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1-22 04:38邹月宁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急诊科预见性护理脑卒中

【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针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调和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诊科;脑卒中;效果

脑卒中在临床上又俗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该病症的临床发病率高,同时也是一种致残率及致死率很高的病症。患者一旦出现脑卒中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给予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尽可能的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预见性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针对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预防和规避措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本文选取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其中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5.71±4.18)岁;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4.23±5.0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体位看护

应第一时间将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安置到监护室中,头部适当抬高大约15°,并侧向一边,以防止患者呕吐时发生呼吸道阻塞的情况;采用冰袋等做好头部的降温护理,防止出血量的持续增加,避免脑水肿症状的出现;将床边护栏扶起,预防患者在躁动的过程中不慎坠床;患者在活动期间,护理人员可辅助患者取仰卧位或者侧卧位,指导家属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和按摩;在患者的下肢部位可以垫一个软枕,防止患者发生压疮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1.2.2 肺部感染预防及护理

注意保持监护室的空气湿润度,及时清理患者口鼻腔中的分泌物,防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在患者昏迷期间,应禁止进食,密切观察48h后,在没有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鼻饲方式给予适当的流质食物,为避免患者发生误吸等不良情况,在进食1~2h内不得改变患者体位。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护理人员应积极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和咳嗽锻炼,以避免发生分泌物堵塞口腔等情况。

1.2.3 压疮预防及护理

由于脑卒中疾病大多发生于老年人患者,其各项身体技能都有所退化,影响到了组织的快速修复,而且老年患者的皮肤弹性较差,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压疮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做好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工作,帮助患者勤换衣物,尽可能的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定期帮助患者翻身,为家属讲解如何进行按摩,以促进患者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机体的组织活力。另外还可在受压部位铺置软垫或采用气垫床,尽可能的降低受压部位所承受压力。针对需要在床上使用便盆的患者,应尽可能的抬高患者的臀部,防止患者臀部皮肤与便盆摩擦受损,并严密监测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颜色是否正常。

1.2.3 下肢血栓预防及护理

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之后,护理人员应指导家属帮助患者开展早期的肢体锻炼,并叮嘱患者主动进行下肢运动,每天运动次数可控制在4~5次,每次锻炼的时间应控制在10min左右。指导患者正确的排便用力方法,防止患者的腹压出现升高现象。

1.2.4 尿路感染预防及护理

针对排尿困难的患者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例如可指导尿潴留患者在排尿时适当增加对尺骨的压力,而对于置留导尿管的患者,则应定期更换尿管以及尿袋。同时做好对患者阴部的清洁护理,帮助患者勤换内衣,并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保持病床的干净卫生。定期复查患者尿常规,避免患者发生尿路感染。

1.2.5 血糖改变预防及护理

一些脑卒中患者往往本身就有糖尿病史,因此在急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血糖升高等现象,这就要求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中做好血糖的监测和控制。通常脑卒中患者在发病12h以内容易发生血糖明显改变的现象,因此在此期间应严密监控血糖水平,一旦血糖值高于11mmol/L,应立即给予胰岛素干预,同时每两小时监测1次血糖值,在血糖水平稳定之后要继续给予胰岛素进行维持。此外,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中,还应注意患者是否出现低血糖的问题,若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應给予适量的葡萄糖进行干预。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预防并发症的效果,并对比肺部感染、压疮、下肢血栓以及尿路感染等的发生率;同时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设置10道题,题目涉及范围包括患者对护理方式、护理态度以及健康指导等,总分为100分,分数在81分及以上则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59分及以下未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1.0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用()、(%)表示,然后以t检验、X2检验。如检验结果提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9.30%(4/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93%(9/4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7.67%(42/43)显著高于对照组86.05%(37/4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急诊中常见的一种急性病症,该疾病尤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脑卒中的发生多是由心脏病以及高血压等病症引起的,而且与患者的生活习惯也有密切关联。脑卒中疾病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神經功能障碍,甚至还有患者会伴随抑郁症,这就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极大的影响到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会引起一系列感染、褥疮以及血糖升高等问题。因此,给予患者优质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预见性护理是现阶段临床上普遍推广的以预防患者出现不良症状而提前采取护理措施进行规避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时,首先要对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其病情特点以及治疗情况预估患者后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行预防,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在本组资料研究中,主要针对急性脑卒中常伴发的肺部感染、压疮、下肢血栓、血糖改变等并发症,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有效的预见性护理措施,相比于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对照组来说,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97.67%(42/43)显著高于对照组86.05%(37/4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针对急诊科脑卒中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于调和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阿克木尼沙·买买提,米也赛·吾布力.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09):853-855.

[2]黄珍珍.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7,(42):8214-8214.

[3]张娟梅.预见性护理在降低急诊科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养生,2019,(12):224-225.

[4]张倩.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名医,2019,(01):174-174.

[5]李会霞.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09):126-126.

作者简介

邹月宁(1982-),女,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学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急诊急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急诊科预见性护理脑卒中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分析急诊科脑出血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