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美丽乡村
——胶州市玉皇庙村

2019-01-29 08:27胡洋
农业知识 2019年1期
关键词:民俗村庄村民

文 /胡洋

几声鸡鸣,几声犬吠,一身挂满了民俗符号的玉皇庙村,从拂晓的宁静中醒来。这个村民不到200户的胶北乡村,一进腊月,显得异常热闹:整洁的村路上,人来人往。剪纸、陶艺、布老虎、香饽饽、小磨香油、“一轮磨”豆腐……各种民俗制品逐一被村民搬出来,向前来参观的游客推介。年的味道在这个民俗感强烈的村庄里渐渐浓了。

可是在五年前,这个村庄却不是这般整洁优美的状态,它的“脏、乱、差”一度令人生厌和失望。5年来,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关心下,在全村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下,这个小村发生了由外而内的质的变化,2018年荣获了“中国最美村镇奖”。

几年前,玉皇庙村有点不招人“待见”。因为从村中心大街经过的车辆多,路面破损严重,坑坑洼洼,再加上村民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柴火乱堆,垃圾随手扔,鸡鸭满街跑,外人一进村都皱起眉头。同时,由于单纯地靠种地收入不高,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了进城务工。

“村容是一个村庄的脸面,那就先把脸洗干净!”村党支部书记郭志红说,在上级部门支持下,他们先对5000多平方米的中心大街实施了沥青硬化。同时,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彻底清理“三大堆”——能进去车的地方用三轮车拉,进不去的小胡同村民小车推,从而实现了垃圾清运无死角。此后,通过村庄共建、村企联建、村庄自建等方式,村委融资500多万元,先后对中心大街进行了绿化,栽植了龙柏、黄杨、竹子等苗木,村庄环境得到全面改观。然后,全村统一实施了改灶改厕,铺设了雨污分流管网,并按照老胶州建筑风格进行了统一粉刷。

记者在村内看到,白墙黑瓦的传统四合院参差错落,竹廊漫回,花木点缀,再配上由石磨、抱鼓石、枕门石条改装的休息桌凳,玉皇庙村初步形成古朴典雅、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乡村生态。

玉皇庙村以前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外出打工为主,村民致富路径不宽,村集体创收无门。村委领导的设想依托村东的玉皇大帝庙,通过乡村旅游、民俗展演、开办农家乐等方式,让村民致富。村干部从自身做起,并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捐出自己家的闲置房屋、大水缸,用于开办各种场馆、栽种荷花,自觉参与卫生保洁等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大家把多姿多彩的地方民俗,集中到了玉皇庙村。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建,玉皇大帝庙会、黑陶体验馆、七仙女剪纸社、年画手工艺馆、小磨香油作坊、“一轮磨”豆腐坊、尼山书院、乔老县长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场馆相继建设完毕,200多幢房屋也被粉刷一新。

经过五年的努力,玉皇庙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村落。2014年,村庄通过国家3A级景区验收,2015年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奖”。以民间手工艺传承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使大家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并打造出一条新颖的完整的产业链条。玉皇庙村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以上,旅游年收入达600余万元,村庄、村民尝到发展带来的甜头。

游客来了,村民赚得了第一桶金,不仅打破了资金困境,而且参与发展乡村旅游的热情更加高涨了。下一步,将规划的精品采摘园和民俗游有机结合起来,让村民致富“钱”景更加光明。

猜你喜欢
民俗村庄村民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民俗中的“牛”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民俗节
漫画民俗
村庄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