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

2019-01-22 04:38赵君田二云赵倩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

赵君 田二云 赵倩

【摘 要】危重症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了医院的护理质量,危重症护理也是护理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环节,应用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体系,旨在对危重症护理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危重症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了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活质量,对其进行客观评价目的不单是提高危重症护理质量要求,还是为了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效果。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是一种常见的护理质量评价方式,指的是以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護理人员护理程度为指标,对护理质量进行科学、标准、客观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敏感性指标;评价体系;危重症护理质量

针对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需要应用急救措施,这会增加护理人员的护理任务量,进而导致护理质量不佳等问题,这些均会对患者治疗护理工作的有效进行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医院需要做好重症护理质量评价工作,以此来不断提高重症护理质量,提高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重症患者的预后效果。

1 重症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重症护理质量指标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环节质量指标。环节质量能够更好的展示专科护理质量,环节质量评价指标和提高护理质量主要针对的是过程护理,环节护理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护理质量。为此,护理人员需要提高环节护理质量,实际上提高环节护理质量相当于提高过程护理质量,同时做到对护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

第二,终末质量指标。终末质量指标是所有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中客观性最强的指标,也正是因为其客观性较高,致使其应用范围最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指标并不能对总体护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例如,不能评价护理记录记录质量、护理文件填写规范程度、急救医疗器械和物品的完整程度等[1]。

第三,本次实验应用的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体系。经过两轮函询,本次实验选择患者满意度指标、患者诊断结果指标、护理人员护理结果指标和患者医院感染指标为最终指标。并且本次实验涉及到的指标统计难度较低,相关资料获取难度较低,这可以确保指标资料的完整性和精确性,进而确保指标评价应用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第三,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应用情况。目前,国内危重症护理质量评价重点主要放在了基础护理质量上,缺少对不同科室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导致评价指标专科质量评价合理程度较低。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缺少环节质量评价指标,而忽视了环节护理质量,只注重基础质量和终末质量,必然会影响护理质量,同时还会另护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2]。

2 敏感性指标的概念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即为能够为护理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合理进行提供统一标准的依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以发现搜索最频繁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是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提出的。具体来讲,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数一项极为严格、极为系统、具有程序化特征的评估公户,能够实现对护理质量的有效评价,进而评价护理人员的护理专业程度和护理水平。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应用,能够令护理人员提高对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能监督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操作中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确保护理质量,还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身体健康程度。目前,关于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医学工作者最为重视的一点,便是如何不断条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应用的实用性,并通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形成护理标准,最好是能够在全国内形成统一的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3]。

2.1 讨论

目前,大部分医院建立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的方式是,医院内多名访谈专家和函询专家调查统计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相关资料,再结合医院常见危重症患者类型及抢救需求。大部分专家认为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类型较多,但是想要实现对危重症护理质量的有效评估和监管,实际上只需要应用部分指标,并且大部分专家认为建立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十分重要和有必要。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次实验应用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合理性和规范性,现将细节指标应用到了指标体系中,如高危药物外渗发生率、无菌物品合格率、查对制度落实合格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等,这是因为这些现象一旦发生,便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造成一定影响。此外,还需要将常见护理指标应用到指标体系中,如跌倒、坠床等,这是因为跌倒、坠床必然会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而将跌倒、坠床列入到指标体系中,护理人员便会提高对跌倒、坠床护理事故的重视程度,并通过相应方式来预防跌倒、坠床事故,这有利于护理工作按照护理指标规范进行,在提高了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效果[4]。

2.2 研究方法

本次实验应用的是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理论指导循证,同时结合了国家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患者安全指标、广东省医院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等相关指标,此为本次实验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操作。随后,需要对收集到资料和指标进行定量化分析和定性化分析,同时制定专家函询问卷。通过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德尔菲法具有可匿名、信息反馈可控、调查可重复、专家选择符合现实性和先进性等应用优势,同时进一步计算和定义了本次实验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

参与本次专家函询的专家均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丰富的临床管理经验、正在从事专业职业。同时考虑到不同地区在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在理解和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本次实验还应用了文献检索和半结构式访谈方式,旨在为指标体系的制定提供全面的建议和依据,这便可以弥补德尔菲法应用的不足之处。同时,还需要借鉴国内其他医院的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经过大量的资料收集和临床分析,可以发现,针对危重症患者,镇静护理、相关性肺炎预防护理、消化性溃疡预防护理、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等护理工作的开展,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为此,可以将此类指标列入到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体系中。

同时,还需要在危重症患者护理中落实安全护理措施,这是因为大部分专家表示,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重症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例如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跌倒坠床等安全事故,并且由于其身体素质较低和免疫力较差,更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长期卧床患者则容易出现静脉血栓和压疮等护理风险事件,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还需要应用不同的评价指标,这样才能做到对不同类型患者有不同的护理质量评价方式,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指标的专业程度和细化程度,也为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4]。

3 总结

本研究构建了医院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验结果显示,危重症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一定参考意见和开展依据。本次实验同样存在局限性,即本次实验室在结合本省护理情况和护理质量需求制定的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未做到对全国各省市护理指标的综合考虑,为此,需要对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会影响到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能够监督护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进行[5]。同时,需要格外注意對新生儿的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工作,这是因为新生儿属于特殊群体,与成人危重症护理学科有所不同,对于新生儿患者而言,危重症护理质量评分的服务对象不仅仅针对是患者的语言、心理以及生理发育,还包含有急重症的生命个体,对此实施针对性护理,不但可以帮助其摆脱危重症,有助于其生长发育。总之,目前的危重症护理质量评分还存在不够全面和有效等问题,需要医院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完善,旨在通过护理敏感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6]。

参考文献

[1]于蕾,陈朋,姜薇薇.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102.

[2]陈林,黄丽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现状[J].护理与康复,2015,14(6):533-535.

[3]刘林霞.(2014).新生儿危重症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octoraldissertation).

[4]杨苏,&黄丽华.(2015).Icu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护理与康复,14(9),834-836.

[5]高建娣,徐红贞,沈美萍,吴小花,梁秀凤,&陈朔晖,etal.(2018).以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构建儿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评价体系.中国实用护理杂志,34(26),2035.

[6]肖凤,周建荣.护理院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6,31(3).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课证岗赛”相融合下的教学方式探析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