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标准建设“慧眼守土”自然资源动态监管平台建设的初步探索

2019-01-28 05:42东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吕良勇
浙江国土资源 2019年9期
关键词:巡查用地动态

□ 东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吕良勇

随着机构改革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不断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在履行“两统一”职责上,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难题之一就是自然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一方面,我们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好环境并有效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履行好自然资源高效监管职责,最大限度减少违法用地、违法建筑、乱砍滥伐等现象的发生。今年以来,东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将工作方式革新作为促进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引擎。在自然资源监管领域,该局积极探索以高起点、高标准来建设“慧眼守土”自然资源动态监管平台,以信息化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致力打造新常态下科技与业务融合、数据与决策融合、管理与服务融合、机制与效能融合的“四位一体”的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

一、自然资源监管现状

目前,自然资源执法监察模式一般以基层国土资源所定期巡查为主,年度一次的土地“卫片执法监察”为辅。尽管这种方式较传统的基于图件的监管在信息化水平上已经有了较大提升,但仍然存在底数不清、纸质化管理过重、监管人员不足、应用数据现势性不强和工作被动等问题,难以实现不间断、高强度、全过程的监控。在严峻的自然资源监管形势下,现有监管模式的短板在实际工作中日益凸显,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最终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加强新的高科技手段在监管工作中的应用非常必要,且十分紧迫。

二、平台建设思路

建设自然资源“慧眼守土”视频监管系统,致力于弥补现有自然资源监管模式的不足,通过融合视频监控采集、动态数据分析、实时实景监控,实时反映监控区域内建设用地审批、规划管控、执法监察等业务的动态信息,对基本农田保护区、违法用地易发区、地质灾害点、矿山开采点、森林防火等重点区域土地利用情况和应急事件处理展开不间断精准监控。

基本原理是:利用安装在基站铁塔的高清高倍数字监控摄像头,把视频图像传输至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并进行空间化处理、分析挖掘,与自然资源“一张图”融合实现自然资源的实时监测监管。

同时,以视频监控为主要载体,通过监控探头的坐标、高度、角度实现项目地块精准化视频监控;通过具体项目的预设位,实现项目全过程的视频拍照取证监控;与国土审批、监管、执法监察等业务深度结合,充分挖掘视频监控在国土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

三、平台建设实践

东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目前正在探索建设的自然资源动态监管平台是以自然资源“一张图”管理系统、综合业务办公系统和自然资源档案管理系统三大信息平台为基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国土云,实现自然资源利用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监管的目标。

(一)数据整理入库及数据共享

基于“一张图”管理系统,将现有“三调”数据成果、矿产开采、地质灾害等数据入库;对接业务办公和档案系统,将自然资源审批数据成果入库;对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地图、影像、各级规划数据的接入。

(二)接入视频监控实现实时监控

结合“以地找视频”和“以视频找地”两种交互模式,实现动态监管平台与视频监控的深度融合。

1.从地理位置查询视频影像

用户通过动态监管平台浏览相应的地块信息,需要查看某个地块的实时视频信息时,点击地块即可接入其视频监控画面,摄像头自动调整对焦至相应地块。

2.从视频影像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通过视频监控,在发现疑似违法行为时能够根据选择的监控探头,及时在动态监管平台的底图中快速找到对应的地块并查看其相关属性信息。

东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合理布局400只视频探头,实行全覆盖和360度无死角监管,实现随时随地随需的监管监拍、图像回传及实时动态数据与历史静态数据的追溯比对。

(三)运用人工智能实现智能管理

智能预警是动态监管平台建设的核心阶段,也是技术突破的关键。平台对监控视频进行智能处理分析,自动检测并识别视频区域内的标识物,并将建设用地范围内变化量和原始照片进行对比判别,再比对建设用地范围外区域,确定地块是在违法用地高发区、建设用地批后区或基本农田区后执行二次判别。最后将预警结果以短信或微信方式自动发送给区域负责人。通过智能AI系统对视频流进行深度分析,巡查人员能够识别各种违法行为,并进行智能报警。

四、平台应用成效

自然资源“慧眼守土”动态监管平台为创新电子政务业务审批和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能够对自然资源违法行为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是提高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水平、切实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力抓手。

首先,“慧眼守土”动态监管平台建设应用将推动执法监察工作从对“既成事实”的事后监管不断向具有“预见性”的事前监管转变,帮助构建“天上看、网上管、地上查、视频探”的立体动态监管体系,真正解决自然资源监管工作中“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的问题。

其次,动态监管平台的建设应用,还能实现自然资源全业务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监管手段从“人工”到“智能”的转变、业务范畴从“单一”到“综合”的转变、执法机制从“后置”到“前置”的转变,构建“监控全覆盖、监督全过程、监测全时空、监管全方位”的“四全”新模式,规范土地利用行为,减少违规违约使用土地的现象,从而为各级政府提供坚实的自然资源要素保障。

(一)违法行为监测监管

新形势下自然资源违法案件类型多样,且多带有随机性、隐蔽性,难以通过人工全面巡查的方式及时发现与制止。通过布设视频监控网点,以定时拍照、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让巡查人员能够及时发现疑似违法行为,达到预警预报的功能,极大地节省了人力成本。

(二)自然资源动态巡查监管

自然资源动态巡查通常分为例行巡查和不定期巡查,但都难以做到不间断巡查和精准巡查,效果不理想。而将视频监控引入巡查工作可以及时就近调度疑似违法行为周边的巡查人员,通过任务下派的方式实现精准巡查。

(三)辅助业务审批办理

通过调度相应地块的视频监控画面,我们实现了自然资源业务的远程实地化审批,提高了审批效率,可以方便地对地块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核实,有效避免了审批手续造假、违法违规用地和项目违规施工等现象,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服务效能。

(四)自然资源利用全过程跟踪监管

在自然资源利用的“批前、批中、批后”全过程管理中,通过平台视频监控,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查看现场实际情况。动态监管平台的建成启用,目前只发挥了监管系统的直观、可视、实时、精准的功能,下一步可向横向领域扩展,移植到更多平台中进行更为广泛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的进一步成熟,视频监控可以向卫片执法、矿产开采、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多领域延伸,通过动态监管平台将二维监控扩展至三维立体监察;可以与省、市监管平台进行纵向对接、横向互通,进行数据的实时调取与实时监管,实现自然资源监管“一根杆子插到底”。

此外,随着5G时代的来临,视频智能分析处理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将日趋成熟,数字化的远程视频传输应用将得到更广泛的普及。届时我们将能以低成本应用视频监控方式进行监察监管,并实行更快捷的实时传送,从而全面实现监管工作智能化。

猜你喜欢
巡查用地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动态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巡查模型探讨
济宁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评价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安徽中小型水库巡查值守实现GPS定位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