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主产区生产比较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9-01-31 05:33陆光米刘国华朱再清
中国棉花 2019年1期
关键词:棉区主产区长江流域

陆光米,刘国华,朱再清

(1.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阳550002;2.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阳550009;3.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武汉430070)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主产区棉农收入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面临面积下滑、比较效益不佳、产区间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差距大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强调“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等改革方向,也适用于解决目前我国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变化不但影响棉农收益、生产决策,而且对棉花生产布局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我国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学者对农产品生产比较效益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农作物生产比较效益并不低:唐茂华等[1]从实际物质成本与隐性虚拟成本、现行核算体系与加入补贴收入2个角度对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进行分析,指出基于2种成本收益核算框架测度出来的农业比较收益都不低。范成方等[2]基于1998―2010年的成本收益数据,对粮食、油料、蔬菜和苹果4种农产品的生产比较效益进行分析,指出从农业内部角度看,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并非持续下降,粮食相对油料、蔬菜及苹果的比较收益差距呈不断缩小趋势;王晓伟等[3]通过比较新疆与其他6个主产棉省份的棉花生产情况,指出新疆棉花生产效益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我国农产品生产比较效益较低:李首涵等[4]指出不论是基于农业生产项目视角,还是基于劳动工日报酬视角,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均低于苹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朱忠贵[5]也指出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较低,粮食收入已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白岩等[6]指出目前我国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不平衡、质量效益不充分,以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为例,深入剖析影响棉花生产变迁的国际、国内及棉花自身等因素;王广春等[7]指出近年来山东省植棉效益较低,并对制约棉花生产效益的因素进行分析;王延琴等[8]研究表明我国棉花生产价格波动巨烈,成本居高不下,植棉效益较低,棉农生产积极性不高。也有相关学者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钟甫宁等[9]分析指出棉花与其他竞争作物的价格比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较大;员臻等[10]指出棉花播种面积和农用机械总动力对棉花综合生产能力产生正向影响,而受灾面积起负面影响。

上述研究对本研究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但仍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笔者认为主产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变化是生产投入、产出、市场、自然、技术、政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研究选取国家把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甘肃)等列为我国棉花重点生产地区后的1989―2016年为时间区间,分析我国主产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

1 我国主产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现状及特点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前,长江流域棉区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20世纪80年代,我国棉花生产布局逐渐向黄河流域棉区转移;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1988年国务院决定将新疆列为国家重点棉花生产基地后新疆棉花播种面积逐年增加,朱再清等[11]研究也发现我国棉花主产区向西北内陆地区迁移。近年来棉花生产不断向西北内陆棉区转移,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播种面积则逐渐缩减。对此,本研究综合各产区棉花生产效益、播种面积、产值等情况,分析时长江流域棉区选取江苏省、安徽省和湖北省,黄河流域棉区选取河北省、山东省和河南省,西北内陆棉区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同时,用单位面积(666.7 m2)产值、成本投入及单位面积净利润(666.7 m2)等指标来衡量棉花生产效益。为了更好反映主产区间生产比较效益的差异,在比较产值、总成本及净利润时,均按不同产区选取的省份平均值计算。

1.1 主产区棉花单位面积产值比较

1989―2016年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单位面积产值均高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且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棉花生产重心向西北内陆棉区转移初期,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是长江流域棉区,分别比西北内陆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高14.57%和25.04%。此后除了2002年西北内陆棉区比长江流域低4.9%外,其他年份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单位面积产值均比其他2个棉区高,2013年差异最大,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单位面积产值分别比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高41.75%和44.36%(图1)。从发展趋势上看,3个棉区棉花单位面积产值均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

图1 3个主产区棉花单位面积(666.7 m2)产值比较

1.2 主产区棉花生产成本投入比较

3个主产区棉花生产成本投入均呈直线上升趋势。西北内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成本投入均逐年增加并在2016年达到最大值,相对1989年分别增长了11.18倍、9.69倍和12.52倍,其增长速率远高于产值增长速率。2002年以前,3个主产区棉花生产成本投入增长缓慢,且西北内陆棉区低于其他棉区。但2002―2016年3个主产区棉花生产成本均急剧上升,且在2002―2011年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成本投入均高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2012年以后,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成本投入升幅较大,显著高于西北内陆棉区,2016年2个地区生产棉花成本投入分别比西北内陆棉区高18.77和12.5百分点(图2)。

图2 3个主产区棉花单位面积(666.7 m2)总成本的比较

近年来主产区棉花成本投入上升显著,受人工成本增长影响较大。长江流域棉区棉花人工成本占生产总成本比重最高,且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均高于西北内陆棉区,1989―1998年间分别高出27.19和22.28百分点;1999―2010年间由于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成本的增加,其与另外两大棉区人工成本所占比重的差距有所下降;到2011―2016年间差距又有所回升,分别高出29.5和27.99百分点(表1)。

表1 3个主产区棉花单位面积人工成本占单位面积总成本的比例 %

1.3 主产区棉花单位面积净利润比较

3个主产区棉花单位面积净利润的波动趋势大致相似,但西北内陆棉区明显高于其他2个棉区。1989―2010年3个棉区棉花单位面积净利润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在2008年为最小值,在2010年达到最大值,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单位面积净利润均高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2010年分别高出19和8百分点。2011―2015年,3个主产区棉花单位面积净利润均是先直线下降后上升,且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花单位面积净利润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西北内陆棉区(图3)。

图3 3个主产区棉花单位面积(666.7 m2)净利润的比较

2 我国主产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2.1 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方向预判

根据前述文献综述可知农作物生产比较效益受生产投入、市场、自然、技术、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鉴于此选取如下指标分析各棉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及各指标对棉区间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影响的差异。

(1)播种面积。棉花播种面积的变动是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结果,既反映棉花上一年度生产效益的高低,也对本年度生产效益产生影响。若棉花播种面积增加,则说明棉农预判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好,即播种面积上升对其生产比较效益的作用方向为正;反之,则相反。

(2)单位面积产量(单产)。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是生产资料投入产出的直接体现,也是影响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重要因素。当产量提高时,棉农投入产出的效益就高,即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对其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方向为正;反之,则相反。

(3)价格。价格是影响生产效益的直接因素,当棉花出售价格高时,即棉花生产比较效益高,因此棉花出售价格对其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方向为正;反之,则相反。

(4)自然灾害。主产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高低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会受到较大影响,即自然灾害发生多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影响方向为负;反之,则相反。

(5)灌溉条件。我国北方棉区较为干旱,南方棉产区在棉花开花结铃的七八月份常有伏旱,有效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和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影响较大,灌溉条件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方向为正;反之,则相反。

(6)机械化水平。我国棉产区机械化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各产区棉花生产过程中机械投入费用也会存在差异,机械作业费用的多少直接影响棉花生产成本的投入,进而影响棉花生产比较效益。机械作业费用投入的越多,机械化水平越高,机械化水平与棉花生产效益成正相关关系;反之,则相反。

(7)政策。从我国棉花生产发展历史来看,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初衷是稳定市场和保证效益,但由于政策实施的长期性及农业生产的复杂性,国家政策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可能是正向,也可能是负面。本文主要考察国家取消棉花统购统销开展市场化改革(1998年)前的政策和市场化改革后的临时收储、目标价格等政策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程度。

(8)植棉收入占比。陈锡文[13]指出农民农业收入对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较小,但也有学者指出农民农业收入增加与作物生产效益提高协调增长。对此,本研究用棉花单位面积产值占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代表棉农植棉收入水平,若占比越高则说明棉花生产比较效益越高,即收入水平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为正;反之,则相反。

(9)农村农业就业人数。非农产业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棉花这一劳动密集型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在减少,进而影响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农村农业就业生产人数越多的产区说明植棉效益更高,即农村农业就业人数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为正;反之,则相反。

(10)棉粮(经)产值比。由于长江、黄河流域等棉花主产省份,人多耕地少,粮棉存在严重的争地现象,农民会根据不同作物的产值来调整生产,以获取最大效益。当粮棉产值比大于1时,棉花产值相对较高,即棉花生产比较效益较高,此时棉粮(经)产值比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为正;反之,则相反。

(11)棉粮(经)用工比。随着经济的发展雇工费用不断抬高,人工成本占总成本逐年上升,人工成本直接影响棉农植棉效益。若棉粮(经)用工比很大时,说明棉花成本投入较高,此时棉粮(经)用工比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是负向的;反之,则相反。

2.2 数据来源与计算说明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为1989―2016年长江流域(江苏、安徽和湖北)、黄河流域(河北、山东和河南)、西北内陆棉区(新疆和甘肃)的面板数据,主要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2]、《中国农业统计资料》[14]、《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5]、wind数据库[16]。其中,棉花受灾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棉花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棉花有效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棉花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棉粮产值比=棉花单位面积总产值/粮食单位面积总产值;棉粮用工比=棉花单位面积人工成本/粮食单位面积人工成本;棉经产值比=棉花单位面积总产值/经济作物单位面积总产值;棉经用工比=棉花单位面积人工成本/经济作物单位面积人工成本,各省份经济作物人工成本计算方法参考棉经产值比。

3 我国主产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模型构建与分析方法

根据上述影响因素理论分析、农业生产自身特点及朱启荣[17]对各地区种植业内部比较效益对棉花主产区生产布局的影响分析,本文建立了长江流域3省、黄河流域3省和西北内陆2省(自治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其一般形式如下(1)式:SCXYit=αio+β1BZMJit+β2CLit+β3JGit+β4SZMJit+β5GGMJit+β6JXHit+β7ZC1it+β8ZC2it+β9ZMZBit+β10NYRSit+β11MLCZBit+β12MLRGBit+β13MJCZBit+β14MJRGBit+Vi.式中:SCXYit(元)为第i地区第t年棉花每666.7 m2净利润,代表棉花生产比较效益。BZMJit(103hm2)为第i地区第t年棉花播种面积。CLit(kg)为第i地区第t年棉花每666.7 m2产量(单产)。JGit(元)为第i地区第t年每50 kg棉花平均出售价格。SZMJit(103hm2)为第i地区第t年棉花受灾面积,代表自然灾害。GGMJit为第i地区第t年棉花有效灌溉面积,代表灌溉条件。JXHit(元)为第i地区第t年棉花每666.7 m2机械化费用投入,代表机械化水平。ZC为政策虚拟变量,设t=1989―1998时,ZC1=1,t=其余年份时,ZC1=0(ZC1表示棉花市场化改革前国家实施的相应政策);当t=2011―2016时,ZC2=1,t=其余年份时,ZC2=0(ZC2表示棉花市场化改革后国家实施的相应政策)。ZMZBit为第i地区第t年棉花每666.7 m2总产值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植棉收入占比)。NYRSit(万人)为第i地区第t年农村从事农业人数。MLCZBit为第i地区第t年棉花每666.7 m2总产值与粮食平均每666.7 m2总产值之比(棉粮产值比)。MLRGBit为第i地区第t年棉花每666.7 m2人工成本与粮食平均每666.7 m2人工成本之比(棉粮用工比)。MJCZBit为第i地区第t年棉花每666.7 m2总产值与经济作物每666.7 m2总产值之比(棉经产值比)。MJRGBit为第i地区第t年棉花每666.7 m2人工成本与经济作物每666.7 m2人工成本之比(棉经用工比)。αio为第i地区的常数项,Vi为第i地区的随机扰动项。βi(i=1,2…12)分别代表各变量的系数。

模型分析中所运用的数据是各主产区的面板数据,当模型含有虚拟变量时通常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分析后,两两之间进行比较才具有意义和实际价值。鉴于此对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时,在对数据进行单位根平稳性检验,变量间进行协整检验之后,选取变截距固定效应估计方式,对主产区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3.2 面板单位根检验

选取LLC检验(Levin-Lin-Chu)和ADF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 test)对面板数据做单位根检验,原假设均为存在单位根,序列非平稳。从检验结果看,长江流域棉区的影响变量除了CL、JXH、ZC2是进行一阶差分后在1%检验水平上显著(平稳)外,其他变量均是原始变量为平稳变量;黄河流域棉区的影响变量除了JXH、ZC2是进行一阶差分后平稳外,其他变量均是原始变量为平稳变量;西北内陆棉区的影响变量除BZMJ、GGMJ、JXH和ZC2是一阶差分后平稳外,其他影响因素均是原始变量为平稳变量(表2)。

表2 各棉区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

3.3 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被解释变量SCXY为零阶单整,其单整阶数未高于任何一个解释变量,因此可检验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研究选取Kao检验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原假设H0均为变量间不存在协整关系。从检验结果(表3)看,变量均在1%水平上显著,拒绝原假设。因此,可以认为各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即存在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原方程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较精准且具有较好的经济学解释意义。

表3 Kao检验结果

3.4 模型估计结果

从模型估计整体结果(表4)看,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3个模型的拟合效果均较好,调整后R2分别为0.920、0.906和0.915,各影响因素与棉花生产比较效益高度相关。模型检验的F值分别为48.312、40.147和28.814,均大于各自的临界值,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能够很好地反映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变化。

(1)智能发育:采用GDS评分评价患儿智能发育情况,分别从语言、适应性、精细动作、个人社交、大运动5个方面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明智能发育越好。(2)社会适应能力:采用儿童适应行为能力量表(America Association of Mental Deficit-Adaptive Behavior Scale,AAMD-ABS)对患儿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价,分别从认知功能因子、独立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3个方面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表明社会适应能力越好。

表4 三大棉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影响因素模型估计结果

3.5 实证结果分析

3.5.1棉花播种面积(BZMJ)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长江流域棉花播种面积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而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播种面积的影响并不显著。棉花播种面积对长江流域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分别是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的6.79倍和5.54倍。这可能是由于长江流域产棉省份人口密集、耕地资源紧缺,棉粮作物竞争较大,棉花播种面积的变动对当地棉花生产比较效益产生较大影响。

3.5.2单产(CL)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单产对棉花生产效益的影响显著,而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单产的影响并不显著。单产对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程度分别是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的2.33倍和3.16倍。这可能是由于长江流域土壤相对肥沃和水资源充足优势,棉花产出较高。

3.5.3价格(JG)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3个主产区棉花价格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均在1%水平上显著,其中棉花价格对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最大,影响程度分别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的1.80倍和1.59倍。原因可能是近年来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种植面积、产量等所占比重较高,且棉花生产是棉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

3.5.4自然灾害(SZMJ)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西北内陆和长江流域棉区自然灾害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分别在10%和5%的水平上显著,而长江流域棉区自然灾害的负影响是西北内陆棉区的1.73倍。这可能是因为长江流域棉区常发生伏旱、洪涝、黄萎病等自然灾害,而西北内陆棉区光照条件好,棉花病虫害相对较轻。

3.5.5灌溉条件(GGMJ)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3个主产区灌溉条件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均产生负向影响,与预判不一致,且灌溉条件对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效益的负向影响分别高出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5.66倍和3.5倍。估计结果与预判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花种植不集中,也可能是由于棉区间灌溉投入所产生的边际作用存在差异。

3.5.6机械化水平(JXH)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3个主产区棉花机械化水平分别在5%或10%水平上与棉花生产效益显著正相关。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机械化水平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分别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的2.97倍和2.01倍。可能是由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棉花种植较分散,机械的运用不太普及,而西北内陆棉区人均耕地及棉花种植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3.5.8植棉收入占比(ZMZB)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3个主产区棉农植棉收入占比的检验系数分别在5%或10%水平上显著。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受植棉收入占比的影响最大,长江流域次之,西北内陆棉区最小,且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受影响程度分别是西北内陆的1.31倍和1.62倍。原因可能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农民兼业性较高,而西北内陆棉区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较高且收入来源较单一。

3.5.9农村农业就业人数(NYRS)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3个主产区农村农业就业人数的检验系数大于0,与预判一致。且对西北内陆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分别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的11.46倍和2.69倍。原因可能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人口密度大,农村有劳动力剩余,农业就业人数的变动对于生产效益影响较小;西北内陆棉区则相反。

3.5.10棉粮产值比(MLCZB)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棉粮产值比的检验系数显著大于0,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与预判一致,可能因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省份,粮食与棉花争地现象较为突出,而棉花经济价值相对较高。西北内陆棉区棉粮产值比未通过检验且系数为负数,可能由于棉花是该地区农民生产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户对棉粮产值比的变动较敏感。

3.5.11棉粮用工比(MLRGB)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3个主产区棉粮用工比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产生负向影响,与预判一致。棉粮用工比对西北内陆地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负向作用分别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的1.04倍和4.2倍。可能是由棉花播种面积和人工成本差异引起,如2016年西北内陆棉区播种面积占棉花播种总面积的53.47个百分点,棉花播种面积越大所需投入的人工总费用就越多。

3.5.12棉经产值比(MJCZB)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3个主产区棉经产值比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均在10%水平上显著,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棉经产值比对棉花生产效益产生正向影响,与预判一致。但黄河流域棉经产值比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却是负的,原因可能是黄河流域产棉省份也是产粮大省,该地区粮食产值相对高于棉花。

3.5.13棉经用工比(MJRGB)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3个主产区棉经用工比对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在检验水平下均不显著,且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棉经用工比的系数均为正值,与预判相反。可能是因为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籽重要生产地区,油菜籽相对棉花来说较具竞争力;而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程度相对高于甜菜等经济作物。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1)整体来看,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最优,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次之,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则较低。棉花生产成本方面:近年来3个主产区均大幅上升,其中人工成本上升最显著,且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明显高于西北内陆棉区。棉花产值方面:3个主产区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西北内陆棉区明显高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净利润方面:3个主产区波动较大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西北内陆棉区明显高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

(2)3个主产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波动是棉花播种面积、自然灾害、产量、灌溉条件、国家政策、价格、种植业内部比较效益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但各因素对不同棉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差异。

(3)棉花价格和国家政策对3个主产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最显著。此外,长江流域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受播种面积的影响极显著,受产量、受灾面积、灌溉面积、机械化水平、植棉收入占比和棉粮用工比的影响较显著;黄河流域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受机械化水平、植棉收入占比、棉粮产值比和棉经产值比的影响较显著;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受灌溉面积、受灾面积、机械化水平、植棉收入占比、棉粮用工比和棉经产值比的影响较显著。

4.2 政策建议

4.2.1完善棉花生产支持政策,保障产业结构稳定协调发展。正视棉区间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差距及国家政策对它的显著影响,结合棉区实际情况灵活实施生产补贴,有针对性地加大棉花生产支持力度,健全目标价格补贴制度;建立并完善棉花保险制度,提供棉花生产低息贷款;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稳定棉花生产,保障棉农基本收益。肯定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效益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力;同时结合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实际情况和生产比较效益现状,进一步优化棉花生产优势区域,保障棉花产业协调发展。

4.2.2健全棉花价格波动预警和发布机制,维护棉花市场稳定健康运行。重视棉花价格波动对棉花生产效益的显著影响,健全棉花价格波动预警和发布机制,加大棉花市场监测扶持力度,扩大监测对象和范围,做好数据监测、分析和发布,提高数据监测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同时,建议设立棉花价格风险调节基金,应对棉花价格异常波动,稳定棉花生产,维护棉农植棉效益。

4.2.3把握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差异,因地制宜提高棉花生产比较效益。根据各因素对不同棉区棉花生产比较效益的影响程度,建议: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加大培育和推广优质、抗病害、开花吐絮快的优良品种,加强棉花灾害监测防治体系;稳定棉花生产优势地区,调减次适宜地区的种植,协调好棉粮争地的问题。西北内陆棉区则要聚焦高产,兼顾优质、高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机械化经营;加快绿色农药、化肥、农膜等的高效利用和新技术研发,有效保护土壤资源,高效利用生产资料,提高棉花生产比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棉花生产优势区和保护区的建设。

猜你喜欢
棉区主产区长江流域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南疆棉区4种化学打顶剂应用效果的研究
2020 年新疆棉花生长气象条件分析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数字
数字
黄帝战蚩尤
河北棉区战略东移稳棉增粮的决策依据
去年粮食主产区秋粮收购总量超2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