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旧教材文本探径群文阅读教学

2019-01-30 14:03
中学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道家群文苏轼

刘 晨

在新教材尚未启用之前,为适应新课标的任务群文的教学要求,许多教师己经开始进行群文阅读的探索。本文探索的目标即按照旧教材的文本,进行新模式的教学。

群文阅读,指教师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该议题进行研读,以确立审美核心,提高学生素养,加强参与意识,学会思考运用。旧教材每一个模块内的文本,文体相似度大,内容却千差万别,导致课堂教学的碎片化,那么,教师应该跳出教材框架,按照自己的审美经验与知识构成,重新组织文本,建立新的组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达到有意义、有延展、有收获的效果。

在新高考、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我进行了文本重组,让学生活化思维,融汇经典,丰腴审美,深化思想。我的基本思路是以某篇章为核心,一篇带多篇,课内带课外,以某一思想、品质、背景或风格为中心议题,确立不同文群的侧重点,主要集中于创作背景对作家的影响,哲学思想的探入,文学化语言的建构等几个方面。

一、以哲学视角参悟作家的人生观

本组群文以《赤壁赋》为核心带讲《短歌行》《归园田居》《兰亭集序》《苏东坡突围》片断等。《赤壁赋》重点在于探讨儒释道三种思想在苏轼内心的碰撞,以及寻找苏东坡精神突围的思想。首先向学生介绍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基本主张。儒家思想集中于四句话,“知其不可为而为,”“杀身取义,舍身成仁,”“文死谏,武死战,”“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影响中国文人几千年的思想。通过这四句话,学生可以看到文人理想,既为国,也为家,还为己;既有对朝廷与君王命运的担当,还有对家族的荣耀与未来的追求。

道家思想集中于 “无为而治”“随遇而安”“顺其自然”“天人合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安天命,乐而忘忧”。这些词句集中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基本主张,其中最能体现道家人生智慧的当属“顺其自然”。很多人将失败归结于命运,于是不得不“乐安天命”,道家的思维方式便成了失败者疗伤的法宝。

释家思想,只给学生一个“空”字,学生顺其思考,想到“四大皆空”“万法皆空”“空门”等代表佛家思想的关键词。学生思考,既然一切皆空,那么佛家思想对人类是安抚还是伤害?经过讨论,认为释家让人看到了公平,看到了希望,所以它安抚了人的灵魂。

对三家思想有了大致了解之后,学生找出文中对应这三种思想的片断。首段之美是道家思想的体现,画面清新雅致,空灵秀丽,尤其是“羽化而登仙”,更是集中体现了道家对生命的渴望与敬仰。对美人的向往以及逆流而上的执着则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尤其是对曹操功业的感慨更是苏轼人生的理想与追求的集中显现。关于天地与人生的比较,可见其对人生短暂与易逝的无奈,这可以算是佛家的“空”。

第四段“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是道的思想,放在人生当中,有者不是真拥有,去者未必真离开,看淡得与失,学会释怀。顺应自然,享受清风,不必执念,不必牵恋。说变则有变,说无变,那一切皆为永恒。续读《苏东坡突围》的几个片断,既有对余秋雨文风的了解,也有对苏轼精神突围的豁然开朗。

由《赤壁赋》中“横槊赋诗”引出《短歌行》。在苏轼眼中的一代枭雄,他的情感情世界与苏轼有何异同?同是感慨时间之快、人生之短、功业未竟之忧,异是曹操以统一天下的理想为结,苏轼则以放任形骸为乐。比较《兰亭集序》的千古之忧,学生意识到,有大气魄的人对光阴有其特殊的期待,于是也就产生了不同寻常的痛苦,但是他们会很快解脱出来,因为,时光是用来实现理想的,而不是用来挥霍伤感的。

然后引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本诗景色可人,清新自然,但是不能久居。受过中国传统思想教育的人在不能实现自身的理想时,那种失落会让一生更加惨烈,后世诸多壮志难酬的忧伤即来于此。可以想像,当陶渊明深居阡陌,短暂的舒阔之后,其实应该是长久的不适与无奈,不适乡村的生活,不善种地,精神上的失落以及与生活的无法协调,使陶渊明的园田最后必将荒芜。

此组群文表明,不同的人生追求造就了不同的人生状态,同样是儒家教化,或淡去在风里,或奋斗不止,或避世忧愁。所以,什么格局,注定什么选择,什么选择注定了什么命运。越是丰满的生命越能造就丰富的人生。

二、人物性格与创作背景对诗文风格的影响

第二组群文以《游褒禅山记》为核心,带讲几首短诗与《伤仲永》。同样记游,苏轼清秀风雅,王安石朴素理性;苏轼文中,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王安石的文章则处处质疑,时时反思,人,成为自然的旁观者。王安石认为成功有四个条件,志,力,主见,外物。最后是努力到位。

《伤仲永》也是探讨人成功的要素。有天赋的人,如果不学习,尚且是平常人,那么,平常人如果不学习,连平常人都不如。学生通过反思做结,如果不学习,会落后于他人,甚至被社会所淘汰,这便是不如常人。

王安石思想的理性和文字的现实性应该源于他的个性,作为一代思想家、改革家,他看到的是发展,而苏轼则反顾内心。

《元日》《泊船瓜洲》《登飞来峰》,这三首诗通过分析意像,结合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心情以推论主旨。通过元日的喧闹,飞来峰上的豪迈,我们看到了一个改革家摧枯拉朽的理想和追求。在一水之间回看钟山,也看到了一代改革家经历变法失败后,内心的顾忧。“景语”中的“情语”尽在不言中。

本组群文重点品味人的性格对诗文风格的影响,不同的语言主体对语言的运用及效果。

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迸发出许多老师所不曾预料的思想火花,他们超乎老师想象的思考能力与他们解读那些历经沧桑的生命时所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智慧,让我更加坚定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群文阅读也必将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道家群文苏轼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从善如流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群文活动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