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五型”机关 打造审计铁军
——奉新县审计局推进“五型”政府建设的做法

2019-01-30 08:56游本亮
审计与理财 2019年1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机关监督

■游本亮

建设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政府(以下简称“五型”政府),打造“五型”审计机关,着力引导和推动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铸牢忠诚之魂、勇闯发展新路、担当时代使命、提升服务效能、锻造过硬本领,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活力奉新、实力奉新、美丽奉新、健康奉新、幸福奉新建设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需要。今年以来奉新县审计局从建设“五型”机关,打造审计铁军入手,着力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设忠诚型机关,培养忠诚型队伍

一是提升政治素养。牢牢把握审计机关既是行政机关,更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在审计工作中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研究、处理问题,把握政治因素、落实政治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原则,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二是铸牢理想信念。紧密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组织全体审计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作出的重要指示,以及中央、省、市、县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反复研读、融会贯通。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坚定不移推动国家、省市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奉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践行正确政绩观。认真开展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坚决反对在执行上级决策部署过程中做选择、搞变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的要求,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推动领导干部依法作为、主动作为、有效作为,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诠释检验忠诚。

二、建设创新型机关,培育创新型队伍

一是深入激发创新活力。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尤其是紧紧抓住奉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战略重点,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善于提出前瞻性、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激发有关地方和部门改革创新活力和动力,促进推出更多实质性动作、突破性措施和创新性招法。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坚持依法依规和实事求是审计处理原则,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桎梏,激活一切有利于创新的因子,对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需求的,审计就要鼓励坚决闯、大胆试,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审计工作流程再造,畅通审计机关与被审单位及群众的联系渠道,提高科学决策、精准施策能力,畅通审计监督渠道。建立健全了审计工作保障机制,将人员向审计一线倾斜,配齐配强审计力量,努力实现审计工作全覆盖,通过多举措改革,把审计事业做大做强。

三是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以审计项目为平台整合审计力量,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打破股室、人员和业务管理界限,统筹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重大政策跟踪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财政收支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发挥项目协同作用,实现“一审多果”、“一果多用”,成果共享。

三、建设担当型机关,塑造担当型队伍

一是狠抓工作落实。牢固树立抓落实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着力整治抓而不紧、抓而不实的“顽疾”,坚持“到事、到人、到岗”抓落实,紧盯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指标,对审计重点工作制定严格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责任人”,一条一条对账,一件一件对标,一个一个销号。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做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作风在一线锤炼。坚持“项目为王”,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合理确定审计项目计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审计与组织人事、纪委监委、公安、检察、巡察以及其他有关主管与监督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和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检监察、追责问责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审计成果利用的层次和水平。

二是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执审为民,把为民担当作为根本追求,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切实发挥审计监督和保障重要作用。全面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重点关注大气、水、土壤等领域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生态环保问题,严肃揭露重大环境污染、重大资源损毁、重大生态破坏等问题,有效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防范和消除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关注财政、金融等领域,着力揭示地方政府债务、信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对风险及时提出预警,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发挥作用。加强扶贫审计,突出对“十大扶贫工程”等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因病因残贫困人口、老年人等脱贫攻坚重点群体享受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实现兜底保障情况的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监督和保障作用。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

三是推行严管厚爱。认真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以“三个区分开来”为指导,把握事业为上、实事求是、依纪依法、容纠并举“四个原则”,统筹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后果影响、挽回损失“六个要件”,科学评判干部的失误错误,真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有为者更有位、让吃苦者不吃亏、让流汗者不流泪。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对失误错误及时补救。推行有错、无为问责制度,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及时、有效履行政府职责导致工作延误、效率低下的行为,以及“新官不理旧账”“中梗阻”“小鬼难缠”等突出问题,加大问责追责力度,促进形成崇尚实干、敢于担当的良好风气。挖掘推出一批审计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积极参加上级审计机关开展的“十大优秀审计组长”和“十大青年审计标兵”评选活动,推动全局审计人员干事创业,营造积极向上、敢作为、能担当的良好干事氛围。

四、建设服务型机关,创建服务型队伍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坚持把服务作为审计机关的本职,推动执政理念、职责边界、权力配置、管理模式、行政方式等全方位转变转型,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增强审计机关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审计服务效能,在服务中履行监督职能,在监督中提升服务水平,使“思想开明、办事规范、快捷高效”成为审计人员的鲜明标签。切实发挥审计服务保障作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在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中,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启动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让市场监管更加公正、更加透明,确保该“放”的放到位、该“管”的管得住、该“服务”的服务好。

五、建设过硬型机关,打造过硬型队伍

一是坚持依法审计。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严格依法规范审计行为。坚持审计职责权限法定,严格在法定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做到履职到位不缺位、尽责依法不越界;坚持审计程序法定,严格执行法定的审计程序,并适应审计实践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坚持审计方式法定,严格规范审计取证、审计查询审批、审计底稿编写、审计项目审理等行为,严格规范审计报告出具、审计决定下达、案件线索移送、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等事项;坚持审计标准法定,法定审计事项必须审深审透、如实报告,严格依照法定标准进行处理处罚。

二是增强干事能力。利用每周学习日,灵活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内容,教育引导审计人员自觉加强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技、信息网络、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知识,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着力提高研判形势、把握全局、推进项目、驾驭风险、破解难题的能力。围绕补齐干部的本领短板、能力弱项,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及组织培训、外派参训、跟班实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审计人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本领,以适应新时代改革发展要求和审计工作需要。

三是切实转变作风。紧盯作风领域的新形式、新表现、新动向,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持续查摆整治“怕、慢、假、庸、散”等问题,加大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力度,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动作风建设向深处发力、在实处见效,为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作风保障。

四是加强纪律约束。强化局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以及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意识,引导全局审计人员严以修身立政德、干干净净干事业。坚持为民用权不谋私、依法用权不任性、阳光用权不放纵、秉公用权不失职,决不允许做有损党和政府形象、伤害人民群众感情的事情。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和“四严禁”工作要求,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促进审计人员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培养和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审计干部队伍。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机关监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