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砂作品“怀素”壶的意蕴之美

2019-01-29 06:00沈锡芬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怀素紫砂壶艺术品

沈锡芬

有人说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但也有人认为艺术与艺术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不同的艺术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从古到今这种争论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不过只要跳出这种争论,以包容的目光来看,实际上艺术就是艺术,本就一,何来相通,又遑论不同呢?艺术所追求的无非是“美”,让人愉悦是其目的,而包容显然正是达成这一目的的手段,数百年历史的紫砂艺术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在当代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其关键便在于很好的运用了“包容”这一手段。

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艺术又来自于人们的生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以满足生活需要为第一要义,当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时,人们便开始寻求能使得自己心灵得以充实和放松的精神满足。然而,物质与精神之满足实则是共同进行的。在遥远的远古时期,生存环境十分艰苦,物质条件十分有限,我们的先民们智力还比较低下,甚至连文字语言等都尚未成形,然而就是在这一时期,祖先们已经产生了对于美的追求和审美需要。从当前已出土的文物上看,点、线、面结合所形成的花纹、图案已经出现在早期的石器上,这说明先民们在制造工具以满足实用需要的同时,已经产生了审美意识,通过一些简单的图案表示自己的感情、喜好或用于以其他器具区分等。总而言之,这是属于中华民族最古老也是最耀眼的智慧。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时代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美艺术品层出不穷,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也日趋多元化,终于形成了如今艺术之花争相开放,争奇斗艳的场面。

宜兴紫砂壶的诞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至今仍保持着强大的艺术魅力与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的形式与内涵也不断得到创新和提升,足以说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使得紫砂壶艺术历久弥新,焕发生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紫砂壶艺术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紫砂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通过外在形式与内在修养将中国文化继承下去,传播开来,终于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一朵奇葩。紫砂壶能在众多艺术形式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喜爱和收藏的艺术品,并在国际上享受声誉,其原因在于紫砂壶艺术集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而不显突兀和刻意,包容多种内涵和意蕴而不互相冲击,这种强大的包容性使得紫砂壶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闪烁着古朴耀眼的光芒。

紫砂壶产生于明朝正德年间年间,因其产地为江苏宜兴丁蜀镇,也称其为“宜兴紫砂”。小书童供春在观察大银杏树的树瘤后,制成第一把紫砂壶——供春壶,从此之后紫砂壶制作便流传开来。随着制作工艺的成熟和人们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紫砂壶艺术开始与其他艺术结合起来,诗词、书法、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在与之结合之后,都焕发出崭新的艺术活力。文人雅士更是发现紫砂壶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生理想,紫砂壶也由此成了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象征物。到了今天,紫砂壶制作工艺已经有了较大突破,人们推陈出新,在制壶时大胆创新,充满古朴气息与时代特色的创新造型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总的说来,无论是古典形态的紫砂壶还是与时代相结合的紫砂壶,都为人们所喜爱收藏。

关于紫砂壶的兴盛,不得不谈到的就是中国传统的茶道文化。原始时代,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的种植和利用茶树,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可谓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唐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文化也呈现出辉煌的局面,陆羽为茶叶特别著书,也就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于茶叶的专著——《茶经》。这一时期,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用茶作为止渴的饮品,而是发现其充满文化与风雅的一面,此时正值佛教文化蓬勃发展时期,儒、释、道三者各自沿着自己的道路发展,并在发展中逐渐融合,互相包容。茶道文化终于在多方面因素的催化下而诞生,这也为紫砂壶的诞生打下了基础。正是因为茶道文化的兴盛,对于茶道用具的选择就更为讲究,好茶要有好壶配,这是人们对于高雅艺术活动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基础。事实说明,看似复杂而步骤精细的茶道活动,即使在快节奏的今天也没有被淘汰,反而更为人们所喜爱,这不正是说明高雅艺术品与艺术形式的感染力和人们对于审美的无限追求吗?

我们从遥远的新石器时期开始追溯,经过多元且开放的盛唐,到风雅别致的明代,再到多姿多彩的今天,理清了紫砂壶诞生和发展的脉络;从烟波浩渺的江南水乡到祖国的大江南北再到广阔的世界舞台,感受了紫砂壶的艺术魅力。其目的在于为我们今天所要描述的“怀素”做下铺垫,只有全面理解紫砂壶的过去与现在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背景,才能真正体会到“怀素”之“怀”在于何时何处,才能真正感受所谓的“素”是怎样一种质朴而又醇厚的气质,之后将二者结合在能真正体悟到“怀素”中所蕴含的包容性、独特性与艺术性。欣赏一件艺术品,必然要将其置于整体环境中,才能在欣赏外形之美的条件下感受内涵,这样一件艺术品才能真正的具有精神,而不只是一件摆设。

从外形上看,“怀素”整体呈浑厚的暗紫色,且表面光滑富于光泽,壶腹呈椭圆形且微微突出,看起来圆润丰腴,壶颈部较之壶身略细,这样一来壶身整体看上去婀娜多姿,仪态端庄典雅。壶把手为光滑大圆环,一则在使用时方便手持,二则与壶身形成呼应,具有整体性。壶嘴线条流畅,曲线优美,有一种昂扬之感。从壶嘴到壶把手观察,此壶表面似水流动充满活力与悦动,又如丝绸般润滑,高贵柔顺。在壶盖的处理上,只有壶钮为玉珠突出,壶盖则与壶身融为一体,玉珠圆润可爱,又为紫砂壶增添了一份活泼。“怀素”整体上看颜色统一,线条平滑,各部分宛如天成,毫无制作之感,仅在壶腹处刻以人物形象,处理的清晰细致,似是壶腹天然存在的装饰。所以“素”一则来源于制作紫砂壶的材料——我们所熟悉甚至赖以为生的泥土,经过手工匠人的设计和精心的烧制,才诞生出这样精美的艺术品;二则体现在紫砂壶的艺术样式,整体并无过多装饰,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中国人讲究自然与朴素,讲究浑然天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崇尚勤俭节约的民族,这样简约的设计正好传达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追求。

如果从壶的外形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典雅醇厚,和来自传统的带着些质朴的悠扬钟声,那么壶腹部的人物刻画则使得在朴素中多了一份奔放与灵动。壶腹处所刻画的是一位敞开衣襟开怀大笑的长须老者,仔细观察能发现老者背后似乎还背着一个孩子,这样一老一少,相依而笑的景象倒是有些“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感觉。这种长幼之间和谐的关系所体现的也是一份质朴,更蕴含着一种人生观与哲学观。幼者乃是长者生命的延续,正如我国传统文化代代延续一般,在这种继承之中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质朴厚重的钟声与和谐轻快的笑声在“怀素”中达到统一,才使得这一件紫砂壶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穿越时代的灵动的精神气质。

“怀素”中所包含的既有多种艺术形式,又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人们的美好寄托。首先是紫砂壶制造与雕刻工艺的结合,精致细腻的壶面,狂放生动人物形象,坚实厚重的底座,既传达出一种简洁朴素的理想,又充满着与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朝气。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此壶中也有体现,这三家在中国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至今仍在感染着一代代人。无论是“仁、义、礼、智、信”还是“天人合一,顺其自然”抑或是“普度众生”的大慈大悲,都是民族文化乃至人性中存在的哲学思考与美德。

“怀素”使我们穿越时空界限,与传统的艺术与美德做了一次最深刻的交流,一把好的紫砂壶必然是外在美与内在美兼具的,这样的美才不至于空洞。“怀素”美因其意蕴而显得熠熠生光,而这些美好意蕴也通过“怀素”再次获得生命力。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通过这把小小的紫砂壶或许能唤起我们对大自然,对质朴清新的再次依恋。

《怀 素》

猜你喜欢
怀素紫砂壶艺术品
怀素芭蕉练字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书僧怀素的籍贯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