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64排CT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漏斗胸患儿术后右心功能改善的可行性

2019-01-31 05:46魏骊铮何文姬曹彦洁闵杰青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尖瓣右室心功能

魏骊铮,何文姬,曹彦洁,王 鹏,闵杰青(通讯作者)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功能科 云南 昆明 650228)

在所有小儿的胸廓畸形疾病中,漏斗胸是最常见的,漏斗胸患儿胸骨向后凹陷,胸壁长期压迫心脏,右心室在胸骨后方,极易受凹陷的胸骨压迫,可引起右心功能减低,严重压迫者需要通过手术矫治;另一方面,患儿因身体缺陷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漏斗胸患儿是否需要手术,何时手术,如何评价术前及术后的心脏受压程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选取了我院2015年—2017年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漏斗胸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利用CT及UCG评价漏斗胸患儿术后心脏受压改善程度的可行性,最终得出了下文所示结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我院2015年—2017年接受胸外科手术的漏斗胸患儿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14.4岁,平均年龄为7.12,年龄均没有统计学价值。纳入标准:(1)经胸外科诊断为漏斗胸;(2)患儿在手术前心电图无异常;(3)患儿术前检查包括胸部CT、TTE等,检查时间在手术前一星期内全部完成;排除标准:(1)患儿在手术前曾经服用过可能对心脏功能造成影响的药物或者曾经接受过其他形式的手术治疗;(2)患儿在手术前两个月至检查前存在心电图异常。(3)合并除卵圆孔未闭外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1.2 方法

胸部CT检查方法主要采用了CE LightSpeed VCT 64排CT扫描系统,要求等待检查的患儿采用仰卧位,双手自然上举,扫描后得出的数据传输到AW4.3工作站,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应该同时由两名医师同时完成数据测量工作。测量指标为漏斗胸患儿的心脏指数

(胸骨最凹处与相应胸椎前缘距离值a、胸廓宽径最大值b、Haller指数b/a),TTE采用PhilipsiE33超声仪,探头频率选用5MHz和7MHz。患儿保持平卧姿势,在患儿安静状态下选取其胸骨旁的四腔心切面及左室长轴切面,分别测量患儿三尖瓣环径、三尖瓣环位移(TAPSE)及右室舒张末径(RVD)。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研究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服从正态分布的临床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进行检验,对计数资料则使用卡方进行检验,若P<0.05代表该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CT检查漏斗胸患儿组结果分析

术后患儿CT评价指标均出现明显改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其中b下降幅度最大,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漏斗胸患儿组术前与术后CT评价指标结果(±s)

表1 漏斗胸患儿组术前与术后CT评价指标结果(±s)

手术前后 CT评价指标a b b/a术前 15.93±0.78 59.01±0.94 3.92±0.56术后 16.8±0.73 49.77±0.58 2.6±0.44 t 8.22 84.49 18.72 P<0.01 <0.01 <0.01

2.2 TTE检查漏斗胸患儿组结果分析

术后患儿TTE评价指标中的RVD,TAPSE以及三尖瓣环径均出现明显改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其中右室舒张末径及三尖瓣环径上升幅度最大,具体数值见表2。

表2 漏斗胸患儿组术前与术后TTE评价指标结果(±s)

表2 漏斗胸患儿组术前与术后TTE评价指标结果(±s)

手术前后 T T E评价指标右室舒张末径(m m)三尖瓣环径(m m) T A P S E术前 9.5 1±0.2 8 1 7.5 5±3.5 3 1 8.7 2±4.4 0术后 1 0.2 1±1.4 5 1 9.6±3.6 1 2 0.2 5±2.5 5 t 4.7 9 4.1 0 3.0 4 P<0.0 1 <0.0 1 <0.0 1

3 讨论

近年来,漏斗胸的患病概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微创手术虽然具有较好的矫正效果,但是对于临床上对心室的测量及功能评估历来都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常规超声评价心功能特别是右心功能存在极大的局限性,而超声评价漏斗胸患儿右心功能是否异常,国内还未有儿童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利用64排CT及TTE评估漏斗胸患儿的术后,由于检查具有无创性、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更能客观提供右心室的收缩功能情况,可以早期发现漏斗胸患儿的右心室异常情况,从而及时对患儿进行干预治疗,避免因治疗延误导致患儿出现相关并发症,给患儿家庭及社会节约了后期治疗并发症所需的费用,也可减少患儿因身体外貌的缺陷带来的心理影响,提高患儿生活质量。能够很好地评价手术效果,心脏超声则具有操作步骤简单、对患儿造成的身体损伤小等优势,在患儿术前术后心脏形态评价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本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术前,术后漏斗胸患儿的三尖瓣环位移、三尖瓣环径及Haller指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且术前术后指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价值(P<0.05)。因此通过改研究,临床可以通过测量三尖瓣环位移、三尖瓣环径及右室舒张末期横径与联合Haller指数评估漏斗胸患儿术前术后心脏改善形态情况及右心功能变化。

本研究虽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关于利用CT及心脏超声评价漏斗胸患儿术后心脏受压改善程度的可行性及右室功能改变领域的研究空缺,但是由于术后钢板遮挡及肺气等因素影响,超声切面显示不满意,存在超声测量右室功能参数不准确的。其次,患儿的年龄分布不均匀,而事实上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心脏心态以及心肺功能、呼吸变化功能等可能出现差异,这些因素可能会对后期实验数据造成影响。再次,实验组漏斗胸患儿都是手术前和手术后都没有任何心肺症状的患儿,因此不能针对幼儿接受胸外科手术后心脏症状、心肺功能改善情况展开评价,评价指标不够完善。最后,没有对患儿术后的心脏功能恢复程度进兴长期随访。

4 结语

综上所述,漏斗胸一直都是困扰儿童正常成长和健康发育的疾病之一,由于患有漏斗胸,儿童的胸廓外观会受到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患儿的自卑心理,不利于患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漏斗胸可能引发的心脏压迫会导致患儿心肺功能、呼吸交换功能不健全,患儿甚至无法正常投入到学习生活中。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利用64排CT及心脏超声评价漏斗胸患儿右心室功能及术后受压改善程度的可行性,发现CT及心脏超声都可以作为漏斗胸患儿选择手术时机及术后恢复的评价依据,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和运用价值。

猜你喜欢
三尖瓣右室心功能
儿童右室流出道微静脉性血管瘤1例
合并三尖瓣中重度反流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疗效评价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肺动脉高压右室圆周应变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三尖瓣返流的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二尖瓣外科术后晚期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的探讨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