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2019-01-22 04:38张艳华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

张艳华

【摘 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样本时间:2017年4月-2018年4月;样本对象:7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血压变化、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患者血压水平降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非常高。

【关键词】个体化延续护理;高血压患者;定期随访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群体高发,主要特征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收缩压在140mmHg及以上,舒张压在90mmHg及以上),伴有心、脑等脏器功能性损害。临床研究表明[1],高血压发病与环境、遗传、年龄、生活习惯等有关,可通过改善患者的上述生活习惯等,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但部分患者出院后,不能够按医嘱服药,难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甚至降低生活质量。近年,个体化延续护理逐渐被应用到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4月-2018年4月到本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选取74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65-77岁,平均年龄(71.33±4.25)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10.51±2.67)年;观察组男27例,女10例,年龄67-80岁,平均年龄(73.52±4.68)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1.55±2.9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在65岁至80岁之间;②与高血压诊断标准[2]符合;③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恶性肿瘤、脏器功能障碍、继发性高血压;②有精神、阅读障碍,无法独立完成调查问卷。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饮食、用药指导,并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疾病相关知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延续护理。具体如下:①成立个体化延续护理小组:优选护理经验丰富、责任意识强的护理人员,成立护理小组,定期为其提供知识技能培训,使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沟通交流、心理疏导能力。②制定护理计划:护理小组成员应依据患者个体状况、病情等,将护理目标、注意事项、护理方案等确定下来,明确组组内成员责任及分工,使护理工作更加全面。③住院期间护理工作:老年高血压患者入院至出院都由同一护理小组负责,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患者血压、体征信息、治疗方案、饮食状况、睡眠情况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生活作息习惯。为患者提供血压监测指导,制定合理饮食运动方案,把复查计划确定下来。④出院后护理: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微信等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定期询问患者血压、服药、运动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醒患者及时入院复查。除此之外,还要定期上门随访,为患者体检、校正血压计等,一旦发现血压波动、并发症等,在第一时间干预。定期组织患者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游戏、茶友会等形式,为患者疏解心理压力,消除负性情绪,鼓励老年高血压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本病。

1.3 观察指标

①血压变化: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3个月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②生存质量评分:干预后3个月,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3],包括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會功能、情感职能等8个维度,各维度分值均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③护理满意度: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发放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含护理质量、护理态度等指标。总分100分,60分以上即可视为对本次护理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各类统计学数据用SPSS23.0软件处理,收缩压、舒张压、生存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以t检验;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以X2检验,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收缩压(132±4)mmHg,舒张压(101±5)mmHg;对照组分别(131±3)mmHg、(121±10)mm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7、1.558,P=0.114、0.062)。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收缩压(98±12)mmHg,舒张压(65±5)mmHg,对照组分别(121±10)mmHg、(87±4)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56、20.899,P均= 0.000)。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生理机能(76.22±11.09)分、躯体疼痛(79.45±8.33)分、社会功能(86.96±13.55)分、情感职能(80.01±11.45)分等明显比对照组生理机能(68.31±12.68)分、躯体疼痛(74.85±9.01)分、社会功能(78.56±11.24)分、情感职能(72.53±8.22)分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2.280、2.902、3.228,P=0.003、0.013、0.002、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有35例护理满意,满意度为94.59%;对照组有28例护理满意,满意度为75.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2,P=0.022)。

3 讨论

老年高血壓患者临床表现为动脉血压慢性升高,该病对老年人的危害非常大,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血压控制一直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手段及方法,不仅能够使患者血压保持稳定,还能够确保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提高其护理工作满意度。然而,因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波动非常大,需要定期进行血压监测,而老年人认知水平有限,部分患者出院后不能按照医嘱服药、监测血压等,甚至生活、饮食方式等不合理,导致血压波动非常大,难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严重者可引发脑卒中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以往常规护理模式仅在患者住院期间为其提供饮食、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等,没有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定期回访,导致部分患者血压水平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近年,个体化延续护理逐渐被应用到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采用个体化延续活力模式,除了为患者提供医院病房护理外,还将护理工作延伸至家庭,便于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获知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及是否遵医嘱运动、饮食、服药等,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指导,保持其血压稳定。通过成立个体化延续护理小组,提高护理人员专业及综合能力,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性及针对性。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通过详细记录、监测患者血压状况、体征信息等指标,帮助患者确定饮食、运动方案,制定复查计划等。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通过微信、电话等及时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从血压、服药、饮食、运动等方面为患者提供线上健康指导,并告知其入院复查时间,使老年患者血压水平得到有效监测。依托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活动等,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认识,在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稍加注意,有效克服该疾病。研究结果显示,经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生存质量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个体化延续护理工作普遍比较满意,P<0.05。

综上,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持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使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提升护理满意度等。表明,个体化延续护理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然而,本次研究中,病例资料并不是很多,结果普遍性有所缺失,建议临床选取更多病例资料,再次开展研究,以期取得最佳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古文帆.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7,4(5):137-138.

[2]张新.老年高血压患者康复中实施精细化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8,3(4):184-186.

[3]王晓东,武永峰,等.基于移动管理系统的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16):1934-1938.

猜你喜欢
高血压患者
肺结核咯血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对策及效果评价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
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护理
高血压患者个体化用药治疗的护理
社区高血压患者控盐限油健康教育效果与评价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高血压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半夏白术汤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的影响
中医护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