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以中班“服装店”游戏为例

2019-01-30 04:18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幼儿园赵珊珊
早期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服装店师傅衣服

南京市高淳区宝塔幼儿园 赵珊珊

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常常会遇到这样棘手的状况:一个新游戏刚开展几天幼儿就了无兴趣,缺失兴趣后的幼儿无视游戏规则,出现捣乱的现象。如何让幼儿在较长时间内对一个游戏保持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只要教师指导合理,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教师如何在保证发挥儿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呢?结合我班的“服装店”游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幼儿自主创设游戏主题

情景一:一天,“娃娃家”的娃娃衣服破了,我一边看着坏了的衣服,一边自言自语道:“娃娃衣服破了,没衣服穿了,怎么办?”这一问幼儿纷纷议论开了:

“把我小时侯的衣服带来给她穿。”

“用花手帕把她的身体包起来,就像穿了衣服。”

“服装店的师傅会做衣服,可以请师傅做一件衣服给她。”

在幼儿的议论中我提议:“那我们来开一个服装店的游戏吧,你们来当师傅,做出漂亮的衣服给娃娃穿好吗?”幼儿的欢呼声显然是同意了我的想法。

分析: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以参谋、支持者的身份出现,将教师的意图化为幼儿的主观意愿。在这段对话中,教师激发幼儿自主创设“服装店”的游戏愿望,积极地给予回应与支持,并非生硬地直接指挥游戏说:“今天我们开一个服装店的游戏,大家来当服装店的师傅。”那样幼儿也可能会按教师的意愿开展游戏,但其主动性、积极性却大大地被压制了,削弱了游戏的教育作用。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情景二:商定开展“服装店”的游戏后,我带领幼儿参观了园所附近的服装店,请师傅为幼儿介绍店里陈列的服装款式。我还扮成一个顾客,先挑选布料,再挑选式样,又请师傅现场为我量体裁衣。回班后,幼儿将参观所见的服装店工作流程进行了交流,并到“百宝箱”里找来了白纸、彩纸、油画棒、剪刀、勾线笔等材料,考虑到中班幼儿徒手画各种服装有困难,我给他们提供了服装模板,有上衣、背心、短裙、连衣裙、裤子等,幼儿自选模板裁剪下衣服,再用彩纸、油画棒等进行装饰。布置好“服装陈列架”,让幼儿把做好的衣服挂在架子上展示。同时,我鼓励幼儿:“服装店的师傅要按照顾客说的颜色、款式去做,没人来定做的时候可自己多做一些衣服,做得漂亮一点,就会吸引顾客来买。”第二天,游戏便顺利地开展起来。

分析:现实生活经验是幼儿角色游戏开展的基础。通过师生参观“服装店”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熟悉服装店的工作流程。在幼儿积极筹备游戏的材料和场所时,教师细致地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提供了服装模板,较好地激发了幼儿游戏的愿望和兴趣。

三、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

情景三:游戏开始,玩逛街的三个女孩去“服装店”做衣服,一个做蓝色的短裙,一个做红色的连衣裙,还有一个做绿色长裤,“师傅”按照要求很快完成了任务。接下来几天游戏过程如出一辙,渐渐地去“服装店”游戏的幼儿明显变少。我扮作顾客去“服装店”定做衣服,我说:“乔乔师傅,我要做一条连衣裙,胸前要有三朵红花,裙摆要有彩色的条纹。”乔乔是一位美工技能较好的男孩,他在我的要求下做出了一件漂亮的连衣裙。当天评价游戏时,我隆重介绍了这个作品,幼儿似乎眼前一亮。去“服装店”定做衣服的“顾客”变得络绎不绝,他们要求的服装样式也越来越丰富,服装店的“师傅”们因此很是忙碌。

分析:游戏中,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游戏情况,分析游戏存在的问题。当幼儿对游戏内容不感兴趣,教师找准时机介入游戏,并以角色的身份间接影响游戏,启发幼儿在游戏中主动思考,指导游戏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四、重视游戏的评价

情景四:游戏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后,幼儿的兴趣逐渐衰减,原来允许六个人玩的“服装店”,今天只有两个人去玩了。评价游戏时,我问:“今天玩服装店游戏的小朋友特别少,为什么?”小蝶说:“天天做那几件衣服,没意思。”她的回答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这时,我又组织大家讨论:“那你们希望再增加一些什么内容呢?”恰逢冬季,幼儿看看自己的服饰,有的说羽绒服,有的说帽子,有的说围巾、手套,根据他们的建议,我又增添了羽绒服、帽子、围巾、手套的模板,幼儿的兴趣再次被激发。

分析:教师在评价游戏时了解幼儿兴趣缺失的原因,在充分尊重幼儿想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游戏内容。游戏的评价环节,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争议,了解幼儿的想法,帮助其提高游戏质量,可见,组织幼儿评价游戏也是教师间接指导方法之一。

五、密切观察,有效指导

情景五:“母亲节”快到了,我应幼儿的强烈要求,在“服装店”里增添了女包、袜子、鞋垫的模板。同时,幼儿在美术集体活动中学习了蜡笔水粉脱色画的技能,我将红、黄、蓝三种水粉颜料调好后放在“服装店”,鼓励他们使用新技法对服饰进行装饰,并给予适时指导。

分析: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将现实生活与角色游戏有机结合,捕捉节日中幼儿的行为表现所隐含的生成教育的价值,创设生成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的自发活动。同时根据幼儿已有的技能,调整游戏材料,以改变制作方法再次调动幼儿的兴趣,在专注游戏同时又巩固了美术技能,一举两得。

情景六:增加制作服装的材料后,幼儿热衷于用新技法来做服装,即便是没有人来定做时,也做了不少衣服挂在展示架上,没几天展示架上的衣服越来越多,有些衣服被扔在柜子上,有的被当作垃圾扔了,有的幼儿将买来的衣服扔在了“小吃店”,“服装店”里一片狼藉。

分析:教师一味在提高幼儿制作兴趣上下功夫,而忽略了游戏规则的强调,使得幼儿将兴趣点放在了制作衣服的过程上,而忘了自己的角色身份,导致做好的衣服没有人买,出现无处安放的混乱场面。

情景七:评价游戏时,我问幼儿:“这么多衣服没有人买,怎么办?”尧尧说:“没人买就自己带回家。”尧尧的想法提醒了我,于是我建议大家把买来的衣服放进自己的格子中,放学的时候带回家。又提醒幼儿“服装店”的师傅必须要有人定做了才能去做,但这种做法显然限制了幼儿的制作欲望,我觉得有些不妥。正当我在思索更好的解决方法时,转机出现了,丹丹在玩这个游戏时吆喝到:“快来买衣服哦!打折喽!便宜买喽!”评价游戏时,尧尧呼吁“服装店”停做几天,这几天专门打折销售。于是幼儿以打折、买一送一等方式很快将积压在“服装店”里的衣服处理完了,还玩得很开心。

分析: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平等地与幼儿协商、交流,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巧妙地化解了游戏中的矛盾。

“服装店”的游戏持续了一个学期,幼儿兴趣始终不减,其功劳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案例中教师密切关注游戏的发展,帮助幼儿将游戏和生活经验进行链接,拓展幼儿游戏的内容。整个游戏的发展过程真正体现了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的适时指导,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更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组织活动的能力,有效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成长。

猜你喜欢
服装店师傅衣服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热闹的服装店
早起的衣服有舞跳
服装店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小衣服
热闹的街道
放生衣服
强取人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