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几点建议

2019-01-23 01:06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5期
关键词:营区垃圾桶部队

白 旭

(武警后勤学院 天津 300300)

引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垃圾问题却日益突出。大部分城市被2/3的垃圾所包围,垃圾处理问题令人十分头痛。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18年11月,习主席到上海虹口区市民驿站视察时表示,垃圾分类工作是新时尚。

1 部队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必要性

随着军人福利待遇的提高和手机网络购物的盛行,官兵们每天都会比以往产生更多的垃圾,无论是垃圾的数量还是种类。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操课结束后,部队营区的垃圾桶很快被各种垃圾塞满,垃圾倾倒的频率不断增加。即使一些单位购置的垃圾桶从几百升替换为上千升,还是时不时可以看到垃圾溢出箱体。这些垃圾在营区混合堆放,以前地方环卫部门的垃圾车每天到营区拉一趟垃圾,现在可能要两趟,“双十一”过后可能更多。假使过年过节环卫部门的垃圾车调运出现问题,也许仅仅一天,营区的垃圾点就会被垃圾淹没。面对如此多的垃圾,部队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十分必要。

1.1 保护自然环境方面

部队日常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通常通过市政环卫部门或其他渠道送去填埋或焚烧,填埋会破坏地下水和污染土壤,焚化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导致大气污染,这两种方法无疑对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而这些危害也有部队暂时没意识到或者作为较少的原因。作者曾去过一个连队,地处偏远,条件有限,垃圾只能自行清运。官兵们产生的垃圾由小推车运到营区外边,堆在路边的野地里,蝇虫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一段时间集中焚烧处理一次,营区虽然整洁美丽,但驻地环境受到污染。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而且有毒,如我们熟知的“白色垃圾”,埋在地下200年也烂不掉,它会导致土壤板结,降低土壤肥力,废弃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生物学半衰期大概是30年,也就是30年才能排出一半,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个别任务点野生动物较多,一些垃圾如果被动物误食,还可能导致动物死亡。因此,全军应当刻不容缓地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防治自然环境污染与破坏,保卫祖国,保护美好家园。

1.2 保护自然资源方面

现在官兵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我国自然资源并不富裕。其实垃圾只有混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垃圾,一旦分类后就是宝贵的资源。例如官兵们偶尔叫外卖的塑料快餐盒、方便面碗、空饮料瓶等,每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无铅汽油或柴油;部队机关、院校的办公碎纸,每吨废纸可新造纸850公斤,少伐木材300公斤;炊事班若把剩菜剩饭、菜根菜叶单独回收,再经生物技术简单处理,不仅能防止食品类垃圾滋生蚊蝇和细菌,还能生产有机肥料。就连被成为微型杀手的废电池,其中含有的多种金属也有极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另外,垃圾量的缩减也能减少做填埋场的土地,保护国土资源。垃圾分类,虽是举手之劳,合全军之力,可循环利用的资源非常可观,军队应该带头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1.3 发扬优良传统方面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后勤工作会议中指出,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都亲自抓后勤工作,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部队搞大生产,靠自力更生,在新形势下应坚持把艰苦奋斗、勤俭建军发扬光大。基层连队也经常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方面的优良传统教育,涌现出像“南京路上好八连”和“成武县中队”一样的标兵连队。其实废布头做拖把,动手制作简易训练器材,营产营具坏了自己修,补衣服鞋子等都是一种分类后的再利用。忽视动手能力,习惯于撇掉再买新的,就会形成垃圾,导致资源的浪费。部队倾倒的垃圾分级运输,最后汇总到垃圾处理场,市政环卫部门再组织填埋,填埋的价格每吨几百元不等,造成财力浪费。条件差的地区只能自行清运或者委托代理清运,也需要不少费用。如果部队能尽可能地回收再利用,较少垃圾量,对地方政府、人民也是一种贡献。

2 部队推广垃圾分类工作的几点建议

当前,部队交通和营房设施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兵源素质不断提升,官兵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为我军实施垃圾分类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部分部队已经配置“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的分类垃圾桶,具备了一些分类条件。现今部队推广垃圾分类工作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官兵重视程度不够,硬件设施相对缺乏,官兵尚未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通过借鉴地方经验,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2.1 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宣传教育

我军历来重视内务建设和环境卫生,营区环境呈现绿化、美化、净化、细化的特点。可是一次卫生扫除结束,环境干净了,但垃圾仍在身边,他们只是聚集在了垃圾桶里,并没有消失。以前讲不能随手丢垃圾,是一次进步,官兵也都逐渐养成习惯,现在还要更进一步,垃圾要分类丢进垃圾桶,体现军人真正的内在美。尽管这只是认知和行为上的小小改变,可是播种绿色的种子对国家意义重大。

部队以练兵备战为主业,但这并不与绿色低碳相冲突。革命军人要主动成为垃圾公害治理的积极践行者,通过垃圾分类来为战胜垃圾公害贡献自己力量。莫以善小而不为,垃圾处理问题必须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解决。勤俭节约,废物利用,是我军的传家宝。部队在优良传统宣传教育中可以增加垃圾分类方面的引导,向官兵介绍垃圾分类的好处和常识,鼓励官兵变废为宝。在饭堂、垃圾桶、垃圾场制作温馨提示,如“请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举手之劳,资源永续的源泉”,“垃圾分类人人做,做好分类为人人”,“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创优美警营环境”等,强化官兵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与自觉性。

2.2 积极进行试点,培育良好习惯

十几年前,我国就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桂林、广州、深圳、厦门等城市率先启动“城市垃圾分类”试点,不少街道社区搞得有声有色。各部队应结合驻地实际情况,学习当地宝贵经验,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在条件成熟的大中城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为全部队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积累经验,促进相关政策体系形成。有些地区政府施行垃圾分类还存在困难,但驻地恰处于自然保护区或者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区的部队,也应当因地制宜先行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起码先把一些有毒有害的垃圾分类出来。

垃圾分类,看似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要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养成良好垃圾分类习惯,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学校和家长从小就教育孩子科学的垃圾分类方法。如果有人不按照规定处理垃圾,就会受到周边舆论的压力,甚至有政府相关人员上门说服教育。日本民众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严格: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扎的整整齐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防止割伤,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1]。虽然我们目前还存在一定差距,不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若每名官兵能从自身做起,摒弃嫌麻烦的想法,从一点一滴改变,逐渐培养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最终形成习惯,那么力量是无穷的。

2.3 细化分类标准,配套硬件设施

我国一般根据垃圾的成分构成、产生量、回收利用方式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2]。日本横滨把垃圾类别细分为十类,分类手册长达27页,518项条款。各部队应结合自身特点,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将垃圾按以下标准分类: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布类、电子产品。(2)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菜根菜叶、果皮等食物垃圾和落叶、杂草等植物垃圾。(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过期药品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4)其它垃圾。包括砖瓦、渣土、纸巾、大骨头、烟头、花生壳等难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物。(5)特殊垃圾。主要指涉军装备物资、营产营具损耗形成的垃圾,还有单位自定的特殊垃圾。

结语

对于垃圾分类工作,军队后勤应在经费上给予支持,营房部门可在人员200人以上单位修建适宜垃圾分类的小型垃圾场,所有新建营房预留垃圾分类相关场地,全部队配备可分类的垃圾桶,采用蓝、红、绿、黄、迷彩五种颜色明确区分,规定图形标志符号,方便官兵辨认与分类投放。部队外出执勤、拉练、执行任务时,军需部门可视情购置各色垃圾袋,存放各类垃圾。基层连队可将一个垃圾桶分割成几个隔段或建立几个独立的分类垃圾桶,在文体娱乐室单独放置回收废纸的垃圾桶,在饭堂放置回收食品垃圾的垃圾桶,在医务室放置回收有害垃圾的垃圾桶,规定营区某几个垃圾桶收塑料垃圾、某几个垃圾桶丢植物垃圾等,特殊垃圾可由军械员负责,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

当然,各部队还要主动作为,不怕麻烦,联系驻地政府部门、厂家、个体,实现多渠道回收,更应该鼓励官兵动手动脑变废为宝,促进垃圾变资源。对于特殊垃圾,还要积极联系上级机关,及时报废回收,按规定统一处置。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其成效并不局限于一个时间段,持之以恒是关键。只要树立垃圾分类的信心,管理到位,措施得当,通过全体官兵的长期坚持和不懈努力,全军垃圾分类工作一定会走在全社会的前列。

猜你喜欢
营区垃圾桶部队
俄部队军演
绿色生态营区建设监督与管理探讨
垃圾桶等
投进垃圾桶的信
投进垃圾桶的信
信息化在智慧营区建设中的应用
儿在部队又立功
飞进垃圾桶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老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