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闺蜜抱团互助温暖人生

2019-01-29 03:08青青
金秋 2018年19期
关键词:结对子春兰空巢

文/青青

北京西城区白纸坊街道有很多空巢高龄老人。为了相互之间报平安,他们在空巢老人中间推广“窗帘约定”等互助形式,如果每天早上窗帘准时拉开,则寓示着对方平安健康。为了更好地服务空巢老人,街道办事处倡导推行物业人员与高龄空巢老人结对子,招募志愿者帮扶空巢老人等形式,消除空巢老人的担忧和顾虑。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问题专家潘毅认为,在老龄化浪潮涌起的今天,“窗帘约定”互助式养老,物业人员、志愿者与老人结对子帮扶养老等有益模式值得推广——

“窗帘约定”报平安

家住白纸坊街道下辖一小区4号楼10层的何莲琴和王春兰都是空巢老人,一个80岁,一个76岁。两人的老伴都去世十多年了。一来二去,同病相怜的两个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姐妹。虽不住同一个单元,但是王春兰家的阳台与何莲琴家的卧室窗户遥遥相对。每天互相看一下对方的窗帘有没有拉开,就成为两人确保对方健康平安的“小暗号”。窗帘按时打开就代表没事,如果没拉开就要去对方家看看。

正是这个小暗号,在2015年救了何莲琴一命。那是5月的一天下午,王春兰去阳台浇花,看到何莲琴家的窗帘没有拉开。何家卧室是个西窗户,她午睡时拉窗帘,睡醒了就把窗帘打开,让阳光照进来。平时,何莲琴差不多2点半就起床了,那天都3点了窗帘还没拉开,给她家里打电话也没人接。

王春兰心里开始犯嘀咕,她拿上何莲琴家的钥匙就过去敲门。刚一敲门就听见屋里有呻吟声,王春兰赶紧开门一看,只见何莲琴满脸是血坐在地上,脸色惨白,这下把王春兰吓坏了。

原来,何莲琴睡醒后不知怎么在家中摔倒了,后脑勺撞在门把手上撞出个大窟窿,鲜血顺着头发往下流,不过老人意识还算清醒。幸亏王春兰及时赶到,在曾做过医护工作的何莲琴指挥下,王春兰先给她剃掉头发,再用酒精、纱布给何莲琴进行简单包扎止血,最后把她扶上床休息。

此后几天,王春兰每天来给何莲琴做饭,帮她擦洗身子。从2015年到2017年,何莲琴先后跌倒五次,几乎每次都是王春兰第一时间发现,数次挽救了何莲琴的生命。

与王春兰相处过程中的每一件“暖心事”,何莲琴都心怀感激地记到了笔记本上。王春兰知道何莲琴爱喝粥,经常熬好了给她送来;何莲琴交水电煤气费等出门跑腿的事情,也是王春兰帮忙;何莲琴家地板坏了、水管漏了、电表跳闸了,也是王春兰找人帮忙解决。几年前,王春兰做脑瘤手术,在家休息很长时间,何莲琴就每天陪她聊天解闷儿。

王春兰与何莲琴相识近40年,两个家庭也越走越近。每次王春兰的女儿旅游带回的特产,必须有何莲琴一份。有时何莲琴要去医院,王春兰的孙子主动开车送她去。

高龄闺蜜抱团互助

88岁的李铭芬和86岁的李惠玉是两位空巢老人,虽然都不和子女同住,但两位老人并不寂寞。楼上楼下住着的两位老人互相陪伴,成了闺蜜,也成了最近的亲人。李惠玉的身体好,平时照顾李铭芬较多一些。

这几年,李惠玉养成了一出楼门就抬头看的习惯,每天早上都会向楼上的李铭芬家看一眼。天冷的时候看窗帘,拉开代表没事,暖和的时候看窗户,打开代表没事,这已经成为两人之间的一种默契。

最近一段时间,李铭芬有些心烦。由于小区正在对两位老人所住的老楼外墙进行抗震加固,施工巨大的噪声吵得老人白天无法休息。冰冷的脚手架和绿色的围挡把楼的外立面包裹得严严实实,老姐俩也没法隔窗聊天了。而楼里楼外随处可见的装修垃圾给老人的出行造成很大困难。

几天前,李铭芬上楼时不慎摔倒,造成胳膊骨折。一系列的不顺心事让李铭芬的情绪十分低落,逢人就抱怨:“唉,看样子等不到这楼修好,我就要先交代了!”

身处同样的环境,整天嘻嘻哈哈的李惠玉却不像李铭芬那样悲观。为确保摔伤的李铭芬一个人在家中不出意外,李惠玉天天上楼看望她的老姐姐,陪她聊天,帮她按摩,劝李铭芬别有事没事老想着死啊死的,政府给咱们这楼抗震加固好了,冬天住着就暖和了,看电视就不用穿羽绒服了,多好的事啊!

李惠玉和李铭芬两人互相陪伴20年,对彼此的脾气秉性非常了解。随着年事渐高,李铭芬和李惠玉除了以窗帘为暗号观察对方是否正常外,还摸索了其他方法。两人都订有《北京晚报》,她们把报箱的钥匙都给对方了一把,每天取报纸时,都要打开对方的报箱看一看对方取没有,如果没有取,再看窗帘拉开没有。

除了拉窗帘、看报箱外,李铭芬和李惠玉还约定睡觉前互通一次电话。儿女们觉得老人接固定电话不方便,就给她们配了手机。李铭芬不会用手机,李惠玉就耐心地教她,还把彼此的号码设置为亲情号码。

李铭芬虽然大李惠玉两岁,却在精神和心理上对李惠玉很是依赖,还开玩笑地说李惠玉处处像她姐姐,是不是虚报年龄?李惠玉说,你既然说我像你姐姐,我就得有姐姐的样子。

2018年4月中旬的一天晚上,过了两人约定的通电话时间,李惠玉一直没有等来李铭芬的电话,她拨过去,对方的电话却提示“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李惠玉坐不住了,她生怕李铭芬有什么意外。可夜半更深,自己下楼去敲李铭芬的门有些吃力,如果再摔一跤后果更严重,但她又挂念着李铭芬。

李惠玉思来想去,突然想到自己存着李铭芬女儿的电话,便给她的女儿打去电话,告诉李铭芬电话不通的情况,让她过来看一看。李铭芬的女儿当即让儿子驱车赶了过来,李铭芬的外孙有姥姥的房门钥匙,他打开姥姥的家门,看到姥姥已经睡熟了,床头放着手机,拿过来手机一检查,才发现没电了。

李铭芬的外孙给李惠玉回了电话,说明姥姥手机没电的情况,李惠玉这才放心地睡了。第二天,她特意嘱咐李铭芬以后要尽量保持手机有电的状态,如果真的出事,那就太麻烦了。

“爱心印章”坊间守望

在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很多独居老人都使用了“窗帘约定报平安”这种简单易行的互助方法,并在实践中创造出不少新“暗号”。2015年,建功北里社区的居民自编自演将“窗帘约定”的故事编成小品,搬上了百姓舞台。2016年,街道在建功南里社区设立“窗帘约定·坊间守望”试点,20余户居民结成互助对子,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按照结对子老人们自己挑选的窗帘样式和颜色,帮老人安装了统一的窗帘。

除了发动独居老人自发结对子互助外,街道办和社区对于结对子比较困难的独居老人也有实际的帮扶方法。他们发动物业人员与独居老人结成对子,如果每天早上9点,结对子的老人窗帘还没拉开,物业人员立即会敲门、联系她的儿女或者联系医生。

79岁的刘金菊一直独居,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在外地,另一个儿子经常出差,她一个人独自居住,物业派清洁员李秀芬与老人结成帮扶对子。没过多长时间,李秀芬就熟悉了老人的生活规律。老人9点左右下楼后,一般会到小区健身器材处锻炼,和老邻居们聊聊天。有时,她来不及去老人楼下看窗帘是否打开,就到健身器材处看一下老人是否下来。

一天上午,李秀芬在健身器材处没看到老人,就赶紧跑到老人楼下,看到她家里窗帘紧闭,顿生不祥之感,赶紧向物业经理作了汇报,物业经理赶紧联系了老人的儿子,可老人的儿子又出差外地,在老人儿子的授权下,物业经理找人打开老人的门锁。打开门,发现老人躺在卫生间里呻吟。物业经理赶紧打了急救电话,医护人员赶来后,给老人做了检查,才知道老人上卫生间,因为在马桶上坐的时间有些长,站立较猛,眩晕症发作,一下摔倒在地。

通过用药和救护,刘金菊老人身体恢复,两个儿子对物业感激不尽,他们还特意把家里的钥匙放到物业办公室,以备老人不便开门时能随时进去。

为了更好地服务辖区空巢高龄老人,2017年,白纸坊街道计划在18个社区推广“窗帘约定”志愿服务模式,街道和社区在辖区内广泛招募志愿者,引导志愿者与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结成对子,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经初步摸底调查,白纸坊街道18个社区目前约有200多户居民自愿结成帮扶对子,街道将制作《窗帘约定·坊间守望服务日志》,发给帮扶人员每人一册,记录日常帮扶情况。通过帮扶日志,建立帮扶积分制——凡提供为老人志愿服务的志愿者,都会获得“爱心印章”。“爱心印章”盖在帮扶人员日志上,可以兑换其他帮扶服务。

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期间,召集结对子的居民开展“我们的节日”聚会活动,为空巢老人集体过节,不让他们感到孤单,结合许多高龄老人不便下楼、只能在楼道里活动等特点,街道还开展楼门文化打造活动,通过活动强化居民对楼门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共建和睦的邻里关系。

对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在空巢老人日常养老的有益尝试,中国社科院人口问题专家潘毅大加赞赏,他说,时下,老龄化浪潮正改变着我国的人口结构,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社会化养老日益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尤其是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也成为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除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倡导并推行公共养老服务外,像社区养老、居民结对子互助、物业与空巢老人结对子等形式,都成为最具操作性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这样的养老形式有温度,有爱心,老人易于接受,值得鼓励。

潘毅认为,这些独居老人不愿与儿女生活在一起,也不想到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因为年事已高,身体多病,独居生活中难免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为了让老人晚年生活有质量,像西城区白纸坊街道所做的一系列尝试,值得向全社会推广。

猜你喜欢
结对子春兰空巢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温暖的传递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小抄”变形记
指导青年教师教好课、带好班的做法与体会
中职学校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你有什么了不起
对推进武鸣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