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9-01-24 02:52孙玉洁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4期
关键词:肛温脑外伤选择性

张 贝,孙玉洁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脑外科,江苏 南通 226000)

研究发现,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可保护其脑组织的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1]。在对该病患者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期间,应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以确保其疗效[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对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的5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为18~68岁,平均年龄为(40.69±7.13)岁;其致伤原因为受到外力击打的患者有9例,为发生车祸的患者有7例,为从高处坠落的患者有5例,为其他原因的患者有4例。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0例;其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为(40.51±6.98)岁;其致伤原因为受到外力击打的患者有10例,为发生车祸的患者有7例,为从高处坠落的患者有5例,为其他原因的患者有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在发生重型脑外伤后的24 h内入院接受治疗;2)其病情被确诊为重型脑外伤,且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为3~8分;3)其未发生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的情况。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存在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的禁忌证;2)其体温<35℃;3)其出现低血压或失血性休克的症状。

1.2 护理方法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期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进行常规护理的方法是:护理人员保持患者所在病房温度及湿度的适宜,加强对其体温进行监测,仔细观察其神志、瞳孔及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定时为其翻身,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进行循证护理的方法是:1)由本科室的护理人员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对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汇总,然后上网查找相关文献,对找到文献资料的真实性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2)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遵医嘱及时对其进行循环复苏护理,同时对其脑温、腋温及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患者的脑温若比腋温高至少0.5℃,说明其脑内出现热潴留的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对其进行手术治疗。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确保其体温为34℃~35℃。3)在降温期,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为了预防患者继发颅内出血,还应对其意识、瞳孔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2)在对患者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将其脑温控制在33℃~35℃之间,详细记录患者脑温下降的速度、持续的时间,观察其是否出现寒颤的症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为其调整降温方案。患者的体温若持续下降,且难以控制,应及时对其口温、腋温及肛温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的结果停止对其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3)护理人员每隔2 h帮助患者翻身1次,并对其进行叩背、局部按摩等护理,以促使其将痰液顺利咳出。必要时可遵医嘱对其进行吸痰,以免因呼吸道阻塞加重其脑缺氧的程度。(4)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对于进行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对其导管加强管理。(5)护理人员使用颅内压监测仪监测患者的颅内压,并认真记录监测的结果。4)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预防并发症及复温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护理人员在遵医嘱为患者使用冬眠合剂进行治疗时,根据其实际病情对冬眠合剂的用量、推注速度进行调整,并对其血压进行监测。患者若出现血压下降的症状,说明其脑内的微循环出现障碍,应遵医嘱为其停止使用冬眠合剂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保暖,必要的情况下根据医生的指示为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2)患者若存在排黑便、呕吐的症状,护理人员仔细观察其大便的颜色、量及性状。患者若留置胃管,护理人员仔细观察其引流管内胃液的颜色、性质。(3)患者的颅内压恢复正常的时间若>48 h,护理人员可将其降温头盔及围脖撤掉,停止对其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并将室温控制为25℃~26℃。根据患者的情况,以每隔4~6 h恢复1℃的速度对其进行复温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复温护理期间,其颅内压若升高,应停止对其进行复温,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在接受治护前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脑温、肛温及颅内压,观察其是否出现冻伤、压疮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在治护前后两组患者的脑温、肛温及颅内压属于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在治护前后两组患者冻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

在接受治护前,两组患者的脑温、肛温及颅内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护后,研究组患者的脑温、肛温及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1。

表1 在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s)

表1 在接受治护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比较(±s)

对照组 研究组 t值 P值例数 25 25脑温(℃) 干预前 38.67±0.91 38.70±0.83 0.12 0.81干预后 35.11±0.84 34.33±0.76 3.44 0.00肛温(℃) 干预前 39.30±1.61 39.28±1.57 0.04 0.99干预后 38.29±1.19 37.60±1.11 2.12 0.03颅内压(mmHg)干预前 26.20±6.18 26.19±5.97 0.01 0.99干预后 21.66±4.14 18.67±3.84 2.65 0.02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接受治护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研究发现,重型脑外伤患者可因脑组织受损而出现颅内压升高、脑水肿及中枢性高热等症状。该病患者的死亡率及残疾率均较高[3]。近年来,临床上对重型脑外伤患者常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以保护其脑组织的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4-5]。为了确保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在治疗期间应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

过去,临床上对对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该护理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影响对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的效果[6-8]。基于此,本次研究探讨了循证护理在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循证护理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该护理方法是在循证医学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9-10]。在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前,护理人员对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患者所患疾病的特点及其对护理的需求查找相关的文献资料,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后,对其实施专科性的护理,以改善其临床症状,确保其治疗的效果[11-15]。在本次研究中,笔者的团队对研究组的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降温前护理、降温期护理、并发症防治护理及复温护理),以降低其脑温、肛温、颅内压,预防其出现冻伤、压疮等并发症,从而促使其尽快苏醒。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进行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的重型脑外伤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肛温脑外伤选择性
选择性听力
缩短新生儿直肠温度测量时间的可行性研究
针灸治疗轻型脑外伤康复期失眠46例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选择性应用固定物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分析
湿热环境下运动对人体肛温、心率和自我感受的影响*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铈基催化剂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研究进展
平腕立指手法对热证家兔模型肛温及血液白细胞数的影响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