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复习课实践研究

2019-01-29 02:54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杜晓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4期
关键词:结业考试微课

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 杜晓东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应用的能力,适应信息时代。但信息技术学科在初中属于非中考科目的边缘学科,这就造就了学科教学的困难,学生不可能花课余的时间来学习,教师只能通过每周1课时的教学完成所有教学并尽力保障所有学生通过结业水平考试。

微课是基于学科教学知识点或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选题、设计、拍摄和制作的课程,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学生观看几分钟的短小教学视频,能够快速地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让学习变得更加及时、高效和便捷,教学效果极为显著。它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等特征,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那么,如何让微课这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在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复习课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略谈谈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复习课实践研究。

一、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复习课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复习课的时间短、任务重,课时严重不足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每年在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的第 14 周左右进行,扣除法定假期、期中考试和模拟考试后,实际复习课时约为10 课时。而在这10周里,课程安排除了讲授初三新课内容外,教师还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网络技术基础知识、机器人基础知识和网页基础知识等理论知识的归纳总结复习,还要完成Windows基本操作、PowerPoint、Excel、VB等操作软件的使用复习以及巩固练习工作,任务比较重,课时严重不足。由于信息技术科目属于非中考科目,课后普遍不受学生重视,因此复习的时间极为紧迫。

2.复习课中教师知识讲解与学生的探究失衡

在信息技术复习课的教学中,很多的教师教学方法通常表现为两个不同的方面。一种是釆用过度的讲解的形式来进行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局限于课时不足的窘况,教师在基础知识复习的时候往往采取知识点串讲的模式,并印刷大量的复习资料供学生的课后练习。这种枯燥的知识点串讲的模式,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烦闷,复习效果大打折扣。另一种是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一味通过学生自主练习来达到复习的目的,学生缺少有效的引导。前者表现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较差,知识的内化程度不够,对知识的迀移能力不足。后者导致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不够,该掌握的知识没有能完全掌握。教师应在这两种形式中求得平衡,既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又能让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结构体系。

3.复习课中学生差异性关注不够

在复习课中,教师一般采用讲解、演示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反复复习讲解,演示考试的要点、重点、难点问题及其操作时,有一部分学生清楚了,有一部分学生则不能完全掌握或者只能掌握一点点。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水平、问题差异等情况了解的详细程度不够,也无法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合理的评价。学生差异性的存在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能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保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在不同环节上对学生的差异性认真对待。

二、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复习课的教学中的作用

1.有效利用时间,节约课时,有利于复习课学生练习的时间更充足

初三信息技术每周只有1个课时,要完成第三册网页制作的教学任务已经很不容易,在考试前期要腾出时间给学生做三本信息技术课本全面的复习与练习,课时时间就显得非常不足。将微课学习放在上课前,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将需要复习的内容预先学习一遍,找出自己学习存在困难的地方,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对于课堂练习的针对性更强,同时学生在新授课课前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一方面可以通过再次对微课视频的学习来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交流、求助于同学来解决问题。再次可以求助于教师的帮助。利用微课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差异性困难,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对学习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辅导。

2.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课前的学习要能保质保量的完成,考验的不仅是教师对教学的细致安排与设计,还要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前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进度的调控能力,学习过程抗干扰能力等。将微课教学模式引入到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将时间化整为零,突出课程的关键以及相关的重点和难点,虽然短短的微课视频是一种片段的形式,但是对于某一重点知识内容还是能够进行详细分析解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微课视频来进行操作练习,学生可以个性化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相应的微课视频,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主动性。

3.注重分层教学,促进教师对学生实施差异性辅导

在大量的操作技能学习中,学生的水平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复习课将学习资料在上课前提前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课中教师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更有针对性,练习时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受教师关注。

三、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复习课的教学中的实践

复习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巩固、内化最后完成达标任务。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结业考试复习课课堂教学设计,结合布鲁姆的掌握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并借鉴任务驱动型课堂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设定了过关任务、巩固强化任务、综合检测任务(如图1所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课堂答疑、个别化问题解决等方式来完成知识的巩固内化,最后顺利通过结业考试。笔者将微课与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以及学生特点相结合,以《PPT演示文稿操作复习》为例,浅略谈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复习课的教学中的实践。

(图1:基于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课的教学流程)

1.新授课的课前活动的组织

(1)微课开发与设计

本文重点是基于的微课的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课课堂实施,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微课视频的学习至关重要。课前的学习视频的设计与制作,教师需要结合课程教学计划,依据复习课的进度与教学目标来选取学习的内容,课前学习的过关检测题也要完全配合学习内容而设定。课前学习的微课资源包应该包括学生的学案、微课视频、过关检测任务题、以及学习问题记录表。在《PPT演示文稿》操作复习课中,通常只安排1课时,对于要在一节课内把所有的知识点内容都复习到位这是很难实现的。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复习需求,拟定了6个PPT制作技巧,共设计12个知识点微课如图2。同时,配备12个对应的微课学案,包括相应的操作任务、操作步骤、巩固练习等,以供学生复习使用。教师可以把这些用于教学、复习的资料进行整理累积,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资料进一步修改,更好的用于教学。这样不仅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反思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2)学习任务的布置

教师根据布置学习任务,并提供相应的微课视频、学案,让学生完成任务。

(3)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教师分发的学习资料,观看微课视频,按照学案的要求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自主调控学习进度与学习时间,完成过关任务检测,将任务检测情况实时反馈,以便教师查看。

(4)课前任务反馈

过关检测任务是依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的“反馈——矫正”环节而设定的,教师依据过关检测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来调整课中所要讲授的重难点问题,改进教学,为学习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等。

2.课中活动的组织

(1)问题交流讨论

教师通过前期学生的过关检测任务的反馈,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共性的重难点问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的学习中记录自己的学习困难问题,在与同伴交流中思考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求助教师,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解决问题。

(2)重难点内容讲解

在课中加入针对重、难点问题的着重讲解环节,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进一步巩固练习。在重难点问题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直接交流,可以开展提问、讨论等活动,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进一步形成自身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3)个性化问题解决

虽然在基于课中设计讲解环节,但是在基于微课的复习课的讲解环节中教师的讲解是辅助性的、引导性的,对于学生的学习困难的解决才是课堂的重点内容。由于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更加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其开展一对一辅导,促进其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4)强化任务完成与反馈

针对新授课课前学习、课中讲解、学生提问等环节出现的一些问题,配合教学目标设定课中的巩固强化任务,进一步将教学目标所要掌握的知识通过“反馈一一矫正”这样的环节来深化。在巩固强化任务中反馈出来的问题在课中及时的加以矫正。采取讨论、交流、个性化辅导等手段。

3.课后活动的组织

(1)综合任务检测

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不仅考察学生的单一知识,往往更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的能力。如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语言的理解能力等。在综合任务检测环节教师应当把单一知识点放入综合知识中,检测题也应该是结业考试的真题,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情境。

(2)学习成果评价

掌握学习理论对于学生的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釆用教师评价、学生间互评、小组评价等方式进行。

四、微课在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的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复习课的教学中的效果

笔者在上学期对初三级6个班进行问卷调查和上机操作测试,采取水平相近的初三(1)班和初三(3)班作为实验对象,其中初三(1)班为普通班,初三(3)班为实验班。实践期间,初三(1)班沿用传统的复习模式,初三(3)班采用微课复习模式。实验后,对普通班和实验班进行市结业考试,对比两个班的结业考试成绩,如图3所示。

(图3:普通班与实验班初中结业考试数据对比)

从图表可以清楚看出,普通班与实验班的结业考试成绩差异显著。这就证实了实验班学生基于微课的信息技术结业考试复习课的教学应用中,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学习效果。

总之,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复习课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解决复习时间短、任务重的问题,把课堂的时间充分的释放出来,学生可以轻松实现个性化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巩固,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结业考试微课
中华诗词学会作风建设培训班结业
基地联合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理论联考的探索与研究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泉州市新型职业女农民(泉港家政)培训班结业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