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体育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对上海的启示

2019-01-28 08:01陈雯雯徐开娟黄海燕
体育科研 2018年6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遗产伦敦

陈雯雯,徐开娟,黄海燕

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推进,体育对城市发展的多元价值正在被不断发掘,越来越多的城市将体育作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塑造城市国际形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战略手段而加以组合运用。2015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5〕26号)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建设目标”,实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对于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软实力锻造、居民身体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作为著名的全球城市,伦敦的艺术、商业、教育、娱乐、时尚、金融、媒体、旅游和体育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根据英国著名体育咨询公司Sportcal公布的“全球体育城市指数”(Global Sports Cities Index),伦敦凭借优异的体育发展成绩,从2012年起连续6年蝉联该排行榜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全球体育城市”。此外,伦敦还两度摘得英国体育商业周刊评选的 “世界终极体育城市”桂冠,其体育发展成就备受世界瞩目。基于此,深入了解伦敦体育发展现状,研究伦敦体育产业发展经验,将有助于系统总结现代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及攀升路径,把握体育产业发展方式的内在规律,为上海体育产业发展方式优化路径提供参考。

1 伦敦体育产业发展概况

1.1 体育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体育产业规模是城市体育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成熟的体育市场是全球体育城市的重要标志,是全面推进体育发展工作的重大引擎。数据显示,伦敦体育产业规模整体稳步上升,体育产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17.4亿英镑增长至2008年的25.9亿英镑,增长率高达48.6%。体育产业对于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2008年伦敦居民体育消费额高达27.3亿英镑,占伦敦总消费的2.1%,较2000年上涨41.9%,吸引就业5.3万人,占同期就业总人数的1.4%(表1)。伦敦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显著,对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明显,2008年,体育旅游、体育博彩等非体育商业部门提供的体育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经济效益增加值约为12.9亿英镑,占同期体育产业增加总值的50%;由体育商业部门提供的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参与等经营活动共创造7.4亿英镑增加值[1],占比28.6%(表2),低于非体育商业部门21个百分点。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伦敦体育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2012年,1 500多万国际游客到访伦敦并创造超过100亿英镑的消费,随后3年间,伦敦国际游客数量增长了20%,游客消费增长了18%[2]。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于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成为伦敦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加速器。

表1 伦敦2000—2008年体育产业经济效益Table I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London from 2000 to 2008

表2 伦敦2008年体育产业经济效益Table II Economic Benefits of Sports Industry in London in 2008

1.2 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英国是众多运动项目的起源地,体育文化氛围极其浓厚,为体育参与及体育消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伦敦作为英国首都,经济发达,设施完善,市场丰富,消费活跃。数据显示(表3),伦敦体育消费整体呈稳步增长态势,2008年增长至27.3亿英镑,占同期居民消费总额的2.1%,人均体育消费也由2003年的339.5英镑增长至358.1英镑[1],体育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伦敦体育产业结构完善,体育服务业发达,2008年赛事观赏、体育活动参与等无形体育消费占体育总消费的68.3%,远超实物型体育消费。丰富的体育商品供给与旺盛的体育消费需求为伦敦体育产业创造了巨大的上升空间,为伦敦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1.3 体育产业业态蓬勃发展

经过长期积淀与发展,伦敦体育产业呈现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用品销售等多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伦敦竞赛表演市场成熟,各类体育赛事数量众多,影响广泛,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以国际标志性赛事为核心,国内外大型赛事为主体,本土特色赛事为基础的赛事体系。据不完全统计,伦敦目前每年定期举办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就有十余项,如NBA全球赛、伦敦马拉松、ATP网球世界巡回赛总决赛等,且伦敦每年均会举办多项世界顶级赛事,如体操世界杯、乒乓球团体世界杯、女子曲棍球世界杯等[3],对伦敦城市品牌塑造与国际影响力提升产生重大效用(表4)。丰富的体育赛事资源为伦敦体育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数据显示,2008年伦敦竞赛表演业共创造2.6亿英镑收入,其中,体育赛事门票收入9 080万英镑,赛事广告收入2 400万英镑,顶级联赛版权收入最高,为1.1亿英镑,占同期竞赛表演业总收入的43.5%[1]。伦敦俱乐部体制和职业联盟体制十分完善,先后拥有了切尔西、阿森纳、西汉姆联、水晶宫等十余家世界知名职业足球俱乐部,是世界上拥有职业足球俱乐部数量最多的城市。除竞赛表演资源外,伦敦参与性体育赛事、体育培训、户外休闲等各类健身休闲活动资源同样十分丰富,并且备受消费者青睐,2008年,伦敦参与性体育共创造1.5亿英镑收入,展露出巨大的经济潜力。伦敦体育服装鞋帽及装备器材零售收入规模最大,为8.8亿英镑。2008年伦敦体育用品销售共创造11.4亿英镑收入,占同期体育商业部门总收入的69.2%,成为伦敦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伦敦体育电视和广播等传媒与信息服务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2008共创造了9 400万英镑的收入[1]。

表3 伦敦体育消费状况Table III Sports Consumption in London

表4 伦敦世界级知名赛事Table IV World Famous Sports Events in London

2 伦敦体育产业发展经验总结

2.1 注重体育文化培育

体育文化是体育运动的价值体现,是体育功能实现的重要载体,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将对居民的体育运动习惯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活跃居民体育消费,奠定体育产业发展根基。伦敦是世界体育文化名城,伦敦人以热爱体育而闻名,这不仅得益于其悠久的体育发展历史,更归功于现代管理组织的体育文化保护与开发。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就开始注重体育文化发展,1987年伦敦市成立了“文化事业发展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 for Culture),并下设了 “体育文化事务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Sports and Cultural Affairs),以全面协调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989年,伦敦市政府在颁发的《挖掘伦敦文化潜力,打造文化之都》(London Cultural Capital:Realising the potential of a world-class city)规划中指出,体育文化是文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存在推动了英国的进一步繁荣,充分肯定了体育文化对于城市建设的积极效用,并为伦敦城市文化资源的挖掘及发展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4]。2005年,伦敦市成功申办2012年夏季奥运会后,市政府根据社会形势及发展需要制定了《伦敦市文化发展草案(2006—2012 年)》(Draft Culture Strategy for London 2006-2012),该草案从4个方面强调了举办奥运会对于城市发展的积极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对伦敦在奥运会筹办期间体育文化发展方向进行了部署,指出伦敦未来文化工作重点必须紧紧围绕2012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最后,该草案还强调举办奥运会将留下宝贵的遗产资源,会对伦敦扩大居民体育参与、维护体育中心城市的国际地位、提升城市全球影响力产生重要作用。2010年,伦敦市政府再次颁布了以“巩固与提高文化中心城市地位”为目标的城市文化发展规划,即《文化大都市——伦敦市长文化战略草案 :2012 年 及 其 以 后 》(The Mayor′s Draft Cultural Strategy:2012 and Beyond),该草案进一步强化了对体育文化事业的推动,促进了伦敦体育文化的培育。

2.2 扩大居民体育参与

居民体育参与是实现体育健身功效、培养运动习惯、促进体育消费乃至增强城市活力的重要前提。伦敦始终将扩大居民体育参与作为体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伦敦体育(London Sport)2015 年发布的《体育活力城市蓝图》(Blueprint for a Physically Active City)明确提出要让居民更容易寻找到喜爱的体育活动,并通过精英体育促进群众体育发展,激励下一代人的成长。为此,伦敦体育作出了积极努力,包括设立专项基金,开展针对特定人群的体育参与计划等。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去运动”(Sportivate)、“市长体育参与基金”(Mayor’s Sport Participation Fund)等项目。前者获得了5 600万英镑的彩票资助,通过使14~25岁的青少年获得免费或优惠的运动培训,帮助他们寻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并且持续参与。 2014年,参与“去运动”(Sportivate)体育项目的青少年高达33 362人[5]。“市长体育参与基金”启动于2010年,通过竞标的方式对合格项目予以不同金额的资助,以扩大群众体育参与,减少不活跃(每周运动时间低于30 min)人口。此外,伦敦还开设了“女性体育参与项目”(This Girl Can)、“卫星俱乐部项目”(Satellite Clubs)等一系列鼓励群众体育参与的项目计划,均取得了良好效益(表5)。据伦敦体育统计,2015—2016年每周至少参与一次中等强度及以上体育活动(30 min及以上)的人口(16岁及以上)比例为37%;每周至少参与3次体育活动(30 min及以上)的人口(16岁及以上)比例为18%(图1),并且16~25岁的居民每周至少参与一次体育活动(30 min以上)的比例最高,为 52%(图 2)[6]。

2.3 丰富体育设施供给

体育设施是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体育参与、体育活动开展的基本要素,丰富的体育设施对于提高居民体育参与积极性、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开展各类体育产业经营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伦敦始终将体育设施供给保障作为推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2016年伦敦市政府发布的《伦敦规划》(London Plan)就曾指出,伦敦需持续完善公共休闲设施,打造城市舒适、开放、绿色的公共休闲空间,促进社区和谐,增进居民健康。根据伦敦体育2017年发布的《伦敦体育与运动概况》(Lond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port Profile),伦敦拥有各类体育设施13 304个,其中包括861个橄榄球场,664个板球场,1 949个足球场,2 170个网球场,560个游泳馆及1 320个运动场。这些体育场馆中,政府系统占有31.9%,教育系统占有33.3%,市场占有16.9%,俱乐部占有9.4%[7]。伦敦体育设施数量与质量并行,拥有多座具有现代化程度高、服务水平高、国际知名度高的标志性体育场馆,如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O2体育馆、温布尔登网球场、温布利体育场、罗德板球场等。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是2012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主场,现如今已成为西汉姆联俱乐部的主场,并举办了2015年橄榄球世界杯、2017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多项国际大赛。O2体育馆是为庆祝千禧年而建造,如今已被改造成可举办二十多种赛事,集体育和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场馆,至今已举办2009—2018年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欧洲乡村音乐节 Country to Country、David Haye复出战等多项活动。公园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也是居民体育参与的便捷渠道,伦敦拥有CentralPark、CottonsPark、Harold Wood Park、Haynes Park、King George’s Playing Fields 等十多个大型户外休闲公园,设有足球、板球、网球、轮滑、曲棍球等多类专业运动场地,为扩大居民体育参与、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表5 伦敦居民体育参与激励项目Table V Incentive Programs for Residents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ctivities in London

图1 伦敦不同性别居民体育活动参与比例Figure 1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Genders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ctivities in London

图2 伦敦不同年龄段居民体育活动参与比例Figure 2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Ages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Activities in London

2.4 深度挖掘赛事价值

大型体育赛事是扩大城市国际知名度、塑造城市国际形象、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推手。深度挖掘赛事遗产,是充分实现赛事价值,扩大赛事正外部性效应的重要举措。奥运会是全球顶级体育盛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再生、增进社区和谐、提升城市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发挥2012年奥运会对于伦敦乃至英国的积极效益,英国各级部门通过设立奥运遗产开发工作部门、制定遗产开发规划、完善赛事遗产开发评估等措施,构建了完善的奥运遗产开发体系,大大提升了奥运遗产开发质量与效率。2012年3月,英国数字、文化、媒体和体育部首次发布了奥运遗产开发规划——《超越2012:伦敦2012奥运会遗产故事》(Beyond 2012——The London 2012 Legacy Story),该规划从体育、经济、群众、城市4个维度构建了伦敦奥运会遗产开发体系,提出在未来5年投资青少年体育10亿英镑、创造6 000个社区体育俱乐部、使全球1 200万青少年生活更有意义等一系列具体目标,为伦敦奥运会遗产开发描绘了宏伟蓝图[8]。在2013—2016年,英国政府和伦敦市长联合发布了四期《2012的激励:伦敦 2012奥运会遗产》(Inspired by 2012:The legacy from the London 2012 Olympic and Paralympic Games)年度报告,从体育和健康生活、东伦敦城市再生、经济增长、社区发展及残奥会遗产开发5个方面对奥运遗产开发成就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遗产开发的方向、目标及措施进行清晰规划,搭建了完善的遗产开发目标体系。为促进东伦敦城市建设,在伦敦市长支持下成立的伦敦遗产发展公司 (London Legacy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在2016年3月发布了 《十年计划(2015/16—2024/25)》(Ten Year Plan 2015/16—2024/25),从居民生活质量、就业环境、城市环境、创新环境、金融环境五大方面提出了十二大激发东伦敦城市活力的策略[9]。所有奥运遗产开发工作由奥运会遗产开发联合部(Olympic and Paralympic Legacy Unit)管理,受 奥运会遗产内阁委员会(Olympic and Paralympic Legacy Cabinet Committee)监督。集规划、执行、评估、监督于一体的高效赛事遗产开发体系,加速了伦敦奥运遗产开发速度,拓展遗产开发广度和深度,为伦敦乃至英国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使实现伦敦申奥时提出的“为英国和世界创造非凡遗产”宏伟愿景成为可能。

2.5 打造高效服务体系

英国政府部门并不直接参与各项体育事务,仅从宏观制定体育发展规划、划拨体育发展经费,其下设的社会体育组织是落实体育发展政策、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分配利用发展基金、管理监督各项体育活动的行动组织。英格兰体育(Sport England)是隶属于英国数据、文化、媒体和体育部 (Department for Digital,Culture,Media&Sport) 的社会体育组织,其职责是联合各管理部门及相关合作伙伴,完善社区体育发展体系、扩大群众体育参与、提升居民体育运动水平,实现国家体育发展目标[10]。伦敦体育是在伦敦市政府及英格兰体育支持下成立的,致力于将伦敦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体育城市的社会组织,是伦敦体育发展的重要服务者与管理者。该组织自2014年成立至今,已经形成了完善、高效的体育服务体系,为伦敦体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伦敦体育的服务职能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搭建体育信息服务平台,为广大社会主体提供基础信息服务。伦敦体育对居民体育参与、人口结构、体育设施、体育劳动力、居民健康、体育活动等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形成了包含人口、体育、健康、教育等多元素的综合型数据库,为社会主体运营及投资提供了决策基础与方向指导。二是构建体育企业资助平台,增强社会主体发展活力。英国各级政府及合作伙伴资助的体育发展基金是引导体育发展、吸引社会投资、提高企业效率的助推器。伦敦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将各类基金项目进行整合,为社会主体提供全面的资助信息及便捷的申报渠道,并规范考核、严格监督,确保各项基金得以妥善利用。目前,伦敦体育门户网站共有190项体育基金项目可供申请。三是搭建多方参与的资源整合平台,提高体育资源配置效率。伦敦体育与伦敦市长(The Mayor of London)、英格兰体育、韦斯菲尔健康(Westfield Health)、格兰奇酒店(The Grange Hotels)、拉夫堡大学(Loughborough University)等众多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亲密合作关系,集结了行政、科技、赛事等一系列优质资源,丰富了体育发展要素供给,提高了资源流动效率,增强了伦敦体育发展动力。以政府为核心决策机构,社会组织为主体执行机构的管办分离型体育服务管理体系,凭借先进的服务理念、专业的服务模式、超强的服务能力,为伦敦国际体育之都建设夯实基础,保驾护航。

3 对上海体育产业发展的启示

3.1 积极培育体育文化,推动体育消费

加快培育体育文化,传播体育消费理念,培养居民体育消费习惯,深挖体育消费潜力,充分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介,普及健身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传播体育文化。二是大力发展体育会展、健身娱乐、体育传媒、体育出版、体育广告等体育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丰富体育文化内涵,创新体育文化传播途径,培育体育文化氛围,传播体育消费理念。三是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节假日赛事活动供给,拓宽群众体育参与渠道,培养居民体育消费习惯。四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科学技术手段,把握群众需求导向,做精做深体育个性化服务,提升产品吸引力,进一步拓展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空间。五是完善公共安全服务体系,严格规范体育经营场所消防、安保等基础保障,创新体育消费险等金融服务产品,接轨国际体育设施器材安全标准,防范体育消费安全隐患,营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

3.2 丰富体育基础设施,拓宽参与渠道

积极布局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网络,构建以大型体育场馆为核心,以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为主体,以学校、机关等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为补充的体育设施体系,便捷居民体育参与渠道,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体育需求,培养居民体育兴趣爱好,扩大居民体育参与。一是合理布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重点兴建改建一批便民利民的市民健身活动中心、中小型体育场馆、市民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提高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打造“15分钟健身圈”。二是利用好城市的“金边银角”,将体育设施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兴建一批体育主题公园、健身休闲区。三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江河湖海等自然资源,重点打造一批沿河、沿江、沿湖体育健身休闲集聚区,丰富体育设施种类,建设富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四是提高公共设施综合利用率,通过政策保障、购买服务、经济补偿等手段加大教育系统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盘活健身场地设施存量资源。五是推进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机制,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化解社会力量投资体育场馆运营困境,提高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

3.3 鼓励多元资本投入,扩大群众参与

以扩大居民体育参与为目标,创新财政支持手段,完善资金支持方式,形成“专项基金+投资资金+购买服务”的财政综合支持体系,积极支持群众体育消费,扩大群众体育参与。一是各级政府要重视群众体育参与,安排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政府购买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二是加大群众健身休闲服务类项目支持力度,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等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和奖励等方式按规定予以扶持。三是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宽资本投入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区以群众体育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设立区级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市、区联动,形成合力。五是构建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评估体系,提高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及时性、针对性,并完善相应监督体系,规范资金使用办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4 申办国际重大赛事,完善赛事体系

加强体育赛事体系规划,完善重大赛事布局,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海特色赛事体系,充分发挥竞赛表演业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的积极效用。一是要积极申办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等世界顶级赛事,发挥重大体育赛事的引领作用,增强产业发展活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二是办好F1中国大奖赛、上海ATP1000网球大师赛、上海环球马术冠军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等现有国际赛事,积累办赛经验,提升办赛水平,扩大赛事国际影响力[11]。三是创新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赛事的组织方式,根据国际体育发展形势与上海城市发展需求,支持孵化赛车、网球、马术、斯诺克、电子竞技等项目原创赛事,并提升上海国际马拉松、中国坐标·上海城市定向户外挑战赛等已有本土赛事品质,培育一批社会关注度高、专业度强、群众基础深厚的本土赛事品牌。四是制定赛事质量评估标准,建立赛事动态监测机制,完善赛事综合效应评估体系,引导办赛主体提升办赛质量,挖掘赛事价值,扩大赛事积极效应。

3.5 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激发市场活力

进一步深化市场改革,完善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市场体系。一是促进体育企业发展,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等手段,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培育一批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体育领军企业集团。二是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退役运动员、科研技术人员等参与体育创业,并完善企业、高校、金融等机构对接平台,优化创业创新环境,提升创新创业实力。三是推进体育与互联网、文化、旅游、养老、健康、教育培训等产业融合,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拓宽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能级[12]。四是引导体育产业集聚发展,根据上海资源优势与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一批体育产业集聚区,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3.6 明确政府服务职能,促进产业发展

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的现代体育管理格局。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调整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的职责,将社会能够承担的事务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把体育行政部门的工作重心转移到规划布局、监督决策、完善服务、推进立法上来,逐步实现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体育治理格局[13]。二是要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行“互联网+”的现代化服务模式,打造集公共信息服务、教育咨询服务、体育资源整合于一体的“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三是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财政税收支持等相关政策法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四是要完善产业发展监督体系,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构建体育组织、企业、个人等行业信用体系,发挥媒体等社会组织监督作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遗产伦敦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遗产怎么分
体育产业之篮球
千万遗产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喧嚣与孤寂:《达洛维夫人》中的伦敦与伦敦人
伦敦畅游记(二)
伦敦畅游记(一)
遗产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