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援疆中常见病中医临证总结

2019-01-31 16:33王俊丽艾乐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淋证痹证胸痹

王俊丽 艾乐松

(1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中医科,北京 101200;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医院中医科,新疆 和田 848100)

自2018年3月入疆工作以来,我们深入47团各连队及社区进行调查研究,走访调查了近1000人,由于受和田特有气候条件及当地群众饮食习惯的影响,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及骨性关节病是困扰当地群众的重大疾患,从中医角度来说隶属于中医“眩晕”“消渴”“喘证”“胸痹”“淋证”及“痹证”等范畴。经过半年的临床观察,本人及科室同仁总结了一系列常用而有效的中医处方,拓宽了当地医院中医大夫的中医临床思维,强化了中医临证基础。现归纳如下。

1 眩晕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休息片刻可缓解,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口问》:“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朱丹溪指出“无痰不作眩,痰因火动,头眩,治痰为主”。眩晕[1]是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和病证,见于西医的多种疾病,如梅尼埃病、高血压病、低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后循环缺血等。西医学中亦有眩晕的概念。

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眩晕的发生率占到31%,多见于37岁以上人群,多为我们常见的高血压、高脂血症、耳石症、脑动脉硬化。由于当地群众平素饮食不节,嗜食生冷辛辣肥甘厚味,临床上中青年人多以实证为主,多与风火痰瘀有关,常见肝阳上亢及痰湿中阻两型。肝阳上亢型: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以平肝潜阳,清火熄风。痰湿中阻型: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以化痰祛湿,健脾和胃。若自觉身热汗出,夜寐不宁者,可合菖蒲郁金汤加减以涤痰开窍。而老年人多以虚证为主,常见肾精不足、气血两虚之型。临床上多用左归丸、归脾汤加减。

2 消渴

《外台秘要·消中消渴肾消》:“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皮甜者,皆是消渴病也。”“每发即小便至甜”“焦枯消瘦”。《证治准绳·消瘅》:“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多便数有膏为下消”。消渴病[2]的病因病机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禀赋不足有关,特别是当地群众饮食结构单一,蔬菜少,平素多食米面类及肉类,且嗜食辛辣燥香之品,故致使脾失健运,积热内蕴,而化燥伤津,消谷耗液。

经调查统计,消渴病的发生率为25%,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男女均可多见,当地临床实践中多以中消为多见,临床中同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四症者不多,多以一证或两证多见,且目前糖尿病患者多见腹型肥胖,所以临证时也不能拘于陈规。治疗上多用沙参麦冬汤合七味白术散加减以益气养阴、和胃生津。

3 喘证

喘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者,谓之喘证。《灵枢·五阅五使》篇“肺病者,喘息鼻张”。《景岳全书》云“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临床上常见的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肺气肿、心脏性哮喘等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归属喘证范畴。喘证[3]的基本病机是痰邪壅肺,宣降不利;或精气虚衰,肺肾出纳失常。治疗上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

经统计,该病在本团场发病率高达47%,在调查实践中发现,喘证病人多见中老年人,多以虚喘为主,兼有实邪为诱,故治疗上多标本兼治。多以生脉饮合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以养阴清肺、健脾化痰。

4 胸痹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西医中冠心病、心包炎、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属于此病范畴。

胸痹在病因病机[4]上多见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导致邪实壅塞,不通则痛;劳倦内伤、年迈体虚致使气血虚少,不荣则痛。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胸痹的发生率为38%,由于当地群众多饮食肥甘厚味,致使痰湿内生,邪实壅塞,闭塞心脉则发病;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地群众多是虚实夹杂,既有本虚又有标实,故治疗上多以标本兼治,以丹参饮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炙甘草汤加减以活血化痰通络、益气复脉。

5 淋证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的病证。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中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宋代《济生方》中又分为气、石、血、膏、劳淋五种[5]。

在47团场我们临床调查中发现泌尿系结石较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石淋,发病率达12%。石淋是指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尿时中断,尿线变细,或伴肾绞痛征。考虑与这边饮食习惯相关,当地水源矿物质较多,当地群众多进生水,加之平素嗜食辛辣油腻,致使脾胃运化失常,积湿生热,下注于膀胱则生淋证(石淋)。石淋多并发血淋、热淋。治疗上实则清利,虚则补益。方药上以八正散合石韦散加减以清热利水、活血通淋。

6 痹证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亦说;“痹者,闭也,风寒湿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以肌肉,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于本证的范围。西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以关节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可参照本篇辨证论治。

引起痹证[6]的原因主要为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祛风、散寒、除湿、清热、舒经通络。后期还常配伍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以扶助正气。在临床调查中我们发现痹证的发病率为35%,当地群众发病多为感受寒湿之邪较多,临床上多表现为痛有定处,多伴关节重着酸痛,老年人则常伴腰膝酸软,周身乏力等肝肾不足的表现。故方药方面:体实者,多以薏苡仁汤加桑枝、干姜、细辛等温经通络之品。对于老年痹证患者,痹证日久,耗伤气血津液,肝肾亏虚,故以独活寄生汤加减以补肾壮骨通络。

7 结论

通过临床调查,我们发现了不同疾病的发生率,给慢病管理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并且做到面对面指导用药及如何预防,做到治病的同时也会预防护理。临床医生通过临证更好的全面的了解病情。47团医院医疗资源短缺,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问题,秉承北京医疗援疆的理念,我们实行“传帮带”的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方式,培养当地医院的内生力量。援疆工作是涉及民生大计的伟大工程,医疗援疆[7]更是提升边疆医院精准化、现代化、系统化的有力方式[3]。中医学是个伟大的宝库,每个中医人都有责任去传承和发扬。目前国家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一名中医科大夫,在祖国西北边陲能够为基层群众服务,做到中医药事业全面开花,为老百姓解决切实的健康问题,感到骄傲和自豪,但仍需以此为勉,继续努力。

猜你喜欢
淋证痹证胸痹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张锡纯治疗淋证的药—病—证用药规律
活血化瘀法论治胸痹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治疗老年病验案举隅
五子衍宗丸治疗淋证验案1则
李坤寅教授治疗产后淋证验案一则
胸痹便秘患者的中医辨证施膳护理
袁海波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病用药规律探讨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