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主题作文的写作突破

2019-01-30 19:55杨彦虎
中学语文 2019年28期
关键词:反方命题青少年

杨彦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要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可以说,将个人与社会、民族作为一个整体考量,尤其考虑个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大时代背景下的使命担当,既是课程要求,也是大势所趋。

于是我们再来考察2017、2018、2019年高考作文,就会发现,对这一课程目标的落实情况的检测已经在高考命题中充分体现。其中,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要求考生将自己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的相关联想和思考以“时光瓶”的方式留给2035年的18 岁青年。全国卷Ⅲ题目提供了三条浓缩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历程的标语,要求考生深入理解标语背后的内涵和方向,理解发展、生态、开放的内涵,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挑战,不忘初心,砥砺奋进。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提供了串联中华民族发展的五个关键年份,提供了五种具体的写作情境,要求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其中一项写作任务,突出了中国青年与祖国、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鲜明特征。

这类作文多关涉时代、社会、民族、国家、发展、使命、责任、担当等非常宏大的命题。同时,为了让考生写作切近自己生活,命题人一般会指令考生将个人融入这些命题中,写“我看(与)”时代、民族、国家,或者写“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使命担当等宏大主题。

受学生年龄和经历所限,学生对这类宏大主题往往敬而远之,难以对此有特别切身的体验,很难找到写作抓手,文章极易写得大而空,最终出现考生作文“我有人也有”、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

如何突破宏大主题作文?笔者认为可以从读者意识、行文布局、素材、语言、文体等方面寻找突破口。本文拟以重庆南开中学2019 届高三4月月考作文题(以下简称“月考题”)为例,重点从读者意识、行文结构两方面做一示范,以给考生备考提供借鉴。

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份由某学校7 名中学生撰写的“提案”,近日被提交给全国两会。据悉,这已是该学校第四次通过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将中学生提案带上全国两会。

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以高中生为主体,是一项公益性的青少年创新实践活动,至今,活动已连续举办5 届,全国200 余所中学的2000 余名学生先后参与其中。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作文。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读者意识:将写作视为平等交流

1.读者意识的重要性

应试作文写作很难回避“炫技”的目的,考生需要凭借自己十二年语文学习的诸多收获,比如语言的高超驾驭、语料的丰厚积淀、思维的严谨流畅等,尽力征服阅卷者。但同时,一旦作文只成为炫技的手段,写作的真正目的也就荡然无存。新课标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表述是:“能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和不同的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与交流。”应试作文的写作目的也不该例外,应该和普通写作一样,有交流的情境意识、对象(读者)意识,能在充分尊重读者(尤其是反方)立场的基础上,表达观点,解释主张,并追求与读者(尤其是反方)的和解甚至说服对方的效果。

在英语中,说服(persuasion)一词的拉丁词源原义是“敦促”和“甜”,即好言相劝。许多时候,交流都不必咄咄逼人,而要“释放一种理解、尊重、不轻慢对方的善意”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追求春风化雨润心田的效果,既说理又暖心。

当下流行的应试写作有一种隐含的话语霸权倾向。“只要我选择了某种观点,就要把我的观点、我的理由一股脑地呈现出来,说完即止;至于你有没有话说,我不管,我不听!”这种自说自话的写作因为双方交流的话题根本不能聚焦,也就不可能存在真正的交流和说服。尤其是书写宏大主题作文,如果一味强调使命担当,会让读者有被时代绑架的错愕感而心不甘情不愿。

2.读者意识的特征与体现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给考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读者群体——2035年的18 岁青年。是否只要考生在文章开篇写上“亲爱的2035年的18 岁青年”,就能体现读者意识?当然不行。读者意识需要我们在写作、交流时,明确读者群体(尤其是反方)的基本立场、基本诉求、理由支撑、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等,充分理解他们秉持另一种不同见解的动机、合理性与谬误处,设身处地体验他们理解、接受我们的观点的客观障碍、心理障碍是什么。比如,当我们将2035年的18 岁青年视为读者时,我们需要考虑的很多:他们是否比现在的18 岁青年思维更加灵活,见识更为广博,同时也更加挑剔?当他们捡到一个“时光瓶”时心理期待是什么?他们是否有耐心阅读完我们对时代(对他们而言是过去的时代)荣光和苦难的絮叨?等等。时代荣光和时代苦难是命题材料尽力展现的内容,是命题要求中提示要结合的内容,不能不写,但也绝不能只是举几个典型例子给后辈看看我们这个时代的荣光和苦难。他们应该也会有历史课,有更发达的互联网来了解这些内容,不用我们如此周折。但是他们的时代虽然人工智能很发达,人性人情、精神世界不见得一定比我们更美好。当我们考虑到那个年代青年的诸种特性时,我们也许会在讲述时代时,少些炫耀,多些他们那个时代也许缺乏但我们这个时代还算丰满的人文关怀,多些美好人性、优良精神品质方面的劝诫和提醒,以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口吻给享受发达人工智能带来极大便利的未来青年一剂心灵良药。这才是读者意识的体现。

回到月考题,本则材料的最佳立意是中学生(青少年)的担当,但命题要求中并没有明确读者群体。文章该写给谁看呢?我们的原则是,谁对我们的观点最挑剔,谁最反感我们的观点,我们就写给谁。因为写给与我们立场一致的读者,意义几乎为零,只有试图说服反方,写作的意义才能最大化。那么,谁是本则材料最佳立意的反方?

主要有三。一是对当代青年持负面评价的“过来人”。他们经历了时代的苦难,也具有坚毅顽强的品质,他们眼中的青少年颓废、懒惰、玩物丧志,缺少担当精神。二是一部分活得过于消极的青少年。他们过于自我,只想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不理会别人的感受,也不认为不担当责任有什么不好;或者过于“佛系”,对什么事情都云淡风轻,浑不着意。三是那些主张中学生就该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者。

说服他们,其实是在挑战这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何其难也!但如果能通过说理影响他们,让他们至少认可当代青少年也是可以担当时代责任的,那么说理就很有价值了。接下来,我们选择其中两方尝试说理。

“过来人”对当代青少年持负面评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同时,这可能更是对当代青少年缺乏了解的表现。可以通过普及被他们忽略的正面的青少年形象进行说服。

诚然,当下有“网瘾少年”无力自拔,有“小鲜肉”们哗众取宠,也有独生子女自私懦弱。但您看到的并不是全部,或者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您应该了解,在不少人眼中“耽于玩乐”的IG 战队却获得了2018 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军,实现了一代人的梦想。这是他们用自己瘦削的肩膀对所有冷眼与谩骂一力承担、用无数日夜高强度训练换来的结果。他们青涩的脸庞上写满了坚毅。您应该看到,那些蹦跳的帅气少年已然肩负起历史神圣的使命,王源两次参加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青年论坛并做英文演讲,为普及优质教育发声;王俊凯作为“联合国环境署亲善大使”远赴非洲参加公益活动,给环保助力。在他们蹦跳的身影中,您应该已经看见了他们傲然的光彩。您更应该知道,在那次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年轻的战士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杜富国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主张中学生就该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读者也许深受“学生的天职就是读书”这一观念的影响,没有意识到死读书的危害。可以通过分析危害进行说服。

学生读好书当然天经地义,但是如果只是死读书,没有积极担当时代使命的责任感和眼界格局,要不变傻变呆,要不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考入美国名校马里兰大学并作为学生代表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的中国留学生杨舒平算是读了许多书吧,但她选择马里兰大学却只是为了“新鲜的空气”,她说刚从飞机上下来就“感到了自由,这儿的空气太新鲜、太甜美”。显然,没有时代担当和眼界格局的人并不是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人才。

写作时,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方观点作为议论的靶心,然后有礼有节地反驳,从而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二、行文思路:从理念向行动深入

写作说理的目的不能光是“说得通”,最好还能“行得通”。即写作交流不能止步于“为什么”——你为什么错,我为什么对;还应该指给读者一条明路——我们可以“怎么办”。“合理性意味着‘合乎理性地思考和行动’。”我们写作就要让合理的理念最终落实在合理的行动、生活中。

写作本则月考题,多数考生会全力解决青少年担当的必要性、现实意义等。这是好的说理,但可能不是最有价值的说理。最有价值的说理,应在此基础上深入一层,给读者提供一种获取担当时代重任的能力的途径。

但是,由担当的意义谈到途径,又极容易导致话题转移。这是一把双刃剑,途经找得对,锦上添花;途径找错了,狗尾续貂。探讨获取担当时代重任的能力的途径,不能撇开命题材料自己另想一套,而是要在材料当中寻找答案。

材料中的中学生提案之所以能被带上全国两会,从而体现出青少年的时代担当,是因为他们积极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这一公益性的青少年创新实践活动,有平台支撑,也有自身踏踏实实的行动支撑。但是话说回来,有了平台,有了行动,就一定能写出高质量的提案并被带上全国两会?如果没有提案内容方面的相关知识储备,没有提案这一应用文体的相关写作知识储备,同样写不出提案,当然也就无法体现青少年的时代担当。再进一步讲,难道只有写出高质量的提案并被带上全国两会才是青少年担当时代责任的表现? 当然不是。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努力将其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既不胸无点墨,也不空喊口号,做到知行合一,将学习内容从校内向校外延伸、从书本向实践拓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避免只做一个行走的书橱,而是追求知识与格局的全面扩展,就有能力担当时代使命、社会责任。

将知行合一作为获取担当时代重任的能力的途径,既紧扣了命题材料,也在缜密的分析中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希望,说理的价值便大大增加。

猜你喜欢
反方命题青少年
有力的反驳
青少年发明家
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元旦辩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