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通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9-01-30 07:17孙会楠丁文飞赵建新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期
关键词:科研院所产学研校企

孙会楠 丁文飞 赵建新

哈尔滨华德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2017年6月,教育部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中指出:争取各种社会资源,吸引多方面参与新工科建设,创新高校与境内外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其他高校及地方政府的多方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优势互补、项目共建、成果共享、利益共赢的人才培养共同体;结合新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构建多主体参与、产学研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通信工程专业结合实际提出了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目前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校企合作的企业数量有限

目前愿意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多数为行业内的中小类型企业,生产规模小,岗位不足,知名度不高。而愿意投入教育的知名企业不多,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企业与高校合作投入的资金支持较少。

1.2 能合作的科研院校门槛较高

国内多数科研院所愿意与重点本科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能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的科研院所很少,即使合作也是建立在参观、认识实习这个层面,共同研发项目等比较深层次的合作几乎没有。

1.3 校企合作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常见的合作形式有两种,一种形式是学校在企业设立教学实践基地,每年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带领学生参观实习,另外一种形式是企业在校设立奖学金,但是能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寥寥无几。校企合作机制和合作模式不成熟、不规范。

1.4 育人实效性有待加强

校企合作一般建立的是教学实习就业基地,其重点突出引进人才的作用,即为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而校企合作各个阶段开展不够深入,育人的时效性不强;学生参与企业一线的社会实践活动较少,参与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几乎没有,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得不到提高。

1.5 教学体制有待改革

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高校教师深入企业实习的机会较少,教师服务企业意识不强,所授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另一方面高校现有课程不能及时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更新,理论课门数较少,实践课程学时过少,多数为课内实验,以验证性为主,缺乏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内容,从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特色,缺乏个性,体现不出应用型院校与一般工科院校所培养学生的差别,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柔性化的需求[1]。

2 通信企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规格的需求

2017年3月,哈尔滨华德学院通信工程专业骨干教师对全国典型通信企业调研,先后走访了30余家,调研企业包括通信网络技术服务、通信设备制造与维护、通信工程勘测设计、通信产品的市场营销、通信线务工程等全部通信行业产业链。通过大量的调研数据总结出企业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三大类型。

一是通信工程建设类。典型的岗位:工程勘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等,需要的是具有“能施工、懂设计、会预算、善管理”的高素质工程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工程勘察、工程施工、技术方案设计、工程制图、概预算编辑、项目管理及线路维护等能力[2]。

二是通信工程维护类,典型的岗位:线务工程、网络设备维护、移动产品维护等岗位,需要的是“懂原理、会拆装、能检测、善分析”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对通信设备进行测试、管理、故障分析排除等能力。

三是通信网络测试与优化类。典型的岗位:数据通信工程师、移动通信工程师、电信网络工程师等。需要的是具有“会配置、能测试、善优化、懂布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熟悉通信网络测试优化原理和工作模式,掌握相关测试工作和地图软件、数据库软件的实用,具有良好的DT数据分析和KPI分析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仅仅依靠校内的环境让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操作技能几乎是不可能办到的,必须通过学校内教学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让学生参与到通信类企业和科研院所生产一线和科技创新活动当中。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来共同完成。

3 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通信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设计

哈尔滨华德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办学的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参与产学研合作单位总共12个,“产”来自6个单位,即哈尔滨固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长春金城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创和世纪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学”来自4个单位,即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研”来自2个单位,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黑龙江邮电规划设计院。具体的合作办学模式如下。

3.1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由学校、企业、科研院所构成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分为学校内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三部分,其中学校内教学平台包括实验室、实训室、多媒体教室,校企合作平台包括实习基地、就业创业基地,产学研合作平台包括教师交流平台、学生交流平台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这三个教学平台共享微课、慕课、MOOC等网络教学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需求。

此外,由学校、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推动三方合作办学,实现资源共享;实施校企、校际、校研“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机制,完成对通信类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使学校的育人标准能够满足信息社会对通信类人才的巨大需求,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对接。

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共同确定通信工程专业的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能力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由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专业建设委员会规定每年要定期召开2~3次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议,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内容,每3年由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合作院校及校内教师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从而建立起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长效机制[3]。

3.2 创新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市场调研及教学研究工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三方按照“文化融合、资源整合、产学研结合”构建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要内涵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相应的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方案。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第1~5学期,主要任务是“校际合作”,学校负责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侧重于“厚基础、深融通”;第二阶段是第6学期,主要任务是“校企联合”培养,企业负责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侧重于“重技术、强能力”;第三阶段是第7,8学期,主要任务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科研院所负责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科研项目训练,侧重于“定岗实习,重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教学队伍由学校内专任教师、合作院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共同组成,共有26人,职称、学历分布合理,每年都参与到学生的理论、实践教学当中,逐步形成“双导师”教学机制。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已经立项的校级重点课程5门,这些课程的教材由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编写,侧重于实际工程应用,形成专业特色;同时注重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零对接”人才培养模式[4]。

3.3 校企研互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学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探讨构建课程体系内容,构建基于通信工程“专业群”的“教、学、做”合一的岗位课程模块。岗位课程体系包括四个模块,分别是基本素质技能训练模块、岗位基础技能训练模块、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模块、企业一线从业训练模块。

基本素质技能训练模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情怀、道德品质、工程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外语综合应用等能力;其突出的是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本模块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形式与政策、军事理论、计算机实用基础、外语、体育、高等数学、工程数学。

岗位基础技能训练模块培养学生扎实掌握电子电路理论与技术,具有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基础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其突出的是职业基础能力的培养。本模块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EDA技术、信号与系统、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宽带接入技术、现代交换原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

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模块培养学生掌握通信网络的组建、分析、设计与优化方法,具有设计、开发、调测、运行与维护通信网络的基本能力;具有通信工程预算、勘测与制图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通信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能力。其突出的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本模块课程为无线网络优化、数据网络组建、基站运行与维护、通信工程监理、通信工程概预算、通信终端故障分析与检修、通信工程勘测与制图、通信网络配线、SDH技术与应用、软交换技术[5]。

企业一线从业训练模块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其突出的是职业拓展及综合训练能力。本模块课程为电子工艺实习、电路系统调试实训、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子线路CAD实训、通信工程制图实训、通信系统课程设计、通信网络综合技能实训、通信仿真综合技能实训、网站建设与规划实训、专业岗位实训。

此课程内容体系不仅在通信工程专业全面实施,还被其他有合作关系的同类院校借鉴,并获得了一致好评。

3.4 协同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室

本着“优势互补,专业共建,协同育人,合作就业”的办学理念,2009年5月,哈尔滨华德学院与深圳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进行校企合作,校企双方投资共建了校内通信网络综合实训室,共同引进了3G全网络设备,包括TD-SCDMA实训平台、程控交换实训平台、SDH光传输实训平台、数据通信实训平台,同时购买了VBOX-TD和VBOX-ZXJ0仿真教学软件;实训室占地总面积1 800平方米,总价值500多万元,实验设备均采用企业现行装备,设备布置场景与实用现场一致,可进行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路、TDSCDMA仿真技术、网规网优、通信网络综合实训、通信系统课程设计等10多个实验、实训课程[5]。

为了紧跟通信行业发展的步伐,2016年9月建立了4G移动通信仿真实验室,引入4G全网络仿真教学软件,其中包含了无线接入网、IP承载网、光传输网、核心网4张网络,网络图谱规划、容量规划、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业务调试5个模块,同时配有讲解和仿真部署操作练习。可进行LTE系统原理、LTE网络拓扑规划、无线接入网信令分析和故障处理、EPC网络拓扑规划和设备部署等理论和实验课程,还承担4G通信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任务。此实验室不仅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正常教学使用,同时还为其他合作院校的学生提供参观、交流和实习场地;也为有合作关系的科研院所技术人员提供了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

4 结语

哈尔滨华德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根据通信行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重新构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全面进行了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专业教学改革,及时为通信类企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几年毕业生在东北三省通信类企业中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每年都有部分企业到我校提前预订毕业生,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企业充分的肯定,部分学生毕业几年后就已经晋升为公司的管理层。

猜你喜欢
科研院所产学研校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航天科研院所“双创”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提升研究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