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中钢大赛,我们不留遗憾

2019-01-26 01:37郑家禾
中国篆刻 2019年1期
关键词:书友钢笔大赛

文︱郑家禾

在万众瞩目之下,第十二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的帷幕正缓缓落下。这届大赛承载了全国硬笔书法人的梦想,也圆了我多年的一个心愿。作为大赛各项工作的实际操作者,举办这届大赛也是颇多感慨,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一、大赛的种子

我是2012年9月接手《中国钢笔书法》杂志的编辑工作的,当时十一届大赛的余温尚在。我经常会接到一些书友的询问,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获奖证书没有收到,二是作品集没有收到,而我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出于对中钢读者的一份责任心,我也尽了自己的努力,给一些获奖者补寄了证书。后来也渐渐了解了一些内情,很多事情就连杂志社也都是尽了最大努力了。个中缘由,也没有必要多说了。好在书友们都很通情达理,一段时间后,十一届大赛的事也渐渐淡忘于江湖了。虽然十一届的事情已经过去,但在我心中却埋下了一个种子,我要办一届成功的大赛,来回报这些热心的书友。

从2013年开始,我就想着要主办第十二届中钢大赛。为此,光大赛方案我就写了十多个。而且,我还固执地认为,主办中钢大赛就必须要恪守其一贯的优良传统——不收费。为了这个不收费,我和姚建杭老师多方奔走,姚老师还亲自远赴甘肃,和赞助单位签订了赞助协议。原以为大赛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没想到最后还是一片浮云。还好征稿启事没有发,不然中钢真的要出大洋相。这个事情也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鬼子不挂弦。钱不到位,决不轻言。赞助的事就这样一个个地去谈,一个个地不成功。但是“宁可不办,也不收费”这个死理,让我拒绝了很多书友的提议。眼看着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靠拉赞助办大赛的可能性也一年比一年艰难,我的心也是一天弊比一天沉重。

时间到了2015年,这可是《中国钢笔书法》杂志创刊30周年的大庆之年啊。可惜的是,本应该轰轰烈烈的大庆之年,就这样平平淡淡地在我手上无声无息地度过了。虽然我也在杂志上开辟了三十年回顾的专栏,邀请了历届中钢大赛最高奖获得者写作品,发文章,让新生代的硬笔人一睹中钢大赛辉煌年代那批精英们的风采。但是,没有能够举办一届大赛却让我感觉自己就是个中钢的罪人。

二、当头棒喝

杂志一期一期地编辑,一本一本地出版,时光也在指尖上一天一天地流逝。2017年的一个晚上,我照例和书友们在微信群里聊天,不知怎么又聊到了中钢大赛。书友们感叹,再不办中钢大赛,中钢大赛快要被人遗忘了,知道中钢的人都快老了。这一声声的叹息如重锤一般敲打着我的心。是啊,这么多中钢的铁粉,盼中钢大赛都望眼欲穿了啊。奥林匹克四年办一届,第十一届中钢大赛都已经过去整整六年了,新一届大赛还没有一点举办的迹象。也不知哪来的勇气和底气,当时我就发了句毒誓:“明年,2018年,我一定会举办第十二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如果办不成,我郑家禾就离开中钢。”确实,这些年来,这帮热心的书友们,一直在给我以无私的帮助,我如不能为他们办一届中钢大赛,我也没有脸面再留在中钢了。

2018说来就来了,也不打声招呼,而且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半年。中国硬笔书法在线的“品翰堂”大赛刚结束,硬笔书法江湖的“笔墨先锋”又评奖了,我应邀去了扬州。在扬州,见到了很多从未谋面但神交已久的朋友,都是硬笔界的牛人。三万多件参赛作品,把我震撼倒了。原来收费办大赛也是可以的!虽然是第一次到扬州,我却无心游览瘦西湖的美景,第二天搭乘汪寅生老师的车,和周培纳一起到了南京。一路上,汪老师和培纳就说中钢应该办大赛,可我却还在犹豫彷徨中。培纳让我去她工作室看看,说是要和我好好谈谈。说了些什么也记不得了,只有一句话,犹如当头棒喝,把我那颗浮在半空的心定了下来。“你去办,亏了钱算我的。”一个女子,一个从未受过中钢任何恩惠的女子,一个拥有中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双重头衔的女子,一个不求名利,只有一个简单的愿望,就是希望中钢能够重振昔日雄风的女子,都有如此丈夫气概,我一个堂堂七尺男儿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三、正式启动

回到杭州,谈及大赛的事,杂志社的领导大力支持。7月25号,“宇邦杯”第十二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征稿启事率先在中钢的书友群中炸响,瞬间传遍了整个硬笔书法圈。当然,之前的一个月,我们紧锣密鼓地做了很多工作。姚建杭老师还专程北上,邀请中书协主席苏士澍先生担任大赛顾问,我也在朋友的帮助下拉到了五万元的赞助,虽然不多,但心里总算有点底气了。

但是办大赛有冠名,收费还不给奖金,这种违反常规的做法也引起了一些书友的非议。只是到底能有多少人参赛、能收多少参赛费我心里着实没有底啊,如果承诺了发放奖金,到时候却又兑现不了,岂不是更加不堪?且不管他,由他们说去吧,踏踏实实、竭尽全力把这届大赛办好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参赛作品尺寸统一为A4纸或16开。为了杜绝一切可能的不公正因素,我们决定把进入终评的作品全部扫描成高清图片输入电脑,然后把作者姓名、印章PS掉;评选前不公布评委名单;评选时由评委在电脑上各自打分,然后汇总排名等等,所有这些前所未有的评审新举措,都得到了广大书友热情地赞赏和大力地支持。

四、等待的煎熬

8月上旬就收到了第一笔汇款和作品,但是直到十月下旬,参赛作品还是零零星星的只有几百幅。我嘴里虽然不说,但是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随着截稿期的临近,稿件也一天天多了起来,五千,七千,一万,我忙不迭地向老师和领导一个个地汇报。不是邀功而是想让他们把心宽一宽。当然,我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我每天小心翼翼地拆着快件,生怕弄坏一件作品。包装袋、废纸板落在脚下,堆成一座山,我忽然觉得,我怎么就像个收破烂的,这些在别人眼里的垃圾,原来也是这么的可爱。

这之间还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哭笑不得,已经是截稿日了,突然有书友和我说,大赛截稿延期了。我说不可能,我从来没有说过,不过迟几天收到作品没有问题。原来是热心的许老师为了让更多的书友参赛,自己给一些微信群发了消息。虽然耽误了我几天登记日期,但也增加了数百件稿量。

虽然我在杂志和微信群里、公众号上都详细解读了大赛的征稿启事,如书写内容是否一定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书写工具是否一定要用钢笔,作品的尺寸、形式,缴费问题等等。然而每天还是会接到很多的电话和信息询问。姚老师说,大赛启事你写得再明确再啰嗦,都还是会有很多人来问的。这话真是一点不错。

五、痛苦的登记造册

说实话,中钢大赛虽然已经办了11届,但于我来说却没有任何经验,我们规定的全新的评选方式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只能把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做扎实,把能够想到的问题都尽量想到,以便为后续的评选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我们设计了参赛作品登记表,每个组别分别登记,团体的也单独登记,每幅作品一个独立的编号,在作品背后也对应写上作品编号。作品按组别装入档案盒。这样可以确保能在几十秒内找出任何一幅作品。

然而在登记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一是有团体报名表的,表格内容和实际作品有出入,有的学生有多幅作品;有的学生表格里有,作品却没有;还有表格的姓名、年龄与作品背后的信息对不上。所以最后我们只能按作品来登记作品。二是作品有超尺寸的,有一些我可以处理,把作品裁剪成符合标准的尺寸,有些处理不了,只能电话联系,让他们重新寄来。

还好,我有一个学生一直在帮我登记。这一个月来,她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了登记作品上,最后几天还熬了几个通宵。这样,总算在评选前四天把作品全部登记完毕。这些装着一万四千多作品的档案盒累起来足足有三米多高呢。

六、作品扫描和电脑处理

作品登记好了,接下来就是扫描。成人组1671件作品经过初评,选出1056幅进行高清扫描,然后对姓名、印章等涉及作者信息的部分进行处理;处理原则是不损害章法,姓名和印章外廓依然可见。文件名称用作品编号。这样的做法就是为了不让评委知道作品是谁写的,避免一些先入为主的印象。为了让扫描件不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差别,所有的作品出自同一台扫描仪,所有的电脑处理都由我一个人单独完成。仅仅是PS工作,就花了整整13个小时。

为了减少后续工作的时间,作品扫描后,一方面让制作人员对图片进行调色、剪切、修饰,为下一步制作作品集做好准备工作;另一方面,设计作品评选表,所有编号与作品一一对应。反复核对再三,确保没有作品编号与评选编号不对应的问题出现。

七、电脑评分,实物投票

评选场地选择在一个偏僻的民宿,离杭州约一个小时的路程。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各种硬件设施也很齐全。最让人喜欢的是这里的食材都是当地农村生产的,绝对的绿色。12月24日,我们把评选现场的电脑安装好,把评选文件逐一在电脑上安装、调试。万事俱备,只待评委。

12月25日,评委主任姚建杭,评委王正良、曲庆伟、金泽珊、吴一桥、周培纳陆续抵达。26号一早就进入评选工作,评选之前,评委主任姚老师宣布了评选方法。此次的评选方式是我们的一种尝试,评选的标准就是每个评委自己。满分为100分。以七人评委的总分来排名,然后再把高奖的作品拿出来看实物,最后决定名次。

因为要对每张图片进行打分,工作量非常之大。为了照顾王、姚二位老师,我们特意安排了电脑助手,协助操作。评选现场,只见评委老师们各顾各的,一张张地查看图片、打分,很多时候还要把图片放大观察作品的细微之处。经过一整天的忙碌,所有评委的分数都汇总到我这里。但是,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其中有位评委的分数打得很悬殊,高的90多分,低的10分,这会造成他的分数在总评时将起决定作用。经过评委商议,请这位老师重新打分,缩小分差。傍晚时分,总分排名出来后,我们把前15名的作品原作拿出来,请评委再次评审。首先每人两张淘汰票,选出5件特等奖;然后再按总分增加后20名的作品,从30幅作品中,投票评出20幅一等奖作品。打印出高奖名单,评委确定后当场签字,每位评委都拍照留存。

八、晚宴大醉,期待来年

我知道在全国各地,无数参赛的书友都翘首以盼着评选结果。人同此心,所以我第一时间把这张高奖照片发到了微信群,让书友们先睹为快,同时也是用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我们的评选是多么的公平公正。

接下来的其它等级奖优秀奖名单,就按照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列,第二天晚上率先在大赛群中公布。本来可以更早一点的,但是劳累了一个多月,最重头的成人奖评选完毕,晚上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晚宴上,所有的评委都对这次的评审工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在中国,没有哪次书法比赛的评审像这样准备充分,评选方式公平公正。王正良老师也很感慨,他说,原以为中钢大赛他办到第十届就算圆满了(十一届另当别论),没有想到时隔十年又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只要杂志社需要,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他一定会全力支持。民宿的章总说,以后的大赛他来帮助我们,也别挂什么杯了,就叫第几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多好。感慨,感激,感恩,不会喝酒的我,端起酒杯向这些我尊敬的老师们一一敬酒,一醉方休。第二天我才知道,王正良老师、姚建杭老师也都喝醉了,以至于第二天的合照也没能拍成。

九、完美后续,不留遗憾

时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的不够用,学生组的评选我们同样认真对待。本来计划于2019年1月25日在海宁举办颁奖典礼的,但考虑到年关将近,天寒地冻,春运期间车票也难买,大家都很忙,所以经杂志社领导同意,把打算作颁奖典礼的预算换成奖品,奖励给成人组600名优秀奖每人一年的《中国篆刻·钢笔书法》杂志。

学生组获奖名单及奖品、证书、作品集等工作,我们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2018,完美收官,我们不留遗憾。

2019,信念照亮前路,我们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书友钢笔大赛
《未来科技的13个密码》
钢笔没有耳朵
基于Android的图书漂流共享软件开发*
《习近平讲故事》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SUPPOSE SOMEONE GAVE YOU A PEN假如给你一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