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膳食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31 02:04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公开课精品膳食

(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于2003年4月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2011年国家教育部倡导建设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在此号召下,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也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的展开。营养与膳食是一门研究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学科,其对于促进人体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方面都有积极作用。通过这门课程的设置,让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将营养评估、营养教育和营养支持等贯穿于护理服务中,以合理引导患者的健康饮食行为,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强营养与膳食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势在必行。现就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特点及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围绕我校营养与膳食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展开论述。

一、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特点及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一种新型网络教育资源,以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也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以网络作为传播载体,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观看,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同时,这种方式可以完全真实地再现教学过程,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等环节都是在精心设计和组织下完成,教师的教学技巧精湛,师生间的互动良好,学习者观看时尤如身处其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但当前,视频公开课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如相关学习支持服务相对薄弱,除了视频讲授,未能向学习者提供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料(讲义、电子课件等)。又如,视频制作欠佳问题,拍摄环节受噪音、照明等因素的影响大。再如,对于授课教师的知识产权等缺乏有效保护,以上问题的出现,影响着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

二、营养与膳食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视频公开课的前期准备

学校的大力支持是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有力保障,同时科研团队建设也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视频公开课主要由以下成员组成:

(1)组织工作人员主要负责调配相关资源,在团队中发挥组织、协调和后勤保障作用。

(2)主讲教师(5人左右)主要负责对教师内容的筛选,并根据不同教师的教学优势完成各自的教学资料制作、教学设计等工作。

(3)视频制作人员主要负责现场拍摄及后期编辑工作。

(4)网络建设人员主要负责视频公开课的网络平台建设和后期维护。各个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为视频公开课的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

2.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原有成熟课程的前提下,想要在在众多视频公开课中绽放光彩,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最为核心的关键,以往内容选择更多的注重丰富性和实用性,而忽略全面性和逻辑性,缺乏创新。对学生调查发现,学生更倾向于视频公开课的内容为正常授课的知识拓展,时间控制在30分钟更易使学生接受,且学生更看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结合营养与膳食的课程教师安排,学生对于各个章节的重要程度排序如下:第三章(平衡膳食)、第五章(临床营养)、第二章(各类食物的营养)、第一章(各类营养素)、第四章(社区营养)。综合以上,立题选择以科学性和启发性的原则,内容选择以时间适宜、凝聚精华、生动新颖为原则,力求在满足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

由于我国视频公开课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课程的表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培养力度不够,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独立思考及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教学气氛单调沉闷。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开放而思辨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讲授的同时,层层递进向学生提出各个值得深究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教师从旁引导,从而将更为深入的授课内容延伸出来,营造积极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具体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CBL(案例式教学法)、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RBL(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中应积极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发挥个性,增强教学的灵动性。另外,授课教师自身应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广泛了解学科发展的动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教学的开展提供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

4.加强学习支持服务

为进一步提升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教学效果,主讲教师在制作风格统一的课程讲义的同时,还要为学习者准备一些辅助学习资源,如习题、参考书等资料,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在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虽然精品视频公开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对于在线学习者来说,还是无法与主讲教师实现互动,对于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无法得到主讲老师的指导。因此,视频公开课线上互动机制的构建也应提上日程,可由专人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梳理,及时反馈给主讲教师,教师针对其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加以解答。

5.视频公开课的录制和后期编辑

视频公开课的录制和后期编辑应严格遵照教育部2011年5月发布的《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执行。以专题形式呈现,合理控制每讲时长(30~50分钟)。为确保课程教学活动的全面呈现,应设置三台高清摄像机,分别拍摄教室全景、主讲教师中近景、学生画面。相关拍摄人员拍摄前应积极与教师、学生做好良好的沟通,并科学评估现场灯光、音响、机位分布等因素,确保拍摄画面的清晰度。学生应保持饱满的精神面貌,端正坐姿,认真听讲。教师应着装得宜,保持专业严谨的教学态度和良好的教学仪态,运用激情的教学语言、恰当的肢体语言讲授教学内容。另外,加强后期处理,合理对镜头进行切换剪辑,适当运用特效,统一画面色调。授课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后期视频的剪辑中,提出合理剪辑意见,以便更好地展示课程内容,增强视频公开课的教学效果。

6.视频网站建设、宣传与推广

为了对视频公开课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同时实现主讲教师与在线学习者的互动,应加强视频公开课程网站建设,在网站上及时更新相应教学视频、教学资料,创建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平台,并加强对网站的宣传和推广,科学管理网站,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和途径。

随着世界范围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开展,高等教育与互联网的密切结合正在推倒高校“知识的围墙”,知识共享在网络媒介的传播下从星星之火演变成燎原之势。基于此背景下,高校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要在课程设计、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供学习支持、视频制作等方面下足功夫,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传播先进文化、培养社会公众科学素养的社会职责。

猜你喜欢
公开课精品膳食
从营养膳食学角度分析体育生日常膳食的管理
秋天膳食九字诀
速滑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补充措施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