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读者角度寻找新闻点
——全媒体时代地方党报民生报道的思考

2019-01-28 19:32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4期
关键词:志学十堰党报

所谓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包括老百姓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保、社保、物价等方面的问题。关注民生新闻是党报应有的责任,并有其独特的优势。党报的民生新闻创新,对于树立主流媒体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

全媒体形势下,各类网络新闻层出不穷,作为一份地方党报,如何在有限的版面,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值得深思。本文以《十堰日报》社会民生版面为例,探讨地方党报如何让老百姓成为新闻主角,及时反映老百姓关心的问题。

坚守阵地,传递好党的声音

守住舆论主阵地,是党报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微博、微信等各类信息鱼龙混杂,作为地市级党报,更有责任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牢固树立主阵地意识,传播党和人民的声音,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近年来,为了更好地积极传播党的声音和惠民政策,增强报纸的可读性,十堰日报社积极创新新闻采写和版面安排。2012年起,十堰日报编辑部创办青年记者工作室,让年轻新闻记者和编辑轮流值班,每周组织人员定选题、写稿、组织编排。该栏目主要围绕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具有“三贴近”意识强、表现形式新颖等特点。以作品《青春为翼 让梦想飞得更远》一文为例,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积极出台各类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该期作品紧抓这一重大题材,以大学生就业为主题,详细介绍近年来我市如何支持大学生创业、相关就业政策和成功创业大学生典型案例。整个版面由点及面,深受读者好评。

党报是引导舆论的主阵地,宣传性是党报的核心特征,必须把宣传工作放在党报的首位。《十堰日报》作为党的喉舌,积极从正面引导,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以青春为羽翼,让创业梦想飞得更高更远,很好地尽到了主流媒体应尽的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越是新兴媒体雨后春笋般发展,呈现出更加开放更加多元的态势,越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残酷激烈,越要毫不动摇地坚守主流舆论阵地,旗帜鲜明地宣传贯彻党的声音。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传递好党的声音,并非完全生硬地照搬、照发文件。平日的民生新闻报道中,《十堰日报》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同时,找准报道的落点,积极讲解党和政府新政策、新方针,从民生角度考虑新闻、捕捉新闻,从读者的角度去报道新闻,改变过去党媒高高在上的姿态,让报纸成为为民服务、解读政策、答疑解惑的平台,让“硬题材”也变得可亲可读,对题材比较“硬”的新闻,通过扎实细致的采访和记者的思考,运用“平民化”的手法,与百姓生活联系起来,从群众、新闻、微观找时政新闻报道的落点,变得“软”一些,平民化一些。

走进一线,挖掘最鲜活的民生素材

“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殷切期望。作为地方党报,我们更应该将镜头和笔触更多地对准基层、对准群众,发掘身边的好人、精彩的故事、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群众说出自己的心声。

2018年1月15日中午,一名花季少女从十堰城区神定河7米多高的暖气管道跳下,东岳公安分局56岁老民警鲁志学徒手接人,右胫骨在救人过程中被砸骨折。当时记者已下班回家,但获取线索后,立马放下手中的事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先后采访了目击者、被救者、医生、鲁志学本人及其同事等人,还原了救人的整个经过。随后,记者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进行写稿,将民警鲁志学不顾个人安危,用身体当肉垫勇救女孩的壮举精彩还原,读后令人感动。

鲁志学勇救轻生女孩的感人事迹经本报率先报道后,引起中央电视台、凤凰网、新华网、《湖北日报》等中央、省、市各级媒体聚焦关注。十堰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到医院看望,现场为鲁志学颁发三等功证书和奖章,被救女孩的家人也来到医院向鲁志学致谢,还有市民慕名前往医院给鲁志学送鲜花。《湖北公安手机报》向全省3万多民警推荐鲁志学先进事迹。鲁志学荣获2018“感动十堰”年度人物,第三届“十堰最美警察”等荣誉,入围“中国网事·感动2018”年度候选人。

这一次成功的采编过程,印证了好新闻需要“双脚沾泥”, 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才能捕捉到好新闻、写出好新闻。长期以来,十堰日报编辑部讲究“脚板底下出新闻”“接地气”“捉活鱼”,特别是一些年轻记者长期坚持在基层一线采访,写出来的反映一线实践和生活的新鲜事实,带有泥土的芳香,练就了一身“硬功夫”。

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

随着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出现,年轻的受众更青睐新媒体,民生新闻如何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近年来,十堰日报社潜心学习和借鉴全国各地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经验,从本地实际出发,善于分析和运用互联网模式,不断提升新媒体影响力,通过融合发展创品牌、出精品、促发展。

2018年9月,记者获悉郧阳区南化塘镇楼房沟村13岁女孩唐煜琳自小患有脊髓性肌萎缩不能行走,在校4年间,每天都由母亲背着她上下学。当年秋季入学之时,因病情加重,无法再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选择在家中自学。记者怀着同情之心,深入现场采访,并于当月21日在《十堰日报》社会民生版发表《希望有一天,我能重返校园》的文章,刊发2500多字的长篇通讯。见报当天,十堰日报官方微信、十堰头条APP等新媒体也通过不同形式及时报道。随后几天,爱心如潮涌向小煜琳,有向她捐款的,有驱车前往看望她的,市残联还主动为其送去轮椅,一时间,形成强大的主流舆论和报道声势,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最终提升稿件的厚度和高度,彰显主流媒体情系民生、敢于担当的情怀。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凶猛发展,《十堰日报》坚持充分利用党报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集体智慧,从小问题入手,策划报道民生新闻、关注民生热点,并以权威的声音获得读者信任,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成为沟通上下、传递民意、释疑解惑、促进问题解决的有效渠道,提升党媒形象,树立党报的权威性;同时,结合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增大媒体影响力和舆论监督力,进而做大做强报纸品牌,保持良好形象,并提高党报新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猜你喜欢
志学十堰党报
THE VALUE DISTRIBUTION OF GAUSS MAPS OF IMMERSED HARMONIC SURFACES WITH RAMIFICATION*
九月 在秋天相聚
神 秘
中职体育教学训练中的饮食指导
党报深度报道如何“深”入人心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第二十一届全国涂料涂装及表面保护技术会议将在湖北十堰举行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竹溪物语,问漆武当"漆乡十堰首届当代漆画展作品展
吃错婚宴随错礼,犟老汉一波三折讨回份子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