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视域下区县大数据应用研究
——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2019-01-21 11:31鲍旭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0期
关键词:涪陵区五位一体

鲍旭源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 408099)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1]。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过程中,创新成为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随着具有5V(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Veracity)特性的大数据在“五位一体”国家总体布局中广泛应用,极具创新元素的云计算、大数据、AI等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理念转变、技术支撑。

一、新时代大数据战略的社会价值与历史选择

马克思在描述时代变革时曾指出:“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2]。新时代,既体现了生产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生了质的转化,同时也反映出当前的生产关系要立足新的时代方位不断调整。在这种调整中,得益于信息价值利用率提高而带来的决策水平提升、得益于数据资源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价值、得益于数据深度挖掘下的精准预测能力,大数据产业正在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报告显示,“到2022年,逾60%的全球GDP将都是数字化的”[3]。而我国2019年大数据产业规模将达7200亿元,因此无论是在技术、企业抑或是在应用层面,占我国GDP约三分之一的数字经济已经走向发展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数据量急剧增长、数据类型愈加丰富、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大数据应用场景逐渐丰富等几个方面。随着数据物化和物数据化使得人机物高度融合,大数据成为治国强国的科技利器,发展大数据是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

二、涪陵区高质量发展与大数据智能化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指出:“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根本上要靠创新”。涪陵区是成渝城市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2018年12月7日,重庆市公布《关于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对涪陵区进行了新的规划(“两区两点一地一园”)。其中“两区”指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两点”指成渝城市群重要节点,重庆市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地”指长江上游知名人文风景旅游目的地;“一园”指山清水秀的绿色家园。定位决定发展方向,涪陵区在承担政治责任、历史责任的同时要融入重庆市发展大局,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除了涪陵区自身定位,高质量发展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下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切实回应。而建设美丽涪陵、幸福涪陵,就必须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就要推动先进理念、科技成果在涪陵区“五位一体”建设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种先进理念、科技成果将通过云计算下全量数据应用、多样性(大数据多层结构呈现出的多变形式)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应用等融合方式,实现涪陵区高质量发展。

三、基于“五位一体”的大数据战略应用布局

涪陵区应从自身定位出发,将大数据融入区内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涪陵区大数据应用水平,实现国家大数据战略在区县建设中的真正应用。

(一)构建经济运行新机制

涪陵区依托现有产业可以在“大数据+智能工厂”“大数据+投融资”“大数据+‘三农‘”等领域进行融合发展。

1.大数据有助于推动工厂智能化发展。涪陵区已建成涪陵卷烟厂、华峰化工、大朗冶金、太极印务等4个市级智能工厂,太极桐君阁、葵花药业、三爱海陵等20个数字化生产车间,数量居重庆市区县之首。但涪陵区传统产业较多,工业投资下降较快,因此要进一步重视工业大数据智能化建设,结合涪陵区情,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此外,面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困境,涪陵区龙头产业应加强智能制造设备自主协作水平,大幅替代人工操作,实现工厂智能化。例如,涪陵榨菜集团已经改造升级了11条数字化生产线,涪陵榨菜集团打造的智能工厂能够帮助企业精确计算榨菜里酸、盐、水等物质的含量,在低盐少油健康饮食的消费环境下,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消费者偏好以及产品发展前景,细分目标市场,提升榨菜生产技术、改进配料配比方案,实现消费需求定制化,生产更加符合消费习惯的产品,避免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市场份额缩小,提升可持续盈利能力。

2.大数据有助于化解金融风险。2019年2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运用大数据助推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将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等问题提上政府工作日程。涪陵区应构建大数据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对涪陵区有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以及金融机构进行分析,对民营企业进行精准画像,在进行信贷风险评估后,智能匹配风险系数相近的投融资双方,缩短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时间,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效率。此外,大数据可以在证券业发挥股价预测、在保险业发挥骗保识别以及风险定价等作用,扎实做好稳金融工作。

3.大数据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涪陵区农村产业发展既需要定位国内市场发展方向,也需要结合区情,对产品市场走向作出准确判断。在决策过程中,大数据的应用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为农户未来生产提供预测信息。在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利用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契机,与线上旅游网合作开发本地农村特色旅游资源,利用旅游活跃人群消费决策和交易信息,为游客呈现具有农村特色的涪陵区旅游消费指南,同时将涪陵区农村的美食、景点、玩法等旅游特色进行系统化梳理,让涪陵区农村旅游内容的线上呈现更加结构化,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二)构建国家治理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涪陵区在机构改革的大环境下,应整合政务APP,减轻基层工作者负担的同时避免工作过度留痕,流于形式。基于提升部门间联合执法效率的“一网通办”政务服务综合平台,能够在增加“数据跑”和减少“群众跑”之间实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的深度融合。此外,涪陵区可以发挥大数据反腐作用,利用各级政府间的数据共享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利用实时数据传输等手段多方位开辟群众举报渠道,使群众参与到政治建设中来。

1.大数据有助于提升政府现代化治理水平。涪陵区应构建政务信息共享标准体系,对政务相关的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分析、管理,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在确保数据收集、使用、分发得到国家立法规范与保护的前提下,开放公共数据,利用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管理所有部门数据资产,不断提升联合执法效率。在信息共享方面,福建省推出的“基于大数据的交通事故智能定责定损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究”[5]项目值得借鉴。该平台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数字化复原事故现场,构建交通事故定损模型,实现无需等待交警、保险赶赴事故现场的远程快速定责与定损,将轻微交通事故处理时间缩短到3至5分钟,提高了联合执法效率。涪陵区在发展智慧交通过程中,应发挥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大统筹整合力度。

2.大数据有助于放大大数据监督综合效应。打破数据壁垒,构建大数据监督平台,是利用大数据进行反腐的基础条件。在政务信息共享标准体系下,要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将涪陵区各个部门的基础信息(不危害公共安全的非涉密信息)整合成数据库,通过建成公示、分析、预警、查询四大系统,实现对公共资金、项目、物资、行权行为、公职人员全覆盖的信息化监督体系。信息化监督体系能够通过对异常信息的筛选分析,实时盯准人、把住钱、看清事,及时将掌握的经过筛选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破解因腐败者结成利益联盟而导致的监督失灵问题,在节省大量人力成本的同时基本杜绝暗箱操作等隐秘腐败行为,彻底将公权力装进大数据监督的笼子。此外,涪陵区应建设正风肃纪大数据监督展示馆,将反腐倡廉与新兴媒介相结合,多维展示凸显警示震慑功能,放大大数据监督的综合效应。

3.大数据有助于带动贫困户脱贫。随着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村数量进一步减少,剩下的都是脱贫任务较为繁重的地区。涪陵区应抓住电商平台与各级政府深度合作这一机遇,利用大数据指导市场营销,发展地区龙头产业,在通过“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消费者评价、搜索偏好等数据,筛选有效需求进行精准生产,为脱贫攻坚战提供持久的内生动力。此外,为解决贫困地区留守妇女就业问题,可以经过短暂培训在技术门槛较低的行业(如数据标注、整理等)采用业务承接等方式,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构建文化传播新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正处于由市场进行主导向消费需求驱动发展、由过分依赖资源向科技融合发展、由体量扩张性增长向专业化品牌发展三个拐点。因此,大数据时代的文化产业应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协调消费者、企业、社会、政府四方利益,以文化内在价值支撑文化创意产业、文化特色产业,提升文化产业附加值,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创新,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1.大数据有助于开辟文化传播新途径。涪陵区既是程朱理学的发祥地,也是著名的榨菜之乡,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建设方面,涪陵区应梳理各种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文物藏品,同时征集相关史料和口述资料,汇集成数据池,从数据中挖掘文化时代价值,将古文化与新模式创新结合,实现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无边界融合。在具体操作层面,涪陵区各大景区、博物馆等具有文化属性的载体,应利用大数据的全息影像技术真实再现文化背景,通过VR等现代化虚拟现实设备增强沉浸式用户体验,使群众能够参与到历史“剧情”中,寓教于乐,增加群众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参与度,推动涪陵区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此外,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应激发文化产业活力,鼓励民营和社会资本进入,形成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共同投入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格局。

2.大数据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涪陵区文化产业应与“2+X”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要充分挖掘涪陵区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以及“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焦石民歌”等非遗项目内含的文化元素,通过AI技术,将庞杂的人群属性、搜索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找准消费新增长点,借助太极集团、葵花药业等较为成熟的医疗产业集群,将生态疗养、太极文化、乡村旅游与大数据精准化的用户画像进行有机融合,不断延伸大数据的文化价值链条,通过特色产业与大数据的有效衔接,推动产业升级。

(四)构建民生服务新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7],加强和保障民生改善、创新社会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新时代,社会治理进入新格局,需要构建民生服务新体系,而大数据将为激发社会活力、提升社会体系和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涪陵区在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将社会需求进行数字化转化,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处理下,实现社会需求的有效满足,不断增进社会共识的同时逐步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在教育、医疗等最能体现共享发展理念的领域率先实现智能化。

1.大数据有助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涪陵区应构建以政府、企业、居民“三位一体”的诚信体系,完善居民个人电子信用档案。通过大数据预警平台及时将失信人信息进行曝光,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持社会安定有序。此外,要从奖、惩两个方面推动诚信体系建设。通过建构数据模型将信用行为数字化,并以此作为参考依据。对列入诚信“黑名单”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中介组织实施失信惩戒;对信用评分较高者应在部分领域进行政策鼓励,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避免出现诚信领域中的“劣币驱逐良币”。

2.大数据有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对涪陵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大数据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数字化方案。涪陵区应构建教育共享平台,加大偏远山区数字化设备投资力度,将优质教育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覆盖率,解决偏远山区教育资源匮乏难题。此外,应购买引进区外优质培训机构教育资源,对区内教育教学模式和教育服务供给方式进行适度优化,提升教育从业人员大数据思维能力以及大数据应用水平,促进涪陵区教育事业升级改革。

3.大数据有助于破解医疗资源不足困境。医疗资源整体分布不均是涪陵区医疗行业发展现状。一方面,涪陵区应加快乡镇医疗系统上云速度,整合群众历史看病信息,通过AI初步进行用户信息传递和分诊的工作,解决群众看病时间长、异地求医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实现快速诊疗、分级诊疗等效果。另一方面,家庭医生全面覆盖在短期内难以实现,所以应在医疗前端打造“云诊室”,探索用数字家庭医生解决普惠医疗“最后一公里”,吸引全国顶尖医生参与涪陵区数字家庭医生的算法训练,贡献专业智慧,进而借助数字家庭医生辅助基层医生,增加基层医疗资源供给,实现“不出乡镇看名医”。与此同时,涪陵区应通过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参与,促进医疗行业发展,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五)创新生态文明建设

发挥“三个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寄予的新期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就必须深入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涪陵区地处长江经济带,是重庆全局发展中的一域。因此,涪陵区就要为发挥好“三个作用”服务,用大数据思维创新生态文明建设。

1.大数据有助于提升污染防治预警能力。涪陵区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利用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综合的预警、环境保护的科学决策、环境健康风险评价、公众的环境服务等方面发力。但现阶段生态环境领域应用大数据仍面临数据保护主义、数据标准化尚未统一、公众数据挖掘不够等障碍。因此,环保部门要着力破除不同部门间形成的数据孤岛,在强化自身执法主体地位的同时要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建设好污染防治大数据采集系统、污染防治项目监管系统、污染防治指挥控制中心等业务系统。执法部门应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的自净能力,评估某类污染物的环境承载力,将自身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与被监测企业数据进行抽样比对,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确保污染源排放控制在合理范围,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数据共享方面,应捕捉用户更多“蛛丝马迹”,扩大部门基础数据搜集范围,利用“数据之间波动频率的不同推测某两个或多个事件间有无必然联系”,充分挖掘公众数据价值,发挥相关关系在大数据中的应用。

2.大数据有助于降低次生灾害发生概率。涪陵区地质环境复杂,属于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特别是“6·21”涪陵特大暴雨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涪陵区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在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森林防火等专业应急救援方面,应急管理工作平台应尽可能多地将历年涪陵区地质灾害情况、灾害前后经济波动情况等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并录入系统,通过AI以及云端数据分析,采取多维特征值比对等方法作出预警判断,提前进行科学规划。此外,涪陵区应建立救灾物资数据库,在出现重大险情时能够进行统一调度,确保救灾物资准确及时到位,减少次生灾害发生概率,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

猜你喜欢
涪陵区五位一体
涪陵区农学会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培训会
众志成城 迎着困难勇战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
分析重庆市涪陵区旅游产业发展
电力物资企业“五位一体”建设策略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