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脱贫和乡愁和谐共守

2019-01-30 06:43本刊通讯员
电脑迷 2019年1期
关键词:乡愁旅游文化

本刊通讯员 野 草

乡村旅游受到青睐正是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民间特色美食的独特之处,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乡土情。

2016年国庆期间,全国各地短线游、城郊游、乡村游持续火热,各省市公布的乡村旅游收入数据颇为喜人。2016年,根据湖北旅游局发布的数据,国庆长假期间,有近10万人先后到黄冈麻城市五马山国家森林公园赏花饮茶;神农架林区下谷坪乡板桥村,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3 000余人,旅游总收入20余万元。安徽省十一黄金周乡村旅游景区接待游客324.46万人次,门票收入1.21亿元,分别占全省重点监测景区的49.13%和49.82%。除此之外,江苏、陕西、山西、湖南等省乡村旅游业均呈现火爆趋势。可见乡村旅游已经深入民心,越来越多人渴望在石阶小巷、稻田麦地里感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古老清幽,或者一些人更是在寻找被都市车水马龙遗忘的乡愁。

扶贫脱困与心灵需求的共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对长期在钢筋混凝土中生活的都市人来说,这已然是一种灵魂的向往。陶渊明笔下祥和宁静的田园山水风情,是吸引城市人进入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并且成为一种乡村文化意境的典型,甚至演变成一种文化符号,不仅产生了旅游吸引力,还是扶贫脱困的良方。扶贫脱困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中国三农,强调农业必须强、农民必须富、农村必须美。2016年8月18日召开的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推进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观测数据表明,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农民就业的主要渠道、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按照贫困村观测点2015年度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30.5%测算,2015年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口达约264万,占年度脱贫总人数的18.3%。从观测情况来看,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所谓青山养仁,绿水养智,风景养眼,文化养神,气候养颜,学习养心,美食养生,生活养情,运动养福。乡村旅游建设与都市人的情感寄托,也是一种相互成全。

扶贫的突破口,并不是建设跟风的乡村旅游

“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一个地方成功了,必然会被效仿,何况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产业化发展的契机得到空前的挖掘,全国掀起一股乡村游的狂潮。需求的扩大,难免会造成过度开发,在给乡村带来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打破了乡村原有的宁静。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民间投资的过度运营,这些都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病根。并不是所有的贫困农村都能用乡村旅游来解决扶贫问题,也并不是所有的乡村旅游都是为了扶贫。旅游规划专家白凤峥在谈及山西乡村旅游的时候说道:“一些村子,与世隔绝,风景绝美,堪比世外桃源。慕名而来的游客,原本打算多住几天,安放心灵。但遗憾的是,村里只有简易的小卖铺和农家乐,根本不具备住宿条件。”此外,交通不便亦是困扰乡村旅游开发的另一烦恼。乡级公路,路面窄,路况差,指示不明。特别是开发不久的景点,大多处于原始的资源状态。陕西省的袁家村、兴平马嵬驿,则呈现出了乡村旅游的另一种状态。山西省凭借自身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投资者造出来的商业农村。山西省汾阳市贾街,同样也只是一个袁家村的缩影,新建的古铜色建筑,狭小的街道只为了制造拥挤的假象。而这些产业所呈现出来的现象是只见项目不见贫困户,在河南省某个靠发展乡村旅游脱贫的典型村,据村支书透露,能够吃上旅游饭的农民,没有一家是贫困户。相比之下,江西省富田镇陂下古村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色,并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典范。陂下古名潭溪,利用自己多年的文化沉淀,加上古朴的风俗人情,以及喊船、放河灯、龙舞等别具一格的民俗特色,再结合红色革命老区的背景,合理开发、妥善管理,不仅给当地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精准扶贫要对准的就是准字,遵守乡村文化建设的原则,让乡村成为新的乡村,乡愁还是那乡愁。

扶贫中能否还原我们的美好愿望

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乡村旅游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农家乐是中国乡村旅游的标志,乡村是观光、度假、休闲的联想词,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乡村悄然地被城镇化,有网友表示:“我以为我入乡了,但我却进入了乡里的城市。”大部分人认为,发展乡村旅游是必然趋势,所谓的还原乡村原貌也并不是要求回到茅屋村落的原始社会,而是要强调在开发乡村旅游市场的时候,保留乡村文化,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准上,凸显出乡村旅游的本质,在乡村旅游发展与传统乡村文化的融合上做到良好平衡。乡村旅游的品质在于古镇文化的保存、农耕文化的传承、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留存,如果没有传统的乡村文化作为基础,那么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又从何谈起。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传统村落是我们最早的家园,是民族文化扎在中华大地最深的根。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落空间格局,反映着当地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发展乡村旅游是扶贫农村的中坚力量,乡村旅游受到青睐正是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民间特色美食的独特之处,更深层的原因,则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乡土情,所以希望扶贫脱困能与淡淡的乡愁和谐共守。

猜你喜欢
乡愁旅游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永远的乡愁
乡愁
九月的乡愁
谁远谁近?
旅游
回头一望是乡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