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祖大寿(上)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祖大寿墓调查记

2019-01-31 01:23林梅村
紫禁城 2019年1期
关键词:永泰

林梅村

郝春阳

林梅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

郝春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

二〇一八年夏,应多伦多大学东亚系沈辰教授邀请,我们赴多伦多、温哥华走访高校,考察当地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文物,收获巨大。不过,感触最深的却是在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凭吊祖大寿墓。

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一日,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播出过关于此墓的纪录片,题为《流失海外的国宝———— 祖大寿墓园》。封尘百年的祖大寿墓,一时间成为「网红」。不过,有研究者质疑,认为「祖大寿最后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诰赠为镇国将军。同时顺治下旨,护送祖大寿灵柩回归故里。因此,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将军墓并不是祖大寿的墓葬。……祖大寿的墓葬位于今辽宁省兴城市,而在大洋彼岸加拿大的是他子侄的墓葬」。(赵芷仪《祖大寿真实墓地考》,《兰台世界》二〇一七年第三期,第一〇一~一〇三页)回京后,翻检史料和考古报告,获悉顺治十三年四月,祖大寿在京城病故,葬于京郊清河镇永泰庄。顺治十六年三月,镇国将军祖公茔地在祖大寿家乡宁远(今辽宁兴城)落成后,祖大寿墓从京郊永泰庄迁葬兴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清代品官墓正是祖大寿迁葬前的在京陵墓。我们先从祖大寿墓如何流失海外谈起。

乱世出英雄

十七世纪中叶,风雨飘摇中的明王朝气数已尽,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四川有杀人如麻的张献忠称雄一方,中原是咄咄逼人的李自成起义军,南海有虎视眈眈的郑芝龙海上帝国,关外则是不断挑起战争的努尔哈赤后金政权。后金以凶悍残忍而著称,攻占辽沈后,抢掠财产,滥杀无辜。被俘汉人强迫剃发易服,沦为奴隶。辽民不堪奴役,奋起反抗,导致后金社会动荡不安。皇太极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先征服朝鲜和漠南蒙古,以解攻明后顾之忧。另一方面,皇太极对明朝败将不再一味杀戮,而是招降,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

明末蓟辽督师袁崇焕,实施「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修城屯田,以屯养战。(张廷玉等编《明史·袁崇焕传》卷二五九,中华书局,一九七四年,第六七一三页)祖家四代皆辽东抗清名将,袁崇焕被朝廷「诛杀」后,祖大寿便成了辽东卫所的领军人物。祖大寿本名祖天寿,字复宇,宁远人,为吴三桂的舅父。崇祯元年,禁用「天」字取名,改名祖大寿。(常虚怀《明末将领祖大寿改名问题探源》,《历史档案》,二〇一五年第二期,第一二六~一二九页)关于祖大寿的生卒年月,日本东洋文库藏《左军都督府·辽东都司·宁远卫选簿》记载:「祖天寿,指挥佥事。祖仁,系指挥佥事祖刚下操舍。祖承训,系祖仁男补前役。祖天寿,万历二十一年十月,大选过宁远卫指挥佥事一员。祖天寿二十五岁,滁州人,系疾署都指挥同知祖承训嫡长男。」(于志嘉《明代军户世袭制度》,台湾学生书局,一九八七年,第四四八页)可知祖大寿生于隆庆三年(一五六九年)。《清史稿》记祖大寿卒于顺治十三年(一六五六年),那么他享年八十八岁。(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二三四「列传二十一」,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第九四二八页)

崇祯四年(一六三一年),皇太极派兵围攻大凌河城(今辽宁凌海市),「被围将及三月,城中食尽,杀人相食」。大凌河城守将祖大寿诈降,回锦州后反叛,镇守边关达二十一年。一六三六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崇德六年(一六四二年),锦州粮草断绝,援军无望,祖大寿再次降清。翌年,皇太极将汉军扩充为八旗,成为清朝三军之一。《清史稿》记载:「大寿初未有子,抚从子泽润为后。其后举三子,泽溥、泽洪、泽清。泽清叛应吴三桂,语见《三桂传》。」顺治元年(一六四四年),祖大寿及其子嗣「从龙入关」,纷纷在京城安家立业,死后亦葬于京城郊外。

清世祖入关后,在京城实行满汉分城而居的政策,强迫汉人官民迁居外城,让满清八旗子弟入居内城。不过,祖大寿之类的「八旗投充汉人」例外。清朝政府分别于顺治元年、顺治四年和康熙八年,三次强行大规模圈占京郊方圆五百里以内的土地以安置满清贵族、勋臣和满蒙汉八旗兵丁。《清会典·户部》记载:「近畿五百里内,当明季兵燹之后,野多旷土,定鼎之初以锡,群策群力,垂为世业。墟市不改,邱冢如故,有民田犬牙相错者,取别州县闲田易之,俾旗人各安其业,以正经界,其征输之籍尽除之。」(《大清会典》卷十「户部」,书同文影印文渊阁四库本,叶一)于是清廷派官员跑马圈地,用绳索丈量所经之地。这些原本由汉人耕种的土地经圈占后便成了所谓的「官地」。清朝政府再将其分赐给八旗子弟,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张中华《北京考古史·清代卷》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二〇一四年,第三二五~三二六页)

阅读链接

清代京城居住区的划分

◎ 《日下旧闻考》卷三十七引《八旗通志》云:“顺治元年(一六四四年),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分列八旗,拱卫皇居。镶黄居安定门内,正黄居德胜门内,并在北方。正白居东直门内,镶白居朝阳门内,并在东方。正红居西直门内,镶红居阜成门内,并在西方。正蓝居崇文门内,镶蓝居宣武门内,并在南方。盖八旗方位相胜之义,以之行师,则整齐纪律;以之建国,则巩固屏藩,诚振古以来所未有者也。”

——【清】于敏中等编《日下旧闻考》第一册,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第五七八页

祖大寿及其子嗣所获「官地」在京郊清河永泰庄(今清河镇永泰里小区)、南马坊村(今清河镇宝盛里小区)、朝阳门外(亦称左安门外)、右安门外铁匠营(亦称右安门外草桥),其墓地则分别建于各自所获「官地」。{李洵《祖大寿与「祖家将」》,《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九年第二、三期合刊,第一五九~一六五页;(日)绵贯哲郎《再论祖大寿与「祖家将」》,《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二〇一七年第十一期,第二六~四〇页}

祖大寿长子祖泽润,实为过房侄儿,大凌河之役降清,官至正黄旗固山额真(都统)。随清军入关,定居京城德胜门内。顺治中,与和硕英亲王发生冲突,一度削职为民。顺治五年二月「乙酉,固山额真祖泽润解任,仍削世职,以诬和硕英亲王(努尔哈赤十二子阿济格)倚势勒索房价故也」。(《清实录·世祖实录》卷三六,书同文影印故宫小红绫本,叶七正)顺治七年十二月,和硕英亲王阿济格乘摄政王多尔衮病死之机欲谋乱,夺政失败。祖泽润得以平反昭雪,官复原职。顺治八年二月「乙巳……遏必隆、希尔艮、希福、祖泽润、雅赖、纳穆海、噶达浑、敦拜、觉善、马喇希法喀诉其革职、解牛录任及籍没家产,悉属冤枉。部议俱复职及牛录任,各还家产。奏入,得上(谕)曰:依议。遏必隆授拜他喇布勒哈番,家产悉还。希尔艮,授为一等阿达哈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希福,授二等阿达哈哈番。祖泽润,授为二等精奇尼哈番」。(《清实录·世祖实录》卷五三,书同文影印故宫小红绫本,叶十八背)顺治十二年「八月丙辰,免灵丘县灾赋。癸亥,以阿尔津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同卓罗驻防荆州,祖泽润防长沙」。(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五「本纪五·世祖本纪二」,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第一二一页)顺治十七年十月,从征云南病故,归葬德胜门外永泰庄北大山子墓地。

次子祖泽溥,实为长子,吴三桂的表弟。清军入关后才归降,入正黄旗,不能居京城内,定居右安门外祖家庄,其墓志在北京丰台区铁匠营发现。清沈荃撰文,杨正中正书,梁清标篆盖,刘光扬镌刻。墓志首题:「皇清诰封光禄大夫原任总督福建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一品加二级龙渊祖公墓志铭。」三子祖泽洪,隶镶黄旗,定居京城安定门内,葬于安定门外坝河。侄儿祖泽远,祖大定三子,初为明参将,袁崇焕军中大将之一。大凌河之役随祖大寿降清,官至镶白旗副都统,定居京城朝阳门内,葬于朝阳门外。

养子祖可法,大凌河之役随祖大寿降清,官至正黄旗副都统,定居京城德胜门内。《清史稿·祖大寿传》记载:「可法,大寿养子。初质于我师。及降,授副将,隶正黄旗。顺治初,从入关,击走李自成,命以右都督充河南卫辉总兵。自成兵掠济源、怀庆,总兵金玉和战死,可法赴援力战,自成兵乃引去。进都督,充镇守湖广总兵,驻武昌。以疾解任,卒,谥顺僖。」(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二三四「列传二十一」,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第九四二八~九四二九页)

据《北京名胜古迹辞典》介绍,「祖家坟在海淀东升乡马坊村东一公里处,为清初祖大寿家茔地」。(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编《北京名胜古迹辞典》,燕山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第三〇一页)殊不知,祖大寿墓在海淀区清河镇永泰庄北,而马坊村东一公里的祖家坟实乃祖可法墓。为了和小汤山镇马坊村相区别,海淀东升乡马坊村今称南马坊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墓地尚存宝顶残部,又称高碑山子。墓前原立有满汉双语碑铭,题为「三等精奇尼哈番谥顺僖祖可法碑」。此碑扑倒在地,部分为泥土掩埋,露出地面碑文读作:「 ……男用的祭物,所以励忠,盖甚备也。尔祖可法原系锦州/(副将)……中后所备屯卫七城,族本固山。红衣炮遂□/ ……先遣,授镇守湖广等处总兵官。尔能勤劳茂□ 。……其昭垂无数哉。」{录文据祖可法碑照片,参见石仪天下《清河永泰庄的祖可法家族墓》网络版(http://blog.sina.com.cn/shiyitianxia)}二〇一八年九月,我们赴实地调查,获悉此碑不久前运至北京海淀区文管所保存。祖可法之子祖永烈,正黄旗都统,葬于祖可法墓东南五十米处。二〇一八年九月,我们赴实地调查,此墓宝顶和石像生已不知去向,只有满汉双语神道碑耸立原地。汉碑读作:「维康熙十九年闰八月初三日,皇帝遣礼部员外郎黄懋谕祭都统一等精奇尼哈番加三级祖永烈之灵,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卹死报勤,国家之盛典。尔祖永烈,性行纯良,才能称职,方冀遐龄,忽焉长逝,朕用悼焉,特颁祭葬,用展哀悰。呜呼!宠锡重垆,庶享匪躬之報;名垂信史,聿昭不朽之荣。尔如有知,尚克歆享。」

四子祖泽清,吴三桂的表弟,祖大寿降清后,随父归顺后金政权。康熙六年(一六六七年),担任广东高雷廉总兵,辖高州、雷州、廉州等地域的绿营军队。三藩之乱,随表哥吴三桂反清。《清史稿·吴三桂传》记载:「克高州,获泽清及其子良楩,送京师磔死。」(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四七四「列传二百六十一」,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第一二八五二页)在祖大寿子嗣中,祖泽清是唯一的叛清者。《清史列传》中把他和吴三桂一起列入《逆臣传》。

流失海外

祖大寿生前命运多舛,死后亦不得安宁。一九一九年,在天津做生意的英国皮货商克劳弗斯(George Crofts),接受安大略考古博物馆查尔斯·柯雷利(Charles Trick Currelly)馆长委托,在中国购买一座明清时代贵族陵园。克劳弗斯到北京后,有人自称祖大寿后人,向他兜售明末清初风云人物祖大寿之墓。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说此墓购买自北京右安门外铁匠营,不一定正确。据鲁克思(Klaas Ruitenbeek)和杜泽宁调查,这座清代品官墓实际上买自北京清河镇永泰庄。(Klaas Ruitenbeek, “Mansions in Life and in Death”, in: Jerome Silbergeld and Dora C.Y. Ching (ed.), The Family Model in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p.230;杜泽宁《京北畿甸清河镇》,学苑出版社,二〇一六年,第九〇~九一页)整座墓计有:八方石宝顶、琉璃花门、石五供各一件,二柱门、石翁仲和石骆驼各一对,总重量达一百五十吨。克劳弗斯将它们运到天津装船,远渡重洋,一九二一年整体倒卖给了安大略考古博物馆。(Tessa Derksen, Iconic: The Must-See Treasures of the ROM, Royal Ontario Museum, 2009, p.35)

今天的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由多伦多大学五家博物馆联合组成,藏有中国文物约四万一千余件。所谓「安大略考古博物馆」,即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世界文化和艺术部的前身。祖大寿墓由此成为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明星展品。清袭明制,祖大寿墓八方石宝顶,与北京石景山明太监田义墓西附葬墓八方石宝顶如出一辙。(这座八方石宝顶属于明太监田义墓西边一座附葬墓,现藏北京石景山区明太监田义墓博物馆,参见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编《北京名胜古迹辞典》,燕山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第四三八页)显然,祖大寿墓采用了明代品官墓园制度。

阅读链接

清代品官墓等级制度

◎ 一品茔地九十步,封丈有六尺,递杀至二十步封二尺止,缭以垣。公、侯、伯周四十丈,守茔四户;二品以上周三十五丈,二户;五品以上周三十丈,一户;六品以下周十二丈,止二人守之。公至二品,用石人、望柱暨虎、羊、马各二,三品无石人,四品无石羊,五品无石虎。其墓门勒碑,公、侯、伯螭首高三尺二寸,碑身高九尺,广三尺六寸,龟趺高三尺八寸。一品螭首,二品麒麟首,三品天禄辟邪首,四至七品圆首方趺。……刻圹志文用石二片,一为盖,书某官之墓;一为底,书姓名、乡里、三代、生年、卒葬月日及子孙葬地。妇人则随夫与子孙封赠。二石相向,铁束,埋墓中。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九三“志六十八·礼十二·品官丧礼”,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第二七二三页

永泰庄祖氏墓地石宝顶高达五米,清代一尺合三十二厘米(邱光明著、张达明译《中国古代计量史图鉴》,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五年,第一九一页),故石宝顶高约合一丈六尺。按照《清史稿·礼十二·品官丧礼》所记的清代品官墓等级制度,此墓必为清代正一品官员墓无疑。祖大寿墓早年被盗,墓志下落不明,神道碑和部分石像生似在顺治十六年三月随祖大寿墓迁葬宁远。在克劳弗斯拍摄的祖大寿墓照片中,永泰庄祖大寿墓地琉璃花门的北神道旁有石望柱,与北京石景山明太监田义墓石望柱十分形似,至少为二品以上官员墓。

从清东陵的顺治和康熙陵、北京明太监田义墓陵园布局看,明清陵园石宝顶与琉璃花门之间为二柱门,位于琉璃花门以北不远的正中神道上。(孙大章《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五卷「清代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二〇〇四年,第二六一页)永泰庄祖大寿墓与北京石景山明太监田义墓二柱门相似,由两根四棱柱形石柱、两垛浮雕麒麟墙和一个夹楼构成,如今只剩下两垛浮雕麒麟墙。祖大寿二次降清后,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长子祖泽润官至汉军正黄旗固山额真,皆为清代正一品大员。(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二三四「列传二十一」,中华书局,一九七七年,第九四二七页)不过,祖大寿位居祖氏家族之首,祖泽润墓的规格不会超过祖大寿墓,那么永泰庄清代品官墓必为祖大寿墓无疑。

祖大寿在京府邸与葬地

崇德六年(一六四二年),祖大寿再次降清后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官,理应定居京城德胜门内。由于祖大寿叛服无常,清廷存有戒心,故将其安置在京城西直门内正红旗居住区,以便将他与汉军正黄旗子弟分离。清末震钧《天咫偶闻》记载:「祖大寿故居,在祖家街,今改为正黄旗官学。其屋全是旧制,听事、正寝、两厢、别院,一一俱在。屋中装饰皆存,昔制足令观者兴故家乔木之思。」(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第一二七页)

祖大寿故居在今北京西城区赵登禹路富国街(旧名祖家街)三号,本为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住宅,后改为祖氏祠堂。{顺治十年,吴应熊与皇太极第十四女建宁公主成婚。吴应熊的驸马府在北京西城区小石虎胡同三十三号。明朝末年是崇祯朝大学士周延儒的住宅。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十三年四月,「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逆臣传·吴三桂传》,中华书局,一九八七年,第六六三九页)乾隆四十二年,吴应熊的驸马府改为镇国公绵德府。一九一三年,蒙藏院在此开办蒙藏专门学校。(李路珂等编《北京古建筑地图》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二〇〇九年,第一七六页)}祠堂坐北朝南,前院北房五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后院北房五间;东西两侧有耳房各两间,东西配房各三间。西跨院有北房七间,南房三间。雍正八年,在此设正黄旗官学,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曾供职于该校。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改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今北京市第三中学),著名作家老舍就在该校就读。(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编《北京名胜古迹辞典》,燕山出版社,一九八九年,第一六七~一六八页)祖大寿故居门外有石狮和上马石各一对(如今上马石只剩下一个),院内门当浮雕麒麟与祖大寿墓二柱门浮雕麒麟甚为相似。

在克劳弗斯拍摄的祖大寿墓地照片中可见琉璃花门上原有四个户对(门楣上突出的柱形构件),与京城祖大寿故居大门的户对相似,但博物馆中展示的祖大寿墓琉璃花门没能正确复原。此外,这个琉璃花门还镶嵌有满汉双语门额,可惜克劳弗斯所拍照片字迹模糊不清。汉文开头部分释读为:「皇清诰封光禄大夫……」满文最后几字可见:「……gong ni eifu」(公之墓),那么门额全文为:「皇清诰封光禄大夫祖公之墓。」(Klaas Ruitenbeek, “Mansions in Life and in Death”, in: Jerome Silbergeld and Dora C. Y. Ching (ed.), The Family Model in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pp.230-238)据此,有研究者认为这个琉璃花门属于祖泽润之墓。(颐和吴老《被误读百年的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里的「祖大寿墓」》,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b09aa0102wjbx.html))不过,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清代品官墓石雕皆为祖大寿墓之物,祖泽润墓的规格不会超过祖大寿墓。因此,这个琉璃花门必属祖大寿墓无疑。从兴城祖大寿墓残碑看,这个双语门额应当复原作「皇清诰封特进光禄大夫祖公之墓」。

关于祖大寿葬地,文献有三条记载。第一,清康熙抄本《祖氏家谱》记载:祖大寿卒于顺治十三年四月十五日申时,寿七十有八(实为八十有八)。葬于宁远西河右岸(今兴城西河南岸),即镇国将军祖公茔。{清·祖建极重修《祖氏家谱》八册,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康熙四十一年抄本(Cf. Klaas Ruitenbeek, “Mansions in Life and in Death”, in: Jerome Silbergeld and Dora C. Y.Ching (ed.), The Family Model in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3, pp.230-238)第二,《清实录·世祖实录》记载:顺治十三年六月「丁亥……予故精奇尼哈番祖大寿祭葬。照汉官一品大臣例,仍加祭二次」。(《清实录·世祖实录》卷一〇二,书同文影印故宫小红绫本,叶三背)第三,《民国兴城县志》抄录了兴城祖大寿墓前所立顺治十三年谕祭碑,其文曰:「镇国将军祖大寿墓碑文:惟顺治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皇帝遣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知府罗廷屿,谕祭故精奇尼哈番品级祖大寿之灵。曰:『惟尔持身敬慎,秉性老成;方且蒙忧,忽焉告殒。爰颁祭葬,用表哀崇;永奠佳城,灵其来享。』岁次己亥(顺治十六年)三月吉日立。」(恩麟、王恩士、杨荫芳编《兴城县志》卷十五,兴城华昌印刷局,一九二七年,第九页)

人们不禁要问,祖大寿死后两个月,顺治皇帝在什么地方以汉官一品大臣的规格谕祭祖大寿?祖大寿死后四个月的漫长时间里,他的尸体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三年之后才在宁远祖大寿墓前树立顺治十三年谕祭碑?我们认为,祖大寿生前就在京郊清河镇永泰庄营造祖氏墓地。中国古代官员生前建「寿藏葬」不乏其例,如南京市江宁区祖堂山南麓明代太监洪保寿藏葬。(王志高、陈大海等《南京市祖堂山明代洪保墓》,《考古》二〇一二年第五期,第四一~五二页)如前所述,顺治中,祖泽润与和硕英亲王发生冲突,一度削职为民,他生前不可能在京郊永泰庄大规模兴建墓园。顺治十三年六月,清世祖以汉官一品大臣的规格谕祭祖大寿墓就在清河镇永泰庄。三年之后,宁远西河「镇国将军祖公茔」落成,于是祖大寿墓从京郊迁葬宁远。这就是为什么三年后才在兴城祖大寿墓前立顺治十三年谕祭碑之原因所在。(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永泰
北美蓝莓落户永泰
要为更多人造好房子——访江苏永泰建造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奚友方
台专家探访永泰庄寨
福州永泰以节庆活动为载体促旅游发展
我们成了好朋友
想装爷爷没装成
大和小
小月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