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共同参与模式的应用价值

2019-01-22 04:38张雅文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生儿应用效果

【摘 要】目的:探究共同参与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起到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所接纳实行护理的新生儿10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50例,采用共同参与护理),对两组新生儿的最终护理效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新生儿家长的角色能力以及护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随着现代产科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母婴分离式护理已经逐渐被以产妇和新生儿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所逐步取代。大部分的产妇作为初产妇缺乏初为人母的相关常识以及新生儿的护理经验,因此会出现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护理的质量[1]。本研究则是对共同参与护理模式在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中起到的作用进行探究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所接纳实行护理的新生儿100例,其中男60例(年龄(39.3±1.2)周),女40例(年龄(40.32±1.25)周)。将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50例(男26例(年龄(39.3±1.2)周),女24例(年龄(40.32±1.25)周))以及观察组50例(男34例(年龄(39.3±1.2)周),女16例(年龄(40.32±1.25)周))。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新生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晓并均签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产妇接受传统母婴分离式的护理模式,由护理人员对新生独自进行护理,包括新生儿的生命体征、新生儿的喂养、脐带护理、更换尿片等内容。整个护理过程并未让新生儿的家属参与。

1.2.2 共同护理模式

观察组采用共同护理模式,护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事项:在新生儿诞生之后,护理人员通过邀请新生儿的家长以及家属来对其实行护理。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负责对产妇以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如何测量新生儿体重、体温和呼吸等内容进行指导,确保新生儿家长及其家属能够对上述内容的护理要点以及护理技能熟练掌握。同时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家长、家属均积极实行健康教育的指导,可通过采用现场培训或是一对一的护理知识等指导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家长、家属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在护理的过程中,对于新生儿家长以及家属所提出的相关疑问,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自身的语言的温和以及简洁的表述来进行回答,以此获得新生儿家属的信任感,加强护理人员同新生儿家属之间的护理配合度。此外,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需要依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护理的方案,如新生儿的抚触标准、喂养时间、沐浴时间,尿片的更换等内容,同时向新生儿家长、家属进行每一项护理内容的讲解,讲解内容包括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护理中的技能操作要点等。以此来确保新生儿家长、家属对护理流程能够拥有良好的认知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新生儿的舒适程度[2]。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对两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其中护理满意度以打分制表格形式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以分数>85分为满意;以60≤85为基本满意,以分数<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新生儿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8.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以(P<0.05)为数据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新生的护理一直都属于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新生儿在其脱离母体之后,周边的环境变化对于新生儿而言比较明显,而新生儿的各方面发育尚未完善导致其环境适应力相对较弱。新生儿在出生后所处的环境能够对其发育、成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传统护理模式中,通常是将新生儿同产妇分开,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相对较强的封闭性质。且传统母婴护理中护理人员很少让新生儿家属参与其中,造成新生儿同产妇的生疏,对于新生儿在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临床资料显示,母婴护理模式更能够有效加强母婴之间的情感沟通交流,同时也能够让婴儿家属对新生儿护理常识进一步有所加强。

护理人员实行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后,产妇以及家属均能够参与到实际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中来,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对相关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掌握,以此让产妇能够学会正确喂养新生儿、抚触新生儿以及合理科学的沐浴方式。此外,共同参与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会加强产妇及其家属的相关责任观念,协助其了解新生儿身体的各项特征,以此让新生儿家长、家属能够掌握更多且更好地护理技巧,并将其运用到日后的新生儿家庭护理模式中,起到积极的影响[3]。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并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中可以看出,两组新生儿在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新生儿不良发应的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且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运用共同参与护理模式能有有效降低新生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同时提升了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母婴同室的护理中运用共同参与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和预防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升了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良好的家属护理满意度,因此具有着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瑞香,郝建花.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探讨[J].中外医疗,2017,36(5):152-154.

[2]涂丽芳.共同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7):205-206.

[3]叶成燕,童丽.协同护理在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4):1843-1844.

作者简介

张雅文(1992-),女,甘肃省定西市人。护理学本科,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护师。

猜你喜欢
新生儿应用效果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