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丝外观检验中夹花丝的批注

2019-01-25 08:13陈海敏
纺织报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缫丝生丝疵点

陈海敏,许 彪,陈 淼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纺织工业产品检测中心,江苏无锡 214011)

蚕丝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光泽高雅亮丽、手感柔和舒适,素有“纤维皇后”之誉[1]。生丝由多个蚕茧缫制而成,是未经脱胶处理的长丝,俗称白厂丝。由于缫丝原料蚕茧的质量差异和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生丝在外观上可能会形成不同的疵点,如附着物(黑点)、污染丝、颜色不整齐、夹花等。在进行生丝外观检验的过程中发现,丝绞中存在的夹花疵点的情形十分普遍,通常看到的夹花普遍呈黄色,偶尔也有一些灰褐色、铁锈红等,直接影响外观等级的评定及整批生丝等级。

夹花在GB/T 1797—2008《生丝》标准中的定义是[2]:同一丝绞内颜色程度或颜色种类差异较明显。一批丝中如果夹花丝数量超过标准规定,则该批丝在检验中将会被判定为“夹花丝”,外观降级。具体到整批丝的批注标准依据发现夹花丝的数量而定。对于样丝批注[3]是25 绞品质样丝中发现8 绞及以上,应予批注;对于拆把的批注是拆10 把,解开一道纱绳检查,发现16 绞及以上,应予批注。

1 夹花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1.1 夹花产生的原因

夹花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缫丝的原料蚕茧中混有杂色茧、内印茧、碎蛹茧、重污染茧等。煮茧时,高温蒸煮使蚕茧中的色素或蛹油浸出,混杂在煮茧汤中。而丝条主要是由丝素和丝胶组成,丝胶包覆于丝素的表面,且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4]。一旦丝胶得到膨润,便会产生粘附吸着作用,煮茧和缫丝汤中的杂质、色素、蛹油等被丝条吸收,就会使其外观产生深浅不一的夹花。

另外,蚕丝由各种氨基酸组成,是天然的蛋白质纤维,因此容易受微生物侵蚀。当缫丝车间煮熟茧或缫剩茧待缫时间过长,或复摇车间小䈅给湿待返时间过长,微生物聚集在湿润的丝条上进行新陈代谢破坏了丝胶的蛋白质,会使丝色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异。因此,缫丝工序时间管理不当也会造成夹花丝的产生[5]。

1.2 夹花丝的分类

夹花丝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层次夹花,另一类是线条夹花,第三是短接夹花[6]。其中,层次夹花可以分为面层与底层的颜色差异、丝片夹层的颜色差异及丝绞前后端的颜色差异。线条夹花可分为单线条夹花(即一绞丝中只有一条细线条夹花)和多线条夹花(即一绞丝中有二条及以上的细线条夹花)。短节夹花大多是在小䈅上产生的,比如小䈅丝片干燥不好就会形成一节一节的夹花,或者新木小䈅未处理就投入使用,也会产生短节夹花。目前,缫丝厂用的小䈅一般为铝合金材质的,短节夹花已经很少发生。

线条夹花是外观检验中常见的夹花疵点,尤其是单线条夹花出现的频次更多。

2 不同夹花对丝条外观影响

2.1 由黄斑茧造成的夹花

由于黄斑茧的污染是由外部沾染的,一般仅污染了一粒茧的小部分及表层,因而这类茧的污染程度较轻。这种污染对丝条来说不是连续性的,所以造成的夹花一般较浅。但如果生产的原料蚕茧中混入了大量的黄斑茧,那么该批丝的整体丝色就会偏黄或显得较暗,缺少光泽。

2.2 由病印茧造成的夹花

由于病印茧的污染是由内而外的,往往是由于蚕蛹生病死亡后发霉,从内部污染茧层所至。该类茧有时从表面仅仅是一点污染,选茧时看似并不严重,一旦经过煮茧工艺中的热水浸泡和冲击,茧腔内污染物被溶解。随着吸水、吐水、再吸水的过程,茧腔内的污水反复地通过茧层,从而会污染整粒蚕茧,使茧的色泽变黑。此类蚕茧往往会在丝条上造成1 000 米左右长度的夹花。

2.3 油印茧造成的夹花

油印茧是蛹油流出导致,与病印茧有相似之处,污染的方向也是从茧层内部向外扩展,从蚕茧表面看有时并不严重,但越往里缫污染越重。油印茧与病印茧的不同在于油印茧的油污一般不会因煮茧而进一步扩散,因此这类茧造成的夹花程度比黄斑茧重,比病印茧轻。

2.4 缫丝汤因铁锈污染而造成的夹花[7]

此类夹花来自于管道铁锈,是由于配温管“冲配温”,或是缫丝用水因外部停水造成的。此类夹花一旦出现,表现特征一是面积大,二是程度严重。这类夹花出现后严重影响生丝的外观品质,对缫丝企业来说损失巨大。

2.5 落地茧及“沿搁茧”所造成的夹花

这是由于生产工序时间管理不当造成夹花。此种夹花一般数量较少,且程度也不会很重。

3 夹花丝在外观检验中的批注

3.1 批注数量应考虑实际疵点丝量

在讨论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判定绞丝为夹花丝,并未要求整绞丝自始至终全部有夹花。标准中并不是根据夹花占整绞的百分比判定是否为夹花丝,只是要求丝绞中夹花部分的颜色程度或颜色种类差异达到规定即可。所以虽然是夹花丝,真正影响使用的只是其中的夹花部分,而其它的都是外观正常的好丝。从后续使用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关心的是整批丝中夹花的量,而非夹花丝绞数占总绞数的百分比。

如果整批丝中的夹花丝绞都是整绞夹花,则夹花样丝的绞数占总绞数的百分比与整批的夹花量占整批总量的百分比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只有在满足这个前提下,现行标准的规定才是合理的。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整绞夹花的情况是极少的。外观检验过程中也发现,整绞丝夹花的量并不多,所以现行标准中夹花丝批注数量规定也就不够合理了。

例如有甲、乙二个批次的生丝,其中,夹花的程度均为疵点起点,甲为层次夹花或多线条夹花,乙为单线条夹花。外观检验时,发现在25 绞品质样丝中夹花丝的绞数分别为以下二种情况,见表1。

表1 两种夹花情况比较

其中,情况一:甲、乙二个批次的白厂丝都被判定为“夹花丝”,外观降级。情况二:甲批次的白厂丝为合格产品,乙批次的白厂丝被判定为“夹花丝”,外观降级。从使用角度来讲,乙批次中实际总夹花丝量要比甲批次少,乙批次的性价比高,更受用户欢迎。

3.2 线条夹花对后道用户的影响

生丝作为丝织面料、针织面料、医用丝线等丝织生产的原料被广泛运用。通过长期从事外观检验工作,走访捻线厂、丝织厂和印染厂等下游用户,课题组研究发现,这些用户对生丝中单线条夹花丝的容忍度很高。这是由于单线条夹花中夹花疵点丝的长度有限,用户在织造过程中通过并丝、捻线、精炼和印染等工艺,夹花就会变淡甚至消失,对捻线丝、丝织物几乎不造成影响。

4 结语

单线条夹花是一种常见而又难杜绝的生丝外观疵点,生产管理较好的企业因为严格按现行的夹花丝疵点检验标准来区分正疵品,往往会剔出一些“单线条夹花丝疵品”,这种情形在很多企业都有发生。当今,生丝原料缺乏,价格高,这样会造成缫丝企业不必要的“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本课题认为,现行标准中对夹花的批注规定不够合理,仅考虑了夹花丝绞的数量,而未考虑不同夹花的类型。建议在标准中增加对夹花疵点的分类,并对单线条夹花放宽批注的数量。

猜你喜欢
缫丝生丝疵点
家蚕种质资源单粒缫丝成绩评价
喷丝板疵点检测系统设计
适应性驯化选育高产吡咯喹啉醌的生丝微菌突变株
家蚕单粒缫丝质评价体系初报
基于FPGA的图像疵点处理设计与实现
鲜茧与干茧生丝的结构与性能比较及其鉴别方法
家蚕品种单粒茧丝疵点差异及遗传性研究初报
鲜茧前处理工艺对缫丝及生丝性能的影响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理化性状的比较研究
嫘祖缫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