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研究

2019-01-30 14:03周雪萍
中学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辨性文言文创设

周雪萍

思辨性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对培养批判性思维大有裨益,学生的怀疑、判断、评价、猜想、反驳等思维得到启发,思辨性阅读活动中主动性更强,无形中提高了学习效率。文言文典雅简练,意蕴丰厚,字词较为深奥,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难点内容,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因此,探索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思辨性阅读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思考。

一、思辨性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

1.培养学生思考辨析能力

培养学生思考辨析能力是思辨性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之一。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思辨思维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思辨性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学习经验,以思辨阅读提升文言文教学的品质,使学生形成独到的、科学合理的见解与判断,无疑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辨析能力。

2.强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强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思辨性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又一意义。文言文具有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的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字词理解难度大,学习起来较为生硬。思辨性阅读更强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文言文教学中应用思辨性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这样便于理解“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的文言文特色,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反思中让思维走向深刻

思辨性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还表现在反思中让思维走向深刻方面。对文言文教学而言,思辨性阅读强调重点问题的再聚焦和深度对话,学生的思考力和反思能力得到重视,从章法考究处和炼字炼句处加强思考,在生生、生本、师生和自我的对话中,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反思能力,可以将学习引向深入,让思维走向深刻。因此,探索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势在必行。

二、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现代语文的基础,在中学语文知识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目前,相当多的学生文言基础知识薄弱,为进一步提高思辨性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在了解思辨性阅读对文言文教学的意义的基础上,下文对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策略作了具体论述。

1.深入挖掘教材,激发理性思维

深入挖掘教材,激发理性思维,是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经典文学,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隐藏着诸多人生的智慧。思辨性阅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对高中语文教师而言,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文言文教材内容,寻找课文中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理性思维。如在学习荀子《劝学》这篇说理性很强的文言文时,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起来比较费力,深入挖掘这篇文章的精髓,不难发现,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等等,这样从大家耳熟能详的文言文入手,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作者蕴含的“学习不可以停止”的深刻道理,更加发人深省。

2.创设思辨课堂,营造思辨氛围

创设思辨课堂,营造思辨氛围,是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文言文是历史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在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品味文言文文字的优美和思想的奥秘,离不开思辨课堂的创设。创设思辨课堂,营造思辨氛围,二者紧密联系,在具体做法上,如在学习韩愈的《师说》这篇文言文时,从师求学的道理,如果单纯地凭教师讲授,学生很难理解,文中“师道”是贯穿全文的主线,通过分组的形式,创设思辨课堂,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找“从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和以什么人为师 ”这三个论点的论据,然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推导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主旨,这样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先进行思考“师道”,再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对话,产生思维的碰撞,在事实、逻辑与情理的纠结中突围,就更能理解《师说》这篇文言文的内涵。

3.鼓励大胆质疑,深化文本认识

鼓励大胆质疑,深化文本认识模式,对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至关重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文言文教学中应用思辨性阅读,教师通过“激疑”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深化文本认识,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如在学习庄子的《逍遥游》这篇文言文时,庄子提倡自然无为的思想,崇尚逍遥于世间的状态,但这一始终属于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要想实现非常困难。对于这一思想,在学习《逍遥游》的时候,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在阅读文中“有待”与“无待”以及“大小之辩”相关情节的时候,用唯物辩证法来解释更为合理,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状态倡导超脱,我们可以在思想上立足“逍遥的境界”,但在生活实际中要与社会相接轨,唯有如此,才能营造万物有序的逍遥境界。

4.品析艺术手法,丰富知识储备

品析艺术手法,丰富知识储备,是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的有效举措。文言文文质兼美,明辨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这需要阅读技巧的长期积累和转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用思辨性阅读品析艺术手法,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如在学习白居易脍炙人口的《琵琶行》时,这首诗的结构艺术别具一格,将音乐描写得绘声绘色,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贯穿全诗的主线,第一次是暗写,“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为后面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了伏笔。第二次是明写,“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出场,演奏的琵琶曲是诗歌的主体部分。第三次也是明写,“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用音乐形象及其艺术效果表达哀怨之情,作者将“琵琶曲”表现得高度艺术化,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音律铿锵有力,对《琵琶行》艺术手法解读的同时,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相应的“叙事、写景、抒情”的语句,并引导学生汲取写作经验,丰富知识储备,这样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带着较强的思辨性,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思辨能力的高下将决定一个人学业的优劣,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文言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而言,应深入挖掘教材,激发理性思维;创设思辨课堂,营造思辨氛围;鼓励大胆质疑,深化文本认识;品析艺术手法,丰富知识储备;积极探索基于思辨性阅读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水平,实现阅读对学生成长的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思辨性文言文创设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会背与会默写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