,辽宁还拥有发达的物流通道。这也是辽宁融入“一带一路”的现有优势。辽宁是全国铁路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率先在全国实现了陆地县县通高速。全省拥有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盘锦港、葫芦岛港等6个港口,201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1.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950万标箱。大连港、营口港货物吞吐量,位居全国十大港口之列。辽宁拥有东北最为通畅完善的空港网络,共有沈阳、大连、丹东、营口、锦州、朝阳等8个民航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399条。2017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3582.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2.6万吨。发达的交通网络为辽宁融入“一带一路”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为建立两小时经济圈打造了良好的条件,特别是京沈高铁辽宁段的投入运行为地区物流的快速运输提供了新途径。辽宁发达的物流网是“辽满欧”“辽蒙欧”“辽新欧”“辽珲欧”等陆上大通道的重要基础。韩朝铁路的试开通,为辽宁打开了又一条国际大通道,可以陆海联运直达日本海。辽宁发达的交通网络也为“辽海欧”“冰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创造了条件。

区位优势是辽宁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资源。实现辽宁振兴一定要创新应用现有的相关储备,利用新形势,开拓新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能力,达到跨越发展。

深挖产业潜力,创建智能产业链。辽宁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它不仅包含传统的轻重工业,而且还包括AI在内的新兴产业。目前以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化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和智力资源,在这方面,辽宁并不落后,而且拥有良好的资源。

发展智能产业需要拥有大规模的数据处理中心和良好的地理地质条件。一方面要求安全性,不能多震多涝,自然条件要好;另一方面需要保持设备运行的正常散热。通过各种冷却方法进行散热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这会增加运行成本。如果自然温度适宜,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辽宁地处平原地带,温度适宜,这是辽宁发展智能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此外,辽宁还拥有中科院沈阳分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东北大学等技术领先、人才储备充分的科研院所。这些科研院所软硬件齐备,发展历史悠久,技术力量积淀深厚,它们为辽宁的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智力基础。

当下的智能产业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基础设施到服务业,涵盖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所以要建立一个全产业链。从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算法的制造创新平台、标准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开始,形成体系化的制造产业。而且还要注意到智能产业的综合性特征。智能产业既有高精尖,也有低端产品。大量的数据组装线依然需要传统的人力资源来支撑,这样可以打造多层级的智能产业链,解决就业问题,并且打造大数据的供给侧产业集群,成为数据标注的集散中心。

AI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参与者基本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只是看谁能够取得先机。对于辽宁来讲,这是实现产业转型的最佳时机,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在新兴产业中重建自己的发展优势。

整合文旅资源,建设文化强省。辽宁要创新就需要摆脱以往的传统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需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为发展之本,以文化为振兴之源,切实做到文化对辽宁振兴的牵引作用。

辽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从历史角度看,辽宁地域的史前文明已经形成了谱系,并且不同时期的文明都各具特色,这不仅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而且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此外,辽宁还是辽、金和清的三朝故地,拥有大量相关的文物古迹,一宫两陵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从民俗角度看,辽宁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满族、朝鲜族、回族和蒙古族文化既有各自特色,还有融会交糅,极具地域特色。从红色旅游角度看,近代以来,辽宁就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最前线,大量的遗址遗迹反映了中华民族勇于斗争、奋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工业文明的角度看,辽宁的工业起步早、成就大,留下了大量工业文化的遗存。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抓手。

利用辽宁的文化资源,不仅要发展旅游业,而是要发展文化产业的全产业链。首先要打造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产品。以产品推动文旅产业,助力辽宁品牌的宣传与推广。其次要增加文旅产业的参与度与体验感。参与度与体验感是目前大众旅游文化的特点。辽宁的民俗游、考古游等都有巨大的开发空间。第三工业遗址遗迹的生态恢复与利用。辽宁拥有大量的废弃工业遗址,如抚顺与阜新的煤矿矿坑。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在展示工业文化的同时,开发休闲度假功能,实现产业转型。通过各种文化资源的整合,努力取得综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效应。

同时要注重辽宁品牌的外宣工作。利用辽宁的高等院校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智库,特别是引导留学生成为把辽宁推向世界的名片。在做好硬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软实力,实现辽宁文化品牌的国际化。

辽宁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需要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自贸区建设需要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振兴发展紧密结合,全面建设成国际型智能化的新辽宁。

融入“一带一路”对辽宁来讲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它需要打破多年来形成的固定思维和传统的生存方式。从古到今,任何成功的蜕变都需要艰辛的努力和付出,辽宁必须要以新的勇气克服自身的短板,实现再一次的辉煌。

猜你喜欢
辽宁一带优势
辽宁之光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辽宁舰
画与话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