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及相关因素研究

2019-01-22 04:36王文芳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幼儿教师心理

王文芳

[摘           要]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力量。积极心理品质是“四有”好老师在心理品质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及其专业发展,更会影响着受教育者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分析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揭示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进而探究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必要性,从而提出提高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路径。

[关    键   词]  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2-0138-02

近几年来,教育领域对教师的积极心理展开研究,开始关注教师心理资本与教师工作投入度之间的关系。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增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品质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他们对幼儿教育职业的认可度,同时促进其思想品质的提升。

一、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内涵

笔者以《中国教师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得出关于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六个维度,通过对幼儿园园长、幼儿园骨干教师、幼儿家长进行调查和访谈,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在实际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及家长对幼儿应该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主要集中在勇气、人际、智慧、节制、超越、公正等方面。调查中出现频次比较高的几个品质有热情、友善、诚实、爱与被爱、活力、兴趣、创造力、洞察力、审美、多维度看问题、热爱学习、勇敢坚持、宽容、公平、社交智力、希望和信念等。这些都属于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内容,对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一)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能力

虽然幼儿本身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是具有不稳定性和不持久性。幼儿好奇心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重要动力。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能够提升他们对知识探究的兴趣,使其主动投入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因此,幼儿教师应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以最大的热情和活力投入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位幼儿,善于捕捉他们的好奇心,引领他们找到学习的契机并投入其中,更智慧地提供物化幼儿创造力的环境和材料,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有利于锻炼幼儿的感知力和操作能力

幼兒是通过主观感知和操作来认识世界的,根据自身的直接经验构建认知体系。因此,幼儿教师通过培养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注重引导幼儿直接感知和亲身体验,从而培养他们的感知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根据教学预设为幼儿安排机械化的操作内容和程序,应为幼儿创设感知和操作的环境,准备相应的活动材料,这些都与幼儿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性格特征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幼儿教师具备较高的积极心理品质,那么他们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开展“做中学,学中乐”,达到锻炼幼儿感知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有利于完善幼儿的社会性

幼儿的社会性是健全其人格的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在完善幼儿的社会性中担任重要角色,因此,幼儿教师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应以乐观、诚实、积极、自信、充满责任感的心态面对每一位幼儿,重视幼儿社会化的形成与完善,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

三、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必要性

(一)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是教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以来,对于教师职业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等负面心理层面,对教师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关注比较少。伴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剧增,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愈加突出,对积极心理品质方面的研究也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国内外关于心理方面的研究,由一开始的经济、管理等领域拓展到教育层面,国内于2013年起真正将教师群体作为心理研究的重要对象,相关文献也逐渐增加。要想实现教育的稳定发展,教师的心理资本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通过研究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问题,能够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组建雄厚的幼儿教师队伍,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是影响其工作投入的重要心理变量

根据心理资源理论可知,心理资本是影响个体动力的重要心理变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激励和唤起个体的内在驱动力,使其主动调整自己的状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中。从幼儿教育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角度来看,幼儿教师的积极心理品质影响他们的工作投入度,工作投入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与社会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的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幼儿教师是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对象比较特殊,面对的是幼儿,因此在工作责任、工作时间、工作强度、工作收入、工作地位等方面,都可能影响幼儿教师的工作投入度。因此,对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是增强其心理资本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帮助幼儿教师调节自己的工作状态,幼儿教师需要增强自身面对磨难的信心与耐心,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现,以最大的激情和热情投入幼儿教育事业中。

(三)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助于完善他们的心理结构

积极心理品质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都是多维度的,如好奇心、爱、客观、感恩、坚持、宽容等,这些都是人类生性中的一部分,但是需要后天的外界力量进行激发,使其成为人类心理结构中较为稳定的重要品质,以致于在不利因素出现的情况下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心理结构中。因此,在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过程中,应注意呵护他们的心理健康,积极应对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达到提升其心理品质的目的。另外,现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幼儿教师需要构建自身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整体情况不是很理想,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智慧、勇气、人际维度水平等方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方面,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生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还应充分利用学校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四、提高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路径

(一)营造提升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文化氛围

1.创设有效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是影响个人情绪、认知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物质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能有效培养幼儿教师的审美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级内装饰充满艺术气息的墙面;或者在教室展示栏展示学生的优秀创意作品;定期调整座位,方便学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等,通过这些举措,创设培养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物质环境,能够使其受到和谐、自由、唯美氛围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他们的心灵。

2.创设有效精神环境

大学生是充满青春活力与朝气的群体,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精神文化环境,结合本专业学生多才多艺的特点和专业技能培养要求,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如歌唱比赛、舞蹈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一方面能够检验他们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讲演能力、团队精神、职业精神以及理想追求,对其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增设并完善培养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课程

首先,学校应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依托,有效整合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挖掘以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资源,以集中培养和分散突破的方式,将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其次,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其知识完善的过程,也是知识不断内化为精神内涵的过程。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加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采用角色扮演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游戏教学法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等。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够完善积极心理品质相关课程体系,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三)组织有关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感受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个体是在与社会接触与互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并以积极的心态维系这个系统,在此过程中感受积极心理品质对维持支持系统的作用。维系好社会支持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力。其次,为学生提供与幼儿互动的机会,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进入园中开展实习。在与幼儿接触的过程中,感受爱与被爱、友善、热情、兴趣、创造力、宽容、公平、希望与信念、热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通过组织专业实践活动,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践行积极心理品质,也有意识地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培育,使其深刻认识到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

要性。

总之,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其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这对其将来步入職场、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幼儿教育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其个人精神品质的提升,而且还有助于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玮玮.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之对策[J].青海教育,2019(Z1):38.

[2]尚群.浅谈教师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J].青海教育,2019(5):23.

[3]马丽枝.幼儿教师积极心理品质与职前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100-101.

[4]李林育,桑青松.幼儿心理品质培养:积极心理学的视角[J].江苏幼儿教育,2017(2):57-61.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幼儿教师心理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教育的实践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