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的效果对比研究

2019-01-22 04:38沈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

沈阳

【摘 要】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113例老年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试验组(n=57)与参照组(n=56)。参照组执行硬膜外麻醉,试验组执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均低于参照组患者,两组间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比较无显著差距,麻醉后试验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相对较低,组间数据差值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出现1例不良反应,参照组患者发生2例不良反应,两组间数据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使用,能够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减少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效果较好。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老年髋关节置换

髋关节置换术为矫正髋关节急性,缓解患者髋关节疼痛的有效方法,也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1]。老年人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对手术治疗的方式与手术中麻醉的方式要求较高,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身体器官功能退化症状,故而手术治疗的风险系数较高,对麻醉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2]。为了深入调查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的价值,文章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113例老年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结合分组比较的结果展开临床论述,且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113例老年患者视为研究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划入试验组(n=57)与参照组(n=56)。试验组男女患者数量占比为30:27,年龄范围61-82岁,均龄为(72.47±2.63)岁。参照组男女患者数量占比为30:26,年龄范围61-82岁,均龄为(72.52±2.57)岁。两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差距,可以实施分组对照研究(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执行硬膜外麻醉,建立静脉通道,鼻导管吸氧,监测生命体征。侧卧位,腰椎L2-3位置硬膜外穿刺。穿刺完成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导管留置3cm左右。转变为平卧位,头部微微抬高,硬膜外导管注射3ml浓度0.5%的布比卡因,观察5min患者若无脊麻或者中毒反应,则再次注射5ml浓度0.5%布比卡因。手术中结合患者情况适当追加。

试验组执行腰硬联合麻醉,体位及硬膜外穿刺方式同上。硬膜外穿刺完成后,25G腰穿针对蛛网膜下腔实施穿刺。在脑脊液流出后,1.5mL浓度0.5%布比卡因和0.5mL葡萄糖注射液10%融合,慢慢注射。腰穿针退出,头端放置硬膜外导管,置入深度在3cm左右。转变为平卧位,结合患者情况适当追加0.5%的布比卡因。硬膜外患者初次剂量为0.5%布比卡因8ml,而后每间隔1h增加3-5mL。如果患者存在疼痛不适的反应,则增加3-5mL的0.5%布比卡因。在出血量高于400mL的情况下,输入红细胞悬液,收缩压降低幅度若高于30%或者低于90mmHg,则静脉滴注5mg麻黄碱;心率若低于50次/min,则静脉滴注0.3-0.5mg阿托品。

1.3 評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展开数据的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应用t值予以检测,X2为计数资料检测工具,在p值<0.05的情况下,则认定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对比

试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两组间数据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比

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比较无显著差距,麻醉后试验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相对较低,组间数据差值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试验组于参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出现1例不良反应,参照组患者发生2例不良反应,两组间数据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老年患者在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期间易于发生阻滞不全的情况,需要辅助用药[3]。加之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身体伤害相对较大,手术中骨水泥反应发生率较高,对老年患者而言麻醉的难度较大[4]。硬膜外阻滞麻醉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麻醉方法,但是易于发生阻滞不全的问题,增加了患者呼吸抑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5]。蛛网膜下腔麻醉主要是在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药物,进而保持特定节段脊神经根阻滞,这种麻醉方式的控制效果较好。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较少,麻醉平面更加易于控制,但是缺点在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

腰硬联合麻醉作为椎管内阻滞技术,能够联合发挥硬膜外阻滞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价值,减少其他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且能够降低呼吸循环抑制的发生率。腰硬联合麻醉方式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阻断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交感神经,对创伤性刺激实施抑制,避免机体应激反应的发生,使患者机体内循环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下。

本次数据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均均低于参照组患者,且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比较无显著差距,麻醉后试验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相对较低。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较小,且麻醉药物使用的剂量较少,麻醉起效时间更快,对患者手术治疗活动的开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且能够减少对老年患者术后的影响。试验组患者出现1例不良反应,参照组患者发生2例不良反应,老年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综合上述内容,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使用,能够稳定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减少患者麻醉起效的时间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效果较好,建议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麻醉使用。

参考文献

[1]崔雪娅,马桂丽.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8,38(06):14-16.

[2]秦国昕.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08):92-93+96.

[3]陆卫萍,杨雪峰.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对比[J].贵州医药,2017,41(05):493-494.

[4]周冠同.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对照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6,29(05):921-922.

[5]陈良泉.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21):27-28.

猜你喜欢
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自控硬膜外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比较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