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记叙文中的思辨因子

2019-01-31 22:33李月荣
中学语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记叙文题材智慧

李月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课程内容”中,更是通过学习任务群6把“思维发展与提升”具体化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旨在培养学生思考习惯,学会独立思考,能够合理表达看法与认识,提高理性思维水平。

也许正是新课标强调的 “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当前的思辨性作文的研究集中在议论文上。在我看来,思辨作为人的一种“品质”,不应该是议论文的专利,记叙文写作中同样需要具备思辨能力,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包含着思辨的因子,在遣词造句卒章显志等方面也闪烁着思辨的色彩。

当前不少高考满分作文或优秀作文,往往侧重于议论文,但高考命题中的“文体不限”也给了记叙文写作的空间,所以从近几年来看,不乏优秀的记叙文出现。分析优秀文章的共性,本文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记叙文中的“思辨因子”,体现出的学生身上的“思辨素养”。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

就学生的写作来说,不可能随意为之,就是平时的记叙文也是“基于任务具体的指令性写作”。成功的记叙文有很多出彩的地方,但选材无疑是很关键的一环,因为素材是文章的血肉。学生的眼界和思想可以扩展到生活环境、艺术人文、旅行见闻、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人与自然、人际关系等方方面面不同领域。储备了足够的素材,思维才能够展开,但材料丰富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出好文章,还必须对材料进行剪裁,这剪裁就是“加工改造,艺术组合,提炼升华”。最终确定要写的人和事,这个过程渗透了人的思维的高级活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最终选定典型、新颖的素材,体现了人的思维由丰富多元最终走向聚合,这就是思辨后的结果。

2015年江苏高考优秀记叙文,选材没有受到局限和束缚,视野宽广深邃,角度发散多元。不论是《布拉格不说话》建筑类题材的,《云深不知处》《逃离智慧的周庄》旅行见闻类题材的,还是《农之月令》故乡民俗文化类题材的,《智慧就藏在房间里》亲情类题材的,从《王大爷的早餐店》的工匠职业类题材到《庄子的智慧》名人类题材,从《红烧肉的智慧》食物类题材到《阅读自然之书》从大自然取材,考生独有的素材库让人耳目一新,而这些不落窠臼的精当材料,充分体现了考生较高的“思辨素养”。

二、裁章贵于顺序

思辨性写作有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会比较和排序。因为高考阅卷的特殊性,主要是阅卷的时间限制,对一篇考场作文来说,思路的条理,架构的明晰就显得尤为重要。平时的训练中,教师也把文章的结构作为提升分数的着力点。结构安排实质上是人的比较思维和序列思维的外显,思辨的含金量不容置疑。

2016年天津卷以“我的青春阅读”为话题的满分作文《青春·阅读·时间》精致的结构就显示出考生较强的思辨能力。文章用三个小标题“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好读书’不难,可‘读好书’难”“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串起内容,文章层次一目了然。而在架构安排上也是颇费苦心,先讲读的原因,再讲读的方法,最后讲读的要求,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整个文章布局大气,结构严密,首尾圆合,思辨气质鲜明。

2018年北京卷以 “绿水青山图”为题的满分作文《绿水青山图——乡村黄昏图》,为了抒写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赞美,突出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描写了两幅画面,一是“恬静秀美的黄昏”,一是“忙碌热闹的黄昏”。两幅画面看似平常,实则隐含了考生的思辨功底。这两幅画面用心组合,有静有动,画面唯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颇具匠心的谋篇布局,显示出考生比较思维与序列思维的宽广与深刻。

三、吹尽狂沙始到金

新颖而独到的思想情感,不落俗套、不同凡响的主题,往往是不断斟酌的结果。而这个不断斟酌的过程,也是学生思辨的过程。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对世间万物的观察有所收获,是因为探求思考得深入而且无处不在。记叙文中的画龙点睛之文,意味深长之语,往往就是揭示事物的本质、揭示某个结果之因。而这种有深度的文字,是从思考中“悟”来,是思辨后确定的。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展现了他独特的情感认知与独特的人生经验。以生命抵抗苦痛的脆弱与坚强,“我经历了生离死别后的自我救赎和面对秋天的庄重承诺”,谁又说这些所思所悟不是作者心灵的抗争、思辨的挣扎的结果呢?

2015年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海螺声里的慧心》选取的是平常的生活场景,平常的物件——海螺,悟出的是“慧心”之理。张扬与内敛,外表与内涵,物质与精神,这几点思想认识的对比,明显包含思辨的因子。而明确的主题,恰到好处的议论,这种理性的思考,同样彰显了文章的思辨色彩。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因为在每个创伤上都标示着前进的一步。”

“成长就是在一遍遍地怀疑自己以前深信不疑的东西,然后推翻一个又一个阶段的自己,长出新的智慧和性情,带着无数的迷茫与不确定,坚定地走向下一个阶段的自己。”

如此深刻的感悟,如此精辟的表达,充满了理性思辨的智慧,谁又说不是反复思考、比较辨析的结晶呢?

《皱纹中的智慧》作为优秀记叙文的代表,从选材到结构再到立意,更是集中体现了考生高超的思辨能力。

为了表现“爷爷”淳朴的智慧,考生选取的是“牛耕”“珠算”和“戏曲”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赋有传统色彩的事物,选材技高一筹。

“欲穿明珠,贯以鱼目”,“牛耕”“珠算”和“戏曲”也作为小标题串联全文,纲举目张。

“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经验。烟雨蒙胧中,一人一牛,多么和谐,多么自然。”“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能力。一人静坐,手指拨弄,那般淡定,那么稳重。”“我明白了:智慧是一种净化了的境界。一人一曲,那般投入,那么融和,在月夜下格外协调。”爷爷的智慧在于“守本”,画龙点睛的议论,有了对内容深刻的揭示并体现立体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趋向,使文章有了思辨的色彩。

亚里士多德说,思辨是一种理智的幸福。深度思考,理性思辨并不是说理类写作所独有,一篇记叙文成功与否,不管是以情动人还是以理服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思辨”高低决定。“思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席。

猜你喜欢
记叙文题材智慧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记叙文阅读专练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有智慧的羊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