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洋生态资本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9-01-22 12:58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海洋资本资源

李 渝

(重庆林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 401120)

随着工业化的持续推进,自然资源消耗同比增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开始重视生态资本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需生态资源给予必要支持,而社会活动密切的沿海地区,其海陆资源持续利用矛盾突出,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严重[1]。海洋经济价值高,但受沿海人口增长及经济发展影响,海洋受社会活动威胁,导致生态退化,生态资本大大减少。因此,本文对海洋生态资本的可持持续利用进行分析,旨在为优化海洋资源利用提供有力参考。

1 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优势

1.1 区位优势明显

沿海城市占据区位优势,可借助沿海经济构建区域经济格局,响应国家“十三五”推进区域化经济发展要求,建设国家级产业园区,发展海洋经济。

1.2 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大

我国海洋资源多分布于东北、东南方向,首先,海底富含铁矿、油气等资源,焦煤和非金属矿也十分丰富[2]。其次,浅海地区风景独特,旅游资源丰富。此外,流入海洋的河流资源开发潜力大,可发展临海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2 海洋环境现状

2.1 生物资源减少,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弱

生物资源是海洋生态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海洋渔业过度发展,渔船过度捕捞现象严重,导致海洋渔业资源严重匮乏,小型渔业经济效益不理想,发展受限。此外,沿海人口增加加重捕捞程度,过度捕捞影响近海渔业可持续发展,远洋渔业资源承载量无法满足近海捕捞量,人为捕捞量已远超海洋渔业自然恢复及涵养能力。

过度捕捞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生存空间受到压缩,区域化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例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文昌鱼2003年密度为450 ~550 个/m2, 而2015年文昌鱼密度降至20 ~250 个/m2,且分布面积呈急剧缩小趋势,生物资源退化形势严峻。沿海城市填海造陆及人工海水养殖不断发展,压缩海洋滩涂空间,滩涂资源锐减严重。

2.2 陆地污染波及海洋生态环境

近年来,海水污染面积不断增加,四类、劣四类水质海域占比增速快,导致沿海环境质量下降严重,海水富营养化、沉积物环境质量均不断恶化。沿海地区海水污染严重,很大程度上受陆地生活生产不合理开发影响。

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规模增加,人口负担加重,陆地污染物增加,生产生活不合理规划导致污染物排入海洋,同时违规排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海洋环境稳定。海水人工养殖面积增加,导致海洋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河流入海污染物氮、磷及油类污染物增加,超过自然环境降解能力,对海洋鱼类生存造成破坏;一些医药废物不合理排入海洋,经自然循环后再侵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

2.3 海洋生态系统亚健康严重

近年来,国家海洋局对我国沿海海洋水质各项指标进行测试,发现海洋水质情况均不容乐观。检测显示,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生物多样性减少,一些海洋生物体内毒素超标,体内发现人造垃圾[3]。

此外,赤潮、风浪潮等自然灾害发生次数明显增加。以河北省海洋状况分析,2010年赤潮发生4 次,至2017年年均赤潮达到7 次;河流入海水量下降,导致海水含盐度不断增加,沿海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破坏植被生长土壤,影响陆地滨海植被覆盖率;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现象严重。

3 加强海洋生态资本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要想强化海洋生态资本可持续利用,人们要注重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增长,以此为地区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区域化经济发展应注重维护社会稳定,科学规划,树立长远发展目标,切忌只考虑眼前利益,忽视社会发展和海洋生态资本的有机结合,严禁粗放、过度、随意性开发资源。因此,在海洋生态资本开发中,需重视资源合理利用,将海洋资源开发上升为地区、国家战略目标,注重海陆空协调发展,陆地和海洋科学统筹,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强调资源合理利用,促进区域性海洋生态经济持续发展。

3.1 强化临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传统临海资源开发多采用粗放方式,不同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导致海洋生态系统恶化,海洋灾害频发,一些海岸带退化、生态资源锐减,海域面积污染严重。

为缓解海洋资源严峻趋势,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发挥海洋生态资本实际价值,人们需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临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我们知道,水的软硬主要取决于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因此,水的硬度一般是指水中钙、镁离子浓度的总和,单位为毫摩尔每升(mmol/L)。通常,如果1 L水里含有10 mg氧化钙(CaO)或相当于10 mg氧化钙的物质[如7.1 mg氧化镁(MgO)],那么这样的水的硬度就称为1度。一般硬度在0度~4度的水称为很软水,4度~8度的称为软水,8度~16度的称为中硬水,16度~30度的称为硬水,30度以上的则称为很硬水。另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水的软硬程度取决于1 L水中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的多少,硬度小于120 mg/L的水为软水,超过120 mg/L的则为硬水。

3.1.1 强化对入海污染源的控制

当前,必须控制海水污染源,严控污染物入海量,加快建设沿海地区废气及污废水处理项目,水陆空多方面立体严控入海污染物总量,工业废气、生活及工业污水达标排放。一方面,通过大力宣传教育,提高沿海居民环保意识,强化环境保护社会化参与力度,建设健全并畅通环境社会化监督通道。另一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对沿海排污企业进行控制管理,对违规排污企业给予强经济处罚和经营政策限制,对达标排污和减排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及经济补贴,落实污染物先处理达标后排放。

3.1.2 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人们必须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改善海洋基本生态环境,提高海洋自净能力,推动海洋良性循环,以此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鼓励以海洋生态资本为支持,注重资源重复利用,编制海洋生态系统规划,以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最终目标,推广生态养殖,融入前沿养殖理念及先进技术,避免传统养殖方式对海洋造成不合理污染。

3.1.3 应强化对污染海域的科学治理,加强治理强度

一方面,将先进治污技术应用到海洋污染治理中,减低污染物毒性、浓度、净化海水,改善海洋基本生态环境,加强河流入海口合理治理,对海岸、沙滩等沿海地区集中整治,限制开发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要求建筑工程注重减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此外,实施退养还湿、退盐还湖、退耕还林等生态性措施,尽可能增加沿海自然滩涂面积,提高沿海海域自净功能,对海洋生态资本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的同时,注重给海洋留有一定余量,实现生态和经济共同发展。

3.2 强化海洋开发立法及规划

填海造陆会引发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海洋污染物瞬间剧增,海洋自然属性受到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发生巨大变化,影响生物稳定生存。填海造陆往往规模大、速度快,海洋迅速转变为陆地,填海造陆段地面容易出现沉降,存在海岸侵蚀现象,导致海洋灾害频发。

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人口增长导致用地紧张,因此填海造陆工程面积不断增加,发展速度逐年增快。另外,填海造陆工程多位于沿海港口、海湾,长久发展下来,导致港湾海上面积不断缩小,河口湿地面积减小,海湾水体污染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负担。一些填海造陆工程未充分评价分析地理环境、气候、天气等因素对造陆区宜居性影响,导致造陆区出现生态问题,土地荒废,海域污染扩大,海洋生物生存环境受到压缩,生存压力大。一些旅游及地产项目具有盲目性,项目论证不充分,建设规划不科学,导致项目最终成为近海重点污染源,严重影响海洋生态承载能力。

针对现存问题,应科学规划,完善立法。

(1)坚持发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性,对海域功能区科学划分,按照拓展区、功能区、保护区合理规划,划定红线,保护区严禁人为工程触及。此外,需划定海岸带生态脆弱区、景观生态区、过渡区,加快对生态脆弱区、过渡区的合理保护。

(2)优化填海造陆工程审批及落实监督,从上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等入手,全面分析方案合理性,对填海造陆项目施工中的环境污染影响跟踪监督,科学评价,建立健全项目监测制度,纠正违规、违法施工,结合项目批复和验收,确保填海造陆工程的可行性,减少对海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3)建立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补偿机制,在填海造陆筹备中就制定生态补偿方案,补偿后再进行填海工程,通过经济和资源补偿方式,弥补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

3.3 统筹规划,发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应分析不同沿海地区差异,分析其对应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价值密度,了解单位面积不同服务经济价值,选择合适服务内容,提高海洋生态资本开发效益。例如,秦皇岛市、唐山市海域单位面积海域在休闲娱乐、渔业生产上经济价值高,可积极发展渔业、旅游、娱乐业,延长产业链,发展海产品加工、工艺品制造、销售等。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扶植,完善城市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滨海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休闲旅游、娱乐服务发展。但是,在规划上应以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注重海域资源对产业的承载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强化资源配置,以绿色生态为基础,推动海洋资源持续发展。

3.4 发挥科技核心引导作用,革新海洋产业技术

应加大行业产业技术的更新,将劳动、资源密集型的海洋开发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突出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以曹妃甸海洋产业为例,以曹妃甸港为引导,结合物流、配送、仓储、金融、信息等服务业,发展高效运输服务。此外,在滨海旅游上积极融入科技、创新手段,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娱乐项目,进一步升级滨海旅游产业。

3.5 海洋生物资源维护修复

修复海洋生物资源,有助于提高海洋生态资本的持续利用效率。过度捕捞及工业废水排入海洋,导致海洋生物资源大大下降,再生能力受到限制。针对此问题,一方面需推广使用先进技术的生态型水产养殖,减少海水捕捞程度,控制沿海渔船数量及功率,立体严控陆地污染物超标入海,遏制生物资源退化。另一方面,适当延长休渔期,降低捕捞量,通过人工海牧、增殖放流等方式,修复生态环境。

3.6 强化海洋生态资源资本管理

实施资本管理,可有效避免无序开发、过度开发问题。管理中,设置“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确定产权归属,科学优化资源开发,减少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的矛盾。此外,建立海洋生态资本补偿机制,以生态补偿实现投资,增值资本,促进海洋资本持续利用。

4 结语

海洋对沿海城市发展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海洋生态资本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当下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之间的冲突,针对海洋环境现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人们应从临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开发立法及规划、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物资源维护修复、资源资本管理等方面出发,结合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寻求两者平衡点,促进区域海洋生态资本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海洋资本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本策局变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第一资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