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CR成像系统检查用于颈椎病诊断的价值

2019-01-31 05:46张要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位片角位移受检者

张要豹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码头镇卫生院 山东 滨州 256215)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工作模式的转换,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持续提升,该症属于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等症状的总称,多表现为颈肩疼痛,同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与上肢麻木,椎病大多由于头颈部长时间单一姿势或过度疲劳所致,常引发患者出现眩晕、头痛等反应,临床上椎动脉痉挛引起枕大神经缺血而出现枕大神经支配区头痛;其本质属于颈椎退行性病变;因此加强早期监测,提升诊断效果效果是避免颈椎病的有效途径[1-2]。临场主要采用试验检查与X线检测等方式,本次研究在此背景下,给予卫生院抽取的286例颈椎病患者予以CR成像系统检测其病情,分析其临床诊断效果,继而研究CR成像系统检查用于颈椎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卫生院放射科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286例颈椎病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抽取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CR成像系统检测,针对其影像学改变的发病机理,结合其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其中男性例,男性180例,女性106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3.5±6.5)岁,病程30d~10年,平均病程(4.5±1.5)年;其中包括神经根型颈椎病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混合型颈椎病70例,颈型颈椎病50例;所有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恶心、眩晕、颈项疼痛、上肢麻醉等症状。同时选取286例正常受检者,将其列为对照组,男性186例,女性100例,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4.5±6.5)岁,对比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方法

选择DC-15KB500mAX线机与岛津VS-10 800mAX线机;机器型号:日本富士CR,由专业医师指导患者将颈椎张口位进行X线摄片,将左右旋转10°,得出影响学图片,根据正常受检者检测信息,执行对比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描述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受检者张口位X线片动态对比情况分析

经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出现齿突与两侧块间距不等宽、齿突与枢椎棘突轴钳不重叠、左右旋转环枢关系异常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张口位X线片动态对比[n,%]

2.2 两组受检者侧片位于前屈侧位片成角位移与水平位移情况对比

经统计分析,观察组中侧位片、前屈侧位片成角位移与水平位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受检者侧片位于前屈侧位片成角位移与水平位移情况对比[n,%]

3 讨论

颈椎病是一种以头部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综合性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从而对患者颈部脊髓、神经根等组织造成压迫。根据临床资料研究证实,绝大多数的颈椎病与相关颈肩部肌肉劳损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颈椎部位将发生一定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因此,颈椎病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年轻群体;同时,随着工作类型的变化,如长期面对电脑、空调,或处于固定的写作状态下,人体屈颈将遭受风寒湿的影响,这一现象导致颈椎病在近年间正呈现出逐渐年轻化的趋势[3]。根据病史、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本次研究聚焦在CR成像系统检查方面,通过对比正常受检者的颈椎信息发现,颈椎病患者出现齿突与两侧块间距不等宽、齿突与枢椎棘突轴钳不重叠、左右旋转环枢关系异常几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出现侧位片、前屈侧位片成角位移与水平位移的概率较大,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加强其针对性,可有效优化临床诊疗效果,避免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CR成像系统检测方式应用于颈椎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有效检出其颈椎异常,对于加强早期监控,尽早判定关节错位及枢椎间位移变化等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位片角位移受检者
Wassel Ⅳ型先天性多拇畸形不同Chung 分型的影像学特征研究
呼和浩特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人群上气道头颅侧位片与CBCT测量的对比研究
一种压电驱动的角位移微动平台设计与优化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肩关节“Y”位片的投照方法及临床价值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发动机扭转减振皮带轮的匹配试验研究
分析沟通技巧用于健康体检护理中对提高体检者满意度的作用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方法的信号去噪应用研究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