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广西桂剧的现代化重构

2019-01-28 07:15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530022
大众文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重构艺人线下

(广西艺术学院 影视与传媒学院 530022)

一、新媒体对于广西桂剧的冲击

(一)时代变迁的冲击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出现,影响戏剧吸取新的受众。戏剧戏曲原始受众多为年迈的老人,桂剧作为戏剧的一种,自然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加之是新媒体的不断出现,短而快的节奏对于戏剧的冲击越来越严重。大众更偏爱新媒体,而不注重传统的戏曲,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风气所决定的。以桂剧而言,广西是以少数民族自治区,因此,桂剧中展现的风土人情也以少数民族为主,桂剧的主要内容就是对于历史题材的演绎以及地区风俗民情的表现。从艺术的角度而言,这种人文情怀是独特的,但对于新的受众而言,却又因为习俗的差异而缺少吸引力。其中历史题材的表现形式也逐渐落后于新媒体,例如桂剧中人物传记以及抗日故事的表现不如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那样具有强烈的视觉展现。随着时代的变迁,桂剧的影响力也开始动摇,当前主流群体受到快节奏社会风气的影响,对于文化消费的缺乏耐心,面对节奏缓慢的桂剧时不容易保持兴趣。

(二)传播方式的冲击

21世纪作为互联网的时代,新媒体的创作作品都是针对于最近实时发生的事件进行创作,因此作品有较强的时效性,从而以新奇感来吸引受众。在这一层面上桂剧的时效性远不及新媒体。其次是互联网自身传播速度的影响,从而可以让新媒体的传播效率不断提高。反观桂剧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这种线下固定演出场所的经营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受众的消费需求。尤其是手机、电脑的如此普及的当下,受众可以随时随地在手机上观看视频,而桂剧这种必须要到线下剧院去观看的途径则严重增加了受众的观看成本。其次,虽然我国在电视频道专门设有戏曲频道,体现出来桂剧线上传播。但是这种播放形式并不能够满足受众的定制化需求。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则与之不同,最大程度地将选择权交到受众手中,并且这种方式的实现也是在结合互联网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传统桂剧固有的结构束缚

对于传统的艺术而言,存在的时间越久,其固有的结构束缚也越难打破。首先从艺术的改造而言,自从桂剧产生以来就有众多的规矩限定,而这些规矩限定在保证桂剧的发展过程中又起到一定阻碍。首先是师徒制度。在桂剧起源过程中,桂剧艺人向祁剧艺人拜师时都是私下进行的,并不允许这种传授方式的公开存在。桂剧艺人在收徒时会有严格的要求与限制,尤其是徒弟在求师的过程中更是存在着许多不合规的现象。而这些规矩与限制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桂剧的延续与发展。再加上新媒体的兴起,桂剧在延续发展中遇到更大的挑战。其次是传统观念上,桂剧的老艺人代表的固有的思想面对新媒体的出现缺乏着适应能力。客观而言老艺人的旧观念根深蒂固,外加对于新事物的敏感性低。而新艺人在老艺人的传统观念的教导下,也同样存在着传统观念,影响桂剧在新时代下的创新。在桂剧中最为影响传承的便是一脉单传和传男不传女的规则。虽然桂剧在起源发展的时期就已经开始接受女科班艺人。但是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在桂剧这种传统的艺术之中仍然根深蒂固。在当前的背景下,桂剧的这种现象已经淡化,因此桂剧中一些恪守传统规矩的存在在传承过程中就会遇到无人传承的问题。

二、新媒体下广西桂剧的重构

(一)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创新

桂剧在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后,开始进行内容题材上的创新。与新媒体的时效性相比而言,桂剧是无法达到这种作品的高产量。毕竟桂剧的创作更加注重艺术性的体现,而不是短时效地商业性。但是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时,桂剧在题材内容上也作出现代化的重构。桂剧为顺应媒体发展的方式,开始做出桂剧电视剧的转型工作,从而来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桂剧电视中继承桂剧的传统文化思想,又能够创新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以桂剧《风采壮妹》为例,在改编成桂剧电视剧时,注重保留原本桂剧的故事结构,在此基础上采用流畅的电视语言讲述故事,从而给观众一种新的体验。不仅如此,将桂剧改编成桂剧电视剧是对于传统桂剧的一种革新。传统桂剧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可以直观地展现,因此具有一些固定的动作姿态和表现流程。但是桂剧电视剧则是通过屏幕来间接的进行艺术的表达。因此,如何改变桂剧的表达方式、如何进行布景以及如何设计表演者的动作姿态都是桂剧电视剧转换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但是对于仅仅局限于在舞台之上的桂剧表演而言,桂剧电视剧的展现方式则变得更加丰富。尤其是在场景方面,桂剧电视剧可以采用真实的环境作为表演时的背景。虽然说这种场景的使用对于桂剧中一些独特展现场景的艺术手法有所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桂剧电视剧化是一种艺术手法的流失。但是在电视剧化的过程中,也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审美方面更加能够被当前受众所接受。例如在桂剧电视剧的场景运用中,改善桂剧原有的枯燥场景,提高可观赏性。

(二)传播方式的改变

桂剧起源之时需要固定的表演剧院才可以提高自身的地位,但是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线下剧院的单一宣传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桂剧的现代化要求。因此,桂剧开始不单单注重线下剧场的传播,也开始注重线上的传播方式。桂剧在新媒体时代下,对于线下和线上的两种传播方式都进行相应的改变。首先从线下而言,桂剧开始从单一的剧场演出开始变成以剧场演出为主,多种线下演出共同呈现的方式。例如桂剧与其他产业的结合,其中最为明显的结合方式便是桂剧与当地旅游地区的结合。1这种桂剧的线下演出方式成功的将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结合在一起。对于桂剧而言,其主要的内容还是源于广西的风土人情,而且随着游客的不断更换,接触到桂剧的人群也越来越多,其宣传效果也要优于固定剧场的传播效果。其次从桂剧的线上传播而言,桂剧也开始相应的改变。桂剧也开始在互联网的各大视频平台进行传播。第一步需要进行的便是相关剧目的录制。它将自身拥有的剧目进行整套的录制,并且以单元的形式编目,从而方便受众进行索引。为能够方便相同的兴趣爱好者在互联网中交流,桂剧还建立相应的网站论坛以及公众号。为能够提高受众对于桂剧的了解,桂剧专门录制一些关于桂剧产生及发展的传记片,从而提高当前主流观众群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同时,桂剧还拍摄一些桂剧艺人日常的练和表演,让受众能够更加了解桂剧艺术中的动作含义,了解桂剧演员排练时的辛苦。这种线上的传播方式虽然不是直接的传播桂剧剧目,但是同样能够从侧面提高受众对桂剧认识。

(三)体系结构的重构

桂剧的体系结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变化的。面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出现,桂剧也开始体系的重构。桂剧的重构首先是从桂剧各分支之间的融合进行的。桂剧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环境的不同难免产生各种不同的发展道路,将这些桂剧分支进行完整的整合,从而便于统一的调整便是桂剧现代化体系结构重构的第一步。桂剧通过对于分支的整理,可以避免桂剧分支文化的流失。作为一种艺术,其平民化是必须的。因此桂剧在整合分支之后,便开始系统化的教学设置。为能够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带来的时代环境,桂剧的整体教学也开始分为线上与线下两种方式,从而打破桂剧固有的体系结构。戏剧一直存在着不外传的传统,而这种线下加线上的开放式教学在打破传统之际又进一步的提高桂剧的传承活力。反观新媒体之所以能够快速兴起,其主要原因便是大众化,任何人都可以短时间内进行模仿学习。因此桂剧在线上教学中也制定一些基础唱腔和动作姿态的教学,从而可以让学习者短时间内有所成效。其次是戏曲艺人的培养模式。为能够提升戏曲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其在培养新的戏曲艺人时注重其它方面的学习,从而达到全方面的发展。例如在一些专门的戏曲学院,不仅仅注重戏曲方面的教学,注重基础能力的教学,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桂剧在新媒体时代下的一种重构形式。

注释:

1.陆栋梁.地方戏进入文化旅游市场的论证及模式构想——以桂林三戏为例[J].旅游论坛,2009年03期.

猜你喜欢
重构艺人线下
“线上+线下”混合式体操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2年4月部分家电线下市场简评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COZMINE线下集合店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
花灯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