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研习共同体”优化高中作文教学

2019-01-30 14:03戴伟羊霞
中学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研习教学相长共同体

戴伟 羊霞

“研习共同体”的教学思路来自于孔子2000多年前提出的“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它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互动交流研究,彼此切磋学习,让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研习共同体”是“教学相长”理论的升华。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运用“研习共同体”开展作文教学,破解了传统作文教学的许多难题,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间自主地进行交流合作,分享各自的作文写作,既激发了学生的作文活力,也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路径,真正收到了“教学相长”的成效。

一、思维碰撞,探寻技巧

课堂的“研习”活动常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这样每个人都有坦诚交流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他们人人乐于参加小组讨论。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以学习者的身份在各小组间流动交流,鼓舞学生的士气,激活小组的活力。小组的“研习”活动演变成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和思维交锋,在共同的探究过程中,拓展了作文审题立意的深度和广度。

如一则关于社会现象的材料作文:文化遗产,是全民族共同的财富。也许正因为此,一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六个省明争暗斗;一个“梁祝故里”,十几个省虎视眈眈;一个“帝尧故乡”,山西相邻两县烽烟四起。一时间,“遗产经济学”在中华大地被演绎得登峰造极,高潮迭起。

作文写作时大部分学生从文化,遗产和历史的角度来立意,就事论事地进行同类题材的拓展论述,有些学生习惯性地从材料中引出道理来写一些富含哲理的材料作文,如“做人要淡泊名利,不能有太多的功利心”“人与人之间竞争要有度,行为举止要懂得礼让”等,这些观点的提出引来学生激烈的争辩,各小组都讨论热烈,教师客串时顺势传授社会题材类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导他们要有针对性地突出“评论现象”,日常的大道理点到即可,不宜本末倒置,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参考“时评类”文章的写法,让学生对社会现象类作文有个清晰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积累素材

传统的作文写作要求学生独立构思,好多学生因为没有素材而郁闷痛苦;自从构建了“研习共同体”的学习模式,学生通过互相启发式的合作学习,发现了大量的作文素材,惊讶于作文可以写这么多内容。有了写作题材,教师还要锻炼学生的作文水平,选取一些大家都擅长的习作题材,在组长的带领下,写出具有本组特色的系列作品来,并通过互读本组成员的作品丰富自己的写作风格,在合作交流中累积作文经验。

如描写同学形象的素描系列有 《舍友 “三剑客”》《我班“八仙”》等;描写同学表现的纪实系列有《午餐众生相》《晨间锻炼众生相》等;借物喻人的仿写系列有《冬日红梅》《路灯》等;古诗词改写系列有《村居》《水调歌头》等;感怀系列的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今日事,今日毕》等。因为“研习共同体”的存在,班级里不断有佳作的诞生,引起了其它研习小组对同题材、同风格习作的创作兴趣,让人读了惊喜连连。

在同一小组内,志趣相投的学生可以结成学习“伙伴”,互相学习又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又互相竞争。教师对各个“学习共同体”进行管理评价,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到合作的重要,产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意识。

三、习作“漂流”,佳作分享

当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不要象以往一样收上来批阅,而是把学生的习作分成几本装订成册,让其在班级上“漂流”,任由学生自由评价和发表意见。设立总评栏,学生可仿照网络论坛发帖跟帖的做法,以笔名的形式对相关的文章作出评价。习作“漂流”赋予了学生作文的评改权,也解放了教师沉重的批改负担,学生的习作不再只有教师一个读者了,大家在互读中分享着各自的佳作,阅读同龄人的作品更能激起学生间情感的共鸣,也给学生创造了互相学习的机会,从中借鉴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写作短板,起到取长补短的学习效果。

学生的习作中总有优秀的作品,通过“漂流”修改或二次创作后,选编成优秀习作集,可在班级传阅,也可上传到网站或投稿报社发表,旨在让更多的人进行阅读分享,同时也激励学生写作的热情,感受到表达多姿多彩生活的乐趣,为自己积聚一份小小的精神财富。

总之,借助“研习共同体”,通过“异质同组,同质结对”进行作文教学,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使处境尴尬的作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真正提高作文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研习教学相长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