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保护的旧城更新方法初探

2019-01-30 02:24孙琳琳姜宇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27期
关键词:城市设计老城区

孙琳琳 姜宇

摘   要:涉及历史街区、老城区的旧城更新设计一直是城市设计的难点,以长春市人民广场区域为例,自伪满时期新京规划以来,人民广场区域的小卖商业街和商管街的核心定位就一直引领着长春市的商业发展,时至今日,地位依然不可撼动。通过十大问题的逐个攻破与规划方案的综合统合,探索老城区与新发展、历史与未来之间的和解方法。

关键词:历史保护  旧城更新  老城区  城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9(c)-0024-02

1  规划背景

人民广场区域地处长春市主中心核心地段,自伪满时期新京规划以来,人民广场区域的小卖商业街和商管街的核心定位就一直引领着长春市的商业发展,时至今日,地位依然不可撼动。然而,随着长春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提出,人民广场区域面临着“中心不中心”、功能配套落后、历史建筑保护等问题。如何通过城市设计,打造城市主中心,提升城市整体服务能级与品质,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2  规划难点与创新

2.1 老城区VS新发展

长春市是典型的单中心城市,人民广场区域是长春市的老城区,同时又是长春市的主城区,拥挤的交通、老化的市政配套,现在的人民广场区域已经支撑不了长春市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需求。如何解决老城区与新发展之间的矛盾,是本次规划工作的一个难点。规划总结现状十大问题,逐个攻破,并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城市设计方案,整体解决区域发展问题。

2.2 历史VS未来

人民广场区域100公顷研究区域内拥有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20余处,如何处理历史与未来之间的关系,这又是一个难题。规划采用“让历史的回归历史、让未来的面向未来”的规划思路,整合历史建筑与公共空间形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内涵的公共空间体系,并改造老旧建筑,赋予新功能形成历史与活力并存的城市主中心。

2.3 规划构思

规划从历史文化和区域格局的视角切入,以旧城更新为契机、以解决问题和项目落地为导向,针对片区出现的总体定位、街区风貌、高度控制、共享空间、历史建筑、新建建筑、细节控制、地下空间、交通和市政10个方面的问题,逐一提出城市设计解决方案,着重而系统地解决“城市中心不中心”的问题。最终通过精细化、人视尺度的、具有极强可操作性的城市设计与导则控制,塑造体现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形象与气质的城市名片(见图1)。

3  主要内容

3.1 总体定位

在三个维度上对该区域进行重新定位。宏观上,人民广场城市中心应成为实现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构想的一面旗帜,实现老城活力复兴的战略引擎,连接新民大街、人民大街和大马路三大历史街区的文化纽带,体现长春城市性格的“烫金名片”。中观上,应成为具有独特文化特征与故事性的“长春第一街区”,体现历史记忆、文化底蕴、城市活力以及新文化新生活,打造“大气精致”的新长春。微观上,改变原有单调的生活方式,使其变得丰富多彩,实现文化穿越与交融,构建 “精彩长春”。

3.2 街区风貌

城市风貌以整体控制与分区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在整体上将风貌定义为“大气精致、包容得体”,大气舒朗的街区格局、細节精致的建筑品质、新老建筑的包容协调、功能属性的得体表达,体现出长春独特的城市格局和面貌。在风貌分区上,分为:核心历史风貌区、现代商务风貌区、时尚活力风貌区、城市宜居风貌区,四个主要风貌控制区域,以反映不同职能所体现的相应特征。

3.3 高度控制

本次设计中,对于新建建筑高度和城市天际线的设计,充分体现出打造真正的城市中心的意图。在研究了国内外众多城市天际线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区域内建筑高度与天际线控制原则,即:连续可读、建筑群像、有制高点、特征鲜明。其次,在高度控制上以高度分区的原则进行总体控制。同时,确定了所有建筑的高度数值,以重塑长春城市中心天际线。

3.4 共享空间

本次设计中,将共享空间作为重要城市触媒来定义,体现城市的开放性、公共性和活力。主要采取体系化规划开敞空间、增加开敞空间节点、增绿、立体过街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将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5 历史建筑

本次规划设计研究范围隶属于人民大街历史文街区范围内,并包含20余处历史建筑。本次设计确定了对历史建筑的三类措施:保持现貌、保持现功能;整饬现貌、恢复原功能;整饬现貌,赋予新功能。同时,重点研究了国内外新老建筑结合的多项案例,得出了四项结论:历史建筑周边可以新建超高层建筑,但后退一定距离、历史建筑与新建筑距离保持在20m以上为宜,最小距离不宜低于15m、新建筑与历史建筑可以采取对比、协调两种方式求得共存、历史建筑与新建筑关系通常有四种方式:贴建、连接、背景、后退。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历史文化脐带区域,以达到保护历史、保存文化、延续血脉的作用。

3.6 新建建筑

新建建筑控制以“真实得体 有机更新 织补城市 合理增量”为原则,强调新建筑的自身建筑性格和特点,同时与已有城市环境有机结合,共融共生。在设计中,确定了所有新建建筑的指标控制数值、体量、色彩材质、出入口等一系列要素。

3.7 细节控制

在细节控制上,结合街道家具、街道小品、城市雕塑、广告牌匾、植物配置等进行分析,确定了“历史底色、文化特色、现代设计”的原则,遴选出可供选择的意向建议,并且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街道家具以供参考。

3.8 地下空间

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是本次设计中的重点之一。人民广场及重庆路区域地下空间现状目前存在各自独立、互不连通、开发程度低、便利性差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城市新的发展和城市中心的开发, 在地下空间层面上,采取了充分挖掘潜力、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的方式,通过设计地下商业街(重庆路主线中端)、地下廊道(连通现有建筑地下商业)、结合地铁的地下步行交通网络,以及引入地下市政综合管廊与交通环廊,在极大程度上达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效益最大化。

3.9 交通调整

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形成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交都市体系;建立完善的静态停车设施;打造安全、宜人的行人系统,保障人流活动的快捷、方便、舒适。建设立体过街设施,避免人车交织;建筑商业部分用空中连廊连接,缓解高峰地面交通压力;实现人车分流,客货分流,内外交通分流,做到有序、高效、舒适、安全、宜人。

3.10 市政改造

现状市政设施齐全,但资源不足、管网复杂,影响未来区域内的建设。因此应对其统筹规划,整合道路管网,满足城市设计的负荷需求,合理规划市政。

4  结语

历史街区与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有形财富,在新的城市发展中,如何有效实现历史的保护与再利用,使其文化价值得以升级与延续,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与研究的课题。我们应探索更多的思路与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专属的解决路径,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历史的保护与利用。

参考文献

[1] 王林,莫超宇.城市更新和风貌保护的城市设计与城市治理实践[J].规划师,2017(10):56.

[2] 舒薇,李铌,李向阳.基于文脉视角的历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思考[J].中外建筑,2019(2):134.

猜你喜欢
城市设计老城区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关系探讨
高铁车站站前广场城市设计探讨
城市设计视角下的街道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老城区科技企业上市的促进政策探讨
调蓄池在新老城区雨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老城区街巷整治后评价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