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康复治疗研究

2019-01-22 04:38彭琪媛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关节镜康复治疗

彭琪媛

【摘 要】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肩修补术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从2017年5月-2019年5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配为各3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化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强化的康复治疗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疼痛状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肩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给予适当的康复治疗训练,能帮助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更快恢复,降低患者疼痛感,具有良好的康复治疗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康复治疗

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肩部退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的疼痛,出现肩关节功能的障碍。而导致肩袖损伤的因素很多,比如跌倒、拎重物等,老年群体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上对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修补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1]。但由于很多患者在术后的康复治疗不理想,导致肩关节僵硬、或者难以愈合等现象。因此,对患者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尤为关键,需要对患者给予强度适中的科学康复治疗训练,帮助患者的尽快康复。基于此,我院尝试选取近三年来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开展相关的临床调查研究,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7年5月-2019年5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配为各3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化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强化的康复治疗训练。对照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3.12±5.97)岁,左侧肩袖损伤10例,右侧肩袖损伤20例。观察组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2.79±5.66)岁,左侧肩袖损伤11例,右侧肩袖损伤19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可以比较(P>0.05),并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普通化的康复治疗。给予患者抗炎药镇痛,将肩关节用支架固定,在解除后,每周进行一次简单活动的康复训练,并时刻观察患者的情况,出现并发症等异常反应及时报告医师。

(2)观察组给予加强化的康复治疗,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后的第一个阶段,对患者相邻关节手腕、肘关节等进行主动活动,肩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并在两周后,开始三角肌的等长收缩活动。在训练时期需要佩戴肩关节专用的吊带,在训练后给予半小时冷敷,减轻患者的疼痛感[2]。②术后的第二个阶段,主要以主动训练进行,对患者的肩关节朝各个方向进行主动活动,逐渐开始针对肩袖损伤部位,进行强制性的训练。同时,鼓励患者以侧手,参与日常的生活活动,比如洗脸、刷牙、穿衣服等,不断的强化肩关节功能,以及促进周围力量的提升。③在术后的第三个阶段,对患者实施抗阻的训练,指导患者以肩关节各个方向,进行牵拉,保持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比如,利用墙壁拉力器,来锻炼患者在肩胛骨平面上的肩关节外展。让患者保持站立状态,侧向拉伸装置,且肩部下垂,沿肩胛骨平面将绳子向外侧牵拉,保持绳索与手臂的平行[3]。④在患者恢复一段时间后,对患者进行不稳定支撑面的训练,主要以低负荷的耐力性为主,循序渐进的增强训练负荷,强化肩胛带的肌肉能力,以及肌肉的神经控制水平程度。比如,采取膝手支撑,在肩关节无痛状态下练习俯卧撑。⑤在患者的三个月以后,基本可以进行任何的活动,比如游泳。但在半年内要避免接触性的运动,比如篮球[4]。⑥适当的肌肉训练,可以使用一千克的哑铃进行提拉,每次提拉三十次。并进行出拳动作,每次三十次。⑦在患者出院后,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嘱咐患者自觉进行肩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每周三次。

1.3 观察指标

经过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肩关节的活动度、肌肉力量以及疼痛状态。并且,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SES),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一年后的评分进行比较,分值为0-10,越大表示疼痛感越强。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作为统计学意义的分析。其中,以t作为检验计量资料的对比,最后结果根据p<0.05,代表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状况

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如表1所示。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肩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细如表2所示。

3 讨论

肩关节作为人体最佳灵活的球窝关节,能够做多种不同程度的活动,包括屈、伸、拉等,能够扩大肢体的活动范围。肩袖是有冈上、下肌、肩胛下肌等肌腱,包绕肱骨头前后方所形成的袖套样结构,具有控制肩关节运动的作用,确保其运动的稳定性。在临床上,肩袖损伤较为常见,主要会造成患者的肩部疼痛、僵硬等症状,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而关节镜作为一种诊断和治疗肩袖损伤的重要标准,通过对患者的肩袖肌肉重建,来改善患者的肩关节运动功能[5]。采用手术修补,能够尽最大化的保留三角肌在肩峰的附着点,使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但由于肩袖组织的供血系统不够,在修复术后难以完全恢复原有结构的机械强度,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后康复治疗,来增强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确保患者更快的恢复到正常生活。

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损伤和手术情况,结合患者年龄等方式,为患者制定强度适中的康复训练方案,确保患者康复治疗的实效性。从而最大程度上加快患者肩关节组织的愈合,恢复患者的肩关节正常功能,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中主要以对患者的加强化康复治疗训练为主,为患者实施循序渐进的训练强度,减轻患者局部组织的水肿,或者炎症[6]。为了进一步证明其疗效,我院尝试选取近三年来入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配为各3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普通化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加强化的康复治疗训练。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肩功能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見,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患者给予适当的康复治疗训练,能帮助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更快恢复,降低患者疼痛感,促进患者更快的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银家.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及延迟康复治疗介入的疗效比较[J].双足与保健,2018,27(06):40.

[2]徐武岩,王华军,查丁胜,等.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2019,5(1):48-53.

[3]郭绮琪.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及延迟康复治疗介入的比较[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7):10-11.

[4]刘翠霞.肩袖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后观察与康复护理方式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121.

[5]李培浩,徐慰凯,谢逸波.关节内类固醇注射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肩关节僵硬的随机对照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9,42(01):89-93.

[6]郭锐,王华军,董云,等.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早期与延迟被动运动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10):87-91.

猜你喜欢
关节镜康复治疗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关节镜下射频消融系统对急性膝关节损伤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针刺优选法结合现代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观察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康复治疗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
关节镜检查与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