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车工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30 07:17徐栋樑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期
关键词:车工导向实训

徐栋樑 李 铁

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1800

1 车工课程的教学现状

车床是机械制造中重要设备之一,约占金属切削机床总量的20~35%,车削加工在机械加工制造行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所以,车工作为现代工程训练实践课程最重要的基础项目之一,是学习其他工程训练项目的基石。在各高校的工程训练中心,车工教学无论是在设备的数量、质量上,还是在指导教师人员的配置上都占有最大的比例。但是,目前车工课程教学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理念不够清晰,教学内容陈旧,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脱节;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改革目前的车工教学内容,引入和尝试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其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行动导向教学法介绍

行动导向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是以活动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的核心理念是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2],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是以教育学生“会学习、会工作”为目标而运作的一个内在而完整的行为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具有下列意义。

(1)行动导向教学让学生即学即用,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当学生完成了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2)“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构建起知识体系。

(3)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在完成工作任务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各种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各环节的衔接[3]。

3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学生参与性强。在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下,学生能积极参与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审核阶段,针对方案形式的具体要求,在实践中制订完善的目标,对信息进行有效反馈,并对成果进行有效评价。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到整个执行过程中,考虑到细节的作用,更需要对教学细节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学生的整体性为基础,将行动导向教学落到实处,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能力。

(2)教学主体发生变化。在具体教学阶段,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改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咨询者和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4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4.1 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对整个车工的教学任务做好准备,包括设备的调试和检查,教学任务书、零件图纸、工艺流程图、刀具、工量具、毛坯材料、实训方案等,以保证课程顺利进行。

本阶段的准备工作量大且复杂,但一定要做到充分细致,因为这项综合实训相对于其他单项实训而言,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只有把准备工作做充分才可避免实训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

4.2 分组和宣布相关的实训制度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互助方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利用行动导向教学实施车工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分组学习的模式,在分组和分工上,采用角色扮演法:即把整个车工车间模拟成一个机械加工厂的厂房,而学生就扮演厂房里面的员工,教师化身为车间主管。根据实训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5人共同完成一套组合零部件的加工。这样既降低了总体工作量也可以使成本得以控制。分组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在每个组设置一名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实训管理和任务分配,并对本组学生的考勤、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绩效做好相关记录,为后期的总结与评价提供依据。小组长可成为组员和教师沟通的桥梁,采用分组制度,可使整个实训过程井然有序。

4.3 下达任务

教师根据前期准备的项目任务书,对各组分别进行任务的下达。按照工厂车间的管理模式给每个组下发零件图纸、加工工艺流程图、毛坯、工量具等。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能力和客观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零件图。因为学生实训时间相对较短,操作不是很熟练,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可适当降低加工精度要求,控制加工难度。各组根据分配到的任务,需要先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消化。采用“先分后总”的方式经学生讨论后由教师汇总,指出其中的不足,使学生在加工前就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加工时的盲目性,然后由组长把任务分配给其他组员,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协作。

4.4 完成任务

这是整个教学任务的主要过程,也是难度最大、管理责任最大的阶段。所以要求指导教师必须实时巡视指导。首先,以安全为第一,包括学生的人身安全及设备的使用操作安全。其次,跟进各组学生工作完成进度,指导解决加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质量合格的零件。如有必要,可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进而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

4.5 作品展示和总结

实训结束,先由各个组分别讨论和总结在实训过程中的得失。各组长分别展示本组同学完成的作品情况,并把讨论的结果和全班同学共同分享,等各组分别展示任务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做出点评,指出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5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成功的关键

(1)教师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目的清楚,是中心元素。在设计任务阶段,应权衡到设定的理论点以及任务的可行性。让学生实现一个任务,通过类比和联想做到触类旁通,进而让学生加强逻辑思维能力,让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2)教师应激励学生发扬自身的优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自主参与到教学任务中去,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培育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并化解矛盾,提升其专业素养。

(3)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由于每位学生的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小组构建阶段,应测试学生的相关情况,并选择一位组织能力过硬、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组织协调小组的工作。

6 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总结

从以上工作可以看出,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的车工实训实施难度大,教学成本也高,学生实训安全管控要求更高,这也是很多高校工程培训中心没开展这项实训的原因。所以,还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最好能由负责工程训练教学的主管领导亲自牵头组织相关教学。这样可以在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给予极大的保障,便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为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要选择1名专业综合能力过硬的教师来承担指导任务。因为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准备全套的零件加工图纸,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总体计划、安排采购等,还要能够及时处理各种技术问题。总之,进行这项综合实训的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具有较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拥有一定的大局观,是集多种角色技能于一身的教师。

本着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从实训的效果方面来看,采用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的“全流程式”车工制造实训是非常必要的。在此过程中,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以全面检验和融会贯通,并体验到真实的生产环境,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车工导向实训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数控车工应用探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道岔车工电联合整治管理经验
浅谈车工实习的设置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