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应用研究

2019-01-22 04:38包远祥刘厚志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术后恢复并发症疗效

包远祥 刘厚志

【摘 要】目的:研究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9例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背阔肌皮瓣修复,试验组采用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4.36%,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皮瓣愈合时间及住院時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39.46%,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术后VAS评分低,皮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疗效;术后恢复;并发症

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创伤疾病,下肢在受到外力创伤后,其皮肤软组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近年来,随着交通日益发达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和工业事故逐年增多,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也逐年增多,成为修复重建领域较为棘手的难题。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少,皮瓣愈合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是目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重要手段。我院于2016年05月~2018年05月对40例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给予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9例下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9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2.85±4.5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机器碾压伤19例,重物砸伤7例。对照组:39例,男27例,女12;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3.11±5.1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5例,机器碾压伤18例,重物砸伤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试验组40例给予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治疗,取侧卧位,术前给予全身麻醉,给予止血及清创处理,清除创面炎性肉芽组织、坏死组织及变性组织,之后选用生理盐水及3%双氧水对创面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受区血管游离后,放松止血带,并进行有效止血。测量受区所需血管蒂长度,参照创面大小及形状制作布样,以髂后上棘和腋窝中点连线作为轴线,参照患者的皮肤松驰程度、创面深度、布样形状等在背部部位设计皮瓣,设计皮瓣时要注意组织瓣的面积设置,通常在创面面积基础上放大1~2cm,肌瓣在内侧位置处,皮瓣在外侧位置处。之后做皮瓣外侧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切开,直至背阔肌,确定胸背血管、神经及其入肌点。对血管及神经加以保护后,缝合浅筋膜及肌膜间断,之后在患者的背阔肌位置处进行皮瓣分离。将皮瓣内侧缘切开后,由背阔肌的浅层逐渐向内游离,直至肌瓣所需范围的内侧缘。在背阔肌深面位置处掀起皮瓣,结扎切断沿途腰动脉穿支与肋间血管穿支,对患者胸背血管神经束加以保护后,切断近端背阔肌,之后切断与皮瓣相连的血管蒂。选用l号丝线结扎胸背血管近端,皮瓣移植至受区创面,选用数针固定皮瓣、肌瓣及创面边缘。之后在显微镜下完成血管断端清创,血管选用无创缝线缝合,确保胸背动、静脉完全吻合相应的受区血管,闭合创口,给予硅胶半管引流。取大张中厚皮植于患者的肌瓣表面,进行彻底止血后,缝合两侧皮缘皮下分离处,之后进行硅胶管负压引流。对照组39例给予传统背阔肌皮瓣修复治疗,参照患者的皮肤状况选择游离移植或带蒂移植,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同时进行抗血管痉挛、抗凝治疗,细致观察皮瓣血运状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密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皮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观察术后皮瓣下感染、皮瓣边缘坏死、局部血肿、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做详细的记录。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下肢软组织缺损得到良好的修复,下肢功能显著提高,趋于正常水平;有效: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程度较好,下肢功能有所提高,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下肢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不够理想,下肢功能未有提高,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需进一步治疗。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选用()表示,给予X2检验;计数资料选用(%)表示,给予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3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试验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明显,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皮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9.4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疾病,通常伴有关节、血管、肌腱、神经等多处损伤,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若未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可导致创面重度感染,甚至可导致下肢功能丧失[1]。传统背阔肌皮瓣修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虽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修复范围有限,创面愈合时间长,受区皮瓣臃肿,供区易出现凹陷瘢痕,不利于术后皮肤软组织和肢体功能的恢复,且影响美观,因此对传统背阔肌皮瓣修复进行改良尤为重要[2]。

改良后的背阔肌皮瓣移植,根据背阔肌皮瓣特点,通过有限的背阔肌肌皮瓣携带大面积的背阔肌肌瓣,并保留胸背神经,形成改良背阔肌皮瓣,不仅使背阔肌优点得到充分利用,而且可以实现供区的直接缝合,有效防止供区出现凹陷瘫痕现象,减少供区畸形,对外形影响小,同时改变了植皮区域,把植皮区域由传统的供区转移到受区,使背阔肌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在肌瓣上植皮,可防止皮瓣臃肿[3]。传统背阔肌皮瓣修复在供区植皮后通常遗留较大的凹陷和瘫痕,而改良后的背阔肌皮瓣移植,植皮瘫痕通常出现在创面区域,患者更易于接受,且术后只需患肢制动即可,无需长时间保持侧卧位,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加快皮瓣愈合速度,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4]。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具有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效果好等多种优点,是目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最有效的修复手段之一[5]。本研究对照组给予传统背阔肌皮瓣修复治疗,试验组给予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治疗,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4.36%(P<0.05),试验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皮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39.46%(P<0.05),证实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改良背阔肌皮瓣移植下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著,术后VAS评分低,皮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郭居.VSD 结合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应用于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35(6):51-53.

[2]林军,吴凌峰,项龙,等.游离超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1):137-138.

[3]余纯斌,陈健,卢文景,等.负压引流联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用于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9):12-14.

[4]董立维,董玉林,刘超华,等.背阔肌肌皮瓣窗瓣修复头部大面积缺损[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8,29(6):339-341.

[5]曾贤梁,徐少宏.封闭式负压引流联合股前外侧皮瓣移植用于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J].齊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7):2151-2153.

作者简介

包远祥(1972-),男,贵州省兴仁县人。副主任医师,学士,现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骨科修复重建及显微外科相关研究。

猜你喜欢
术后恢复并发症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宫外孕腹腔镜术围手术期及术后恢复的护理对策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全程无缝隙护理对胃切除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