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1-22 04:38刘炜婷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刘炜婷

【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护理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者,结合患者的病情特征对其进行化疗,然后按照护理程序要求进行护理干预,旨在系统化地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心理问题等。在治疗过程结束后,按照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结果,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评分差异,分析护理程序所起到的作用。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治疗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治疗前有极大改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所好转,证明了护理程序的优化管理对于改善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实际作用。结论: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相对较好,对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控制具有显著作用,其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可以通过这一方式得到提升,是今后相关类型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可供参考的方案。

【关键词】护理程序;白血病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白血病本身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进行大剂量化疗或间歇化疗等。但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化疗在对白血病细胞进行杀伤的同时也会影响到患者机体的正常组织与器官功能,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损害,且接受化疗的患者一旦复发,重新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会引起心理状态的改变[1]。对此,我们需规范护理程序,了解护理过程的细节要求,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恢复与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白血病患者。60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14-70岁,平均年龄(41.1±2.2)岁。所有患者在经过临床诊断后确定为白血病患者,包括急性白血病45例,慢性白血病15例。

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而展开,且研究经过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后展开。

1.2 方法

结合患者的病情特征对其进行化疗,然后按照护理程序要求进行护理干预,旨在系统化地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心理问题等。治疗期间需要严格观察化疗药物之间所存在的配伍禁忌,对用药时间、用药剂量进行合理控制。

护理程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2.1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主要通过入院评估工作来展开,在入院后的24h内就需要对患者的实际状态展开评估,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心理状态等,从而了解患者的一般资料,以便于作出综合性判断,以此为基础构建合理的护理计划[2]。

1.2.2 心理干预

患者在长期的化疗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何指导患者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疾病成为了护理过程中的关键。一般来说白血病患者的普遍心理状态为恐惧、焦虑、抑郁等,护理人员应该将健康教育作为核心,让其以正确的心理状态面对疾病,消除其不良情绪。

1.2.3 不良反应控制

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疼痛、药物反应、出血等。化疗期间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此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治疗记录展开分析,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出血或不良反应症状,以便于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胃肠道反应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镇静剂等药物进行改善[3]。

1.2.4 基础護理

基础护理包括抗感染护理、口腔护理与肛周护理等,需要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与肛周清洁,必要时使用部分抗菌药物或红霉素软膏进行[4]。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过程结束后,按照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结果,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评分差异,分析护理程序所起到的作用。SAS与SDS评分数据越低,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反之则说明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数据差异使用t检验,以P<0.05判定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在治疗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治疗前有极大改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所好转,证明了护理程序的优化管理对于改善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实际作用。详细数据见表1所示。

3 讨论

护理程序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案,也是新时期科学化护理理念下的主要内容之一。虽然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疾病,但其治疗过程相对较长,疗程时间长,患者在治疗期间内会面临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而产生心理负担,且即便进行按时化疗,也会有疾病复发的可能性,此时对于患者的思想干预与健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合理运用护理程序也是治疗过程的关键[5-6]。从本次研究的数据结果来看,患者在治疗后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治疗前有极大改善,数据差异显著,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所好转,证明了护理程序的优化管理对于改善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实际作用。可以看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了明显提升,也可以以此为基础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治疗方案上值得临床推广[7-8]。

通过制定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分析护理过程对于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间的关系。有相关研究表明,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进行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认知,改善其焦虑与抑郁状态,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患者在恢复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自身的错误认识,及时调整心态,直至达到预期的恢复目的[9]。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来看,本次研究中的各项措施符合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与评价要求。在入院后,就对患者的实际状态与病情展开了评估,以此为基础诊断患者的实际状态,做好详细的护理恢复计划[10]。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为了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应该在服务对象护理问题的基础上描述患者的具体问题,最终展开评价,将服务对象与护理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同时在必要时需重新评估患者的健康状态,以此为基础引入护理程序的下一阶段循环[11-12]。整体的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贯穿于护理过程始终,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展开个性化护理,为今后的健康教育路径开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也可以将一些其它疾病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内,丰富调查内容。

综上所述,护理程序在白血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效果相对较好,对于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控制具有显著作用,其治疗与护理依从性可以通过这一方式得到提升,是今后相关类型疾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可供参考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刘娜,张成顺.优质护理理念在急性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3):100-101.

[2]高玲.PDCA护理管理程序对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7,22(18):89-89.

[3]陈锦雪.健康宣教标准路径对老年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外医疗,2018,37(31):121-123.

[4]闫争艳.急性白血病护理中健康教育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分析[J].健康前沿,2017,26(3).

[5]芮海鹰,热依娜·乌甫里.探索心理护理在白血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v.18(66):297.

[6]李先梅,张友山,李敏.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在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3).

[7]杜微.PDCA护理管理在白血病患者PICC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16):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